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首頁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文明提示語 我們的節日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互動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篆書的種類特點及其代表作:石鼓文
2013-02-22 19:14

  籀文又稱石鼓文,以周宣文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石鼓歷經滄桑,南遷北移,幾經輾轉,文字大多剝落,至今僅存清晰字數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其書法特點是:書法渾厚自然,用筆園勁挺撥,結體方正,規范嚴謹,形體上較完備。它上承金文,下啟小篆。是金文向小篆過渡的書體。籀文以《石鼓文》和《詛楚文》為代表。

  石鼓文,為戰國時期秦國石刻,因其形狀似鼓而得名。又因其文字內容記述狩獵之事,故又名《獵碣》,也有因其地名而稱《雍邑刻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

  石鼓於唐代出土於天興三疇原(陝西寶雞市鳳翔三疇原),歷以風雨滄桑,終得以保存。清高宗為更好地保護原鼓,令人仿刻了10鼓,放置於太學,現信鼓在北京國子監。

  石鼓共10只,高90厘米,直徑約60厘米,花崗石質,圓頂平底。每鼓分別以籀文刻四言詩一首。由於年代久遠,輾轉周折,目前石鼓上的字多已剝落,有的石鼓已一字無存。

  石鼓自出土以來,歷代倍受青睞,受到歷代帝王主史家、書家的重視,考證甚多,且多有拓本流傳。自唐貞觀以來,論書者均以石鼓為史籀筆跡。從書法的角度看,石鼓文“如金細委地,芝草團去,不煩整裁,自有奇采”(康不為語)。從所見字跡看,筆畫粗細基本上致,圓活奔放,結體嚴謹,古茂遒朴而有逸氣,為古文向小篆過渡的典范文字,被後世學篆者奉為臨習正宗。

  詛楚文為戰國前期秦國刻石。是秦王詛咒楚文之文。詳細年代及書刻、人物尚無定論。傳詛楚文共三石,其一為“巫咸文”,初得於鳳翔,326字。其二為“大沈厥湫文”,初得於甘肅平涼,318字。其三為“亞駝文”,為洛陽劉氏所藏。

  現所見的詛楚三文均非原石,而是經後人整理摹寫的。三文文體相近,向以“巫咸”為精,其筆跡超凡入妙,字法精工入微,實可與石鼓文相媲美。

 
稿源: 中國未成年人網  編輯: 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青年夢想家五四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意式風情街上的『楓葉紅』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天津媒體評論:讓景於客 為城市旅游添彩
·天津西青區精武鎮:『拾荒慢跑』解鎖文明新姿勢
·[視頻]天津市公益廣告設計大賽啟動
·[視頻]天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中國婦女報評論:治理『高額彩禮』需精准施策久久為功
·天津媒體評論:『開封王婆』怒懟『亳州王婆』 搭便車要守正道
·天津『公交頭等艙』 迎十周歲生日
·天津楓葉正紅老年志願服務隊圓金婚銀婚老人一個『婚紗夢』
·人民日報評論:節水護水 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視頻]天津記者調查:家具以舊換新 如何做好回收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