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服務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天津志願服務網
 
  您當前的位置 : 天津好人榜
天津助人爲樂好人(2016年2月) 張長啓
2016-02-29 13:53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提起張長啓,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義務指路”的牌子,在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賣鋪門口,一位大爺爲需要的人提供義務指路服務。二十年如一日,義務指路,用自己的愛心去對待每一位問路的朋友,讓大家少走彎路,張長啓展現出了現代社會的“雷鋒精神”。

  他是一代知青,下鄉、返城、下崗,有輝煌、有無奈,平凡中懷揣着難忘的回憶。他爲他人沒有等沒有靠,把無奈拋開,青春回憶中的人和事實一種鞭策,一種激勵。艱難嗎?但笑着支撐起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他堅持着一個小小的善舉,主動地、義務地爲他人“指路”。 “和諧”滋潤着人們的心肺,他的日程中牢牢記住信念“主義”。張長啓於1969年5月在天津市南開中學初中畢業後下鄉內蒙古農村,由於表現出色,1972年的春天,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年底參軍,後來返城,再後來下崗。他自強不息,改變生存方式,以起初賣冰棍逐步開小食品店。在他做生意賺錢時不忘奉獻,堅持義務指路。二十年前的一天,他在馬路邊賣冰棍時,一位外地人詢問新興路,他給其指路後,這個人抱怨別人誤導走了很長的冤枉路,說着話非給他兩元錢表示謝意,他馬上拒絕說我掙的是賣冰棍付出勞動的錢,不掙指路錢,不收你這兩元錢。從此他開始了義務指路。

  他經營的小食品店位於和平區鞍山道與新華路交口,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人流量大,每天問路的人很多,有問商場、學校、醫院的,也有問住宿、景點的等等。再有鞍山道是單行道,開車的、乘車的都要問路,就連問衛生間的也不少。在他指路過程中,他發現問路的人大多是先買東西說好話再問路,很少有不買東西問路的。若有不買東西問路的人,問他路後又去問別人。他看到這個現象後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這點信任很重要。於是他就在店門口掛上了學雷鋒義務指路的牌子,意思是你買不買東西都會給你指路,不用擔心。去年4月份,百貨大樓社區居委會趙強書記爲他更換了一個正規的牌子,設立了義務指路點,又配上一柄遮陽傘,還掛上一張天津地圖,成了社區的一個美的景觀。過路行人見此連連稱讚,問路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是不買東西問路的,真是問路的人比買東西的人還多。張長啓對行人指路耐心、詳細、準確,不僅對買不買東西的人問路一個樣,並且對問路時不禮貌的人也一個樣,用溫暖來感化問路的人,特別是對聾啞人、外國人問路要畫指路圖,讓問路人一看圖就明白。對開車司機指路,重點指明道路是順行還是逆行,如有的司機開車找鞍山道郵局,但車開過了頭,因爲鞍山道是單行道,不能往回開,只能繞道找郵局,張長啓就拿出指路圖告訴司機沿多倫道往回開車向左轉察哈爾路,避免開到山西路口去跟其他車“頂牛”。這位司機感動地說:“多年未見過指路這麼詳細的了。

  張長啓的義務指路受到了衆人的稱讚,親切地稱他爲指路叔。一位山西省來天津打工的女青年送給他一段表揚三字經:指路叔,覺悟高。指路叔,態度好。品德美,不服老。學雷鋒,好向導。一位來自海南省到天津遊玩的男青年,給他留下這樣一段話:義務指路送溫暖,行人指路不爲難。千千萬萬指路人,津城處處有情緣。沒路天津賽海南,文明日子多燦爛。人人都來學雷鋒,陽光生活萬萬年。還有一位在天津教英語的加拿大籍教師,時常到張長啓的小食品店裏買東西,看到義務指路十分讚賞,激動地說:“中國人真好!”還說自己最敬佩加拿大的白求恩,中國人的雷鋒。這位加拿大籍教師說了這樣幾句動聽的話:“中華民族好兒郎,學習雷鋒指路忙。服務熱心腸,義務指路真高尚。須經風雨坎坷路,拼搏吃苦志氣昂。一生精彩的驕傲,助人爲樂美德揚。幾位法國姑娘來張長啓的店裏問意式風情街的去路,張長啓給她們畫了詳細的指路圖,她們十分感動。當她們看到店裏掛着張長啓的軍裝時,誤以爲這是中國的雷鋒,非常興奮,爭相與張長啓合影留念。

  張長啓聽到衆人的讚揚後,更激發了熱情,他說,雖然這義務指路是小小的善舉,但爲百姓送溫暖、送真情,起到中華民族凝聚動力,這是爲人民服務的大事業,自己一定要把這件好事堅持下去,做到指路不出誤差。於是他下功夫學習天津道路,畫了二十多張指路圖,力爭做一個問不倒的指路叔。他說,堅持二十年的義務指路,來源於我信念不移的力量,來源於一個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來源於我一生對雷鋒精神的追求。我曾把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我還要把寶貴的夕陽獻給人民。我有這樣一個夢想,我是學雷鋒爲人民多做好事,爲推動爲雷鋒的常態化作出貢獻。

  推薦單位:和平區

 

掃描關注天津文明網微信

掃描下載志願天津APP

 
稿源:天津文明網  編輯:楊建軍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ÃÙ¡I¤Ñ¬z¦aÅK¡yÂźëÆF¡z§U°g¸ô¦Ñ¤H¦^®a
¡P®õ¹F«C¦~¹Ú·Q®a5¤ë¥÷¬õ¾ô¹Ï®ÑÀ]¬¡°ÊÁ`µ²
¡P¡y¤pªA°È¡z±a¨Ó¡y¤j¦¬¯q¡z ·½¦Û°í«ù¤G¦r
¡P°ª®Õ¾Ç¤l¡y¨«¶iCE¡z·P¨ü¡yµw®Ö¡z¥¡¥ø¾y¤O
¡Pºñ¹D¤Ú¾A Àô«O³Ð·NÒ\¾~
¡P·Rªº¶Ç»¼´N¦b¡y520¡z
¡@¡@ºë¯««Ø³]¶i¦æ®É¡@¡@¡@¡@¡@¡@¡@¡@¡@¡@¡@¸Ô²Ó>>
¡P[µøÀW]2024¦~¤Ñ¬z¥«¡y·s®É¥N¦n¤Ö¦~¡z¥ý¶i¨Æ¸ñµo¥¬¬¡°Ê¹{¼ú±ß·|
¡P¬ö©À¤Ñ¬z¥«Ãö¤u©e¦¨¥ß¤T¤Q©P¦~º[¡y¤­·R¡z±Ð¨|°}¦a«Ø³]±À°Ê·|¸ê®Æ¶×½s¡]Äò¡^
¡P¤Ñ¬z°ª°|¹Ï¥Ü¡GÃö·R¥¼¦¨¦~¤H ¤@°_¶}±Òªkªv¡y¦uÅ@¥d¡z
¡P¤Ñ¬z´CÅéµû½×¡G¡y¤£­ã¤©Â÷±B¡z­I«áªº·R»P³d¥ô
¡P­P2024¦~¤Ñ¬z°ª¦Ò¦Ò¥Í¡G°µ¸Û«H°ª¦Òªº½î¦æªÌ ¥[ªo¤Ö¦~¡I
¡P°OªÌ½Õ¬d¡G87.0%¨ü³X®aªø»{¬°»Ý­n­«µø¾Ç¥Í¤ß²z°·±d°ÝÃD
¡P¤Ñ¬z´CÅéµû½×¡G«Ä¤l¥´½à°h´Ú«á¤S¥[½X14¸U ®aªø¤£¯à¥ÏÁ祭»O
¡P[µøÀW]¤Ñ¬z¥l¶}¥þ¥«¨µµø¨µ¹î¤u§@·|ijº[¤Q¤G©¡¥«©e²Ä¥|½ü§@­·«Ø³]±M¶µ¨µµø°Ê­û³¡¸p·|
¡P[µøÀW]¤Ñ¬z¥«¹q°Ê¦Û¦æ¨®¦w¥þÁô±w¥þÃì±ø¾ãªv¦æ°Ê°Ê­û³¡¸p·|¥l¶}
¡P[µøÀW]2024¦~¤Ñ¬z¥«¥Ü­S©Ê¤J¶¤»ö¦¡º[¨Ê¬z¾¬¤Ö¥ý¶¤¥DÃD¶¤¤é¬¡°ÊÁ|¦æ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