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首頁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文明提示語 我們的節日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互動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蹴鞠:古代的足球
2013-02-22 19:32

  蹴鞠——古代的足球

  ▲明代佚名繪《明宣宗行樂圖》卷“蹴鞠”圖

  蹴鞠,也稱作?鞠,又叫“蹋鞠”“蹙鞠”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足球活動。“蹴”、“?”、“蹋”、“蹙”均是用腳踢的意思,“鞠”就是球。

  關於蹴鞠的出現,西漢學者劉向在其《別錄》中寫道:“蹴鞠,黃帝所造。”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西漢墓出土的帛書《十大經·正亂》,在記述黃帝戰勝蚩尤之事時,還留下了黃帝以蚩尤之胃做成鞠而踢之的記載。這些傳說和考古發現,雖未能完全證明古代蹴鞠的起源時間,但卻反映了它已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

  戰國時期,蹴鞠就已經成為相當流行的娛樂活動了。據記錄戰國縱橫家言論的史料集《戰國策·齊策一》記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斗雞走犬、六博?鞠者。”文中的“?鞠”即指蹴鞠而言。說明戰國末年的蹴鞠運動在民間已十分普及。

  漢代以後的蹴鞠,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以表現個人技巧為主的、非對抗的,既可自娛,又可娛人的娛樂性、表演性蹴鞠。在漢畫像石、畫像磚上及其後來的一些美術作品中,經常見到這類蹴鞠形式的描繪。在漢代畫像石上,甚至還出現了表現女子蹴鞠的畫面。唐宋以後又稱這類蹴鞠為“白打”。宋代更出現了十種活動方式,從“一人場”起到“十人場”,沒有比賽的時候,可以單獨表演,也可以作為個人的健身運動。

  第二種是在球場上進行的以對抗競賽為主的競賽型蹴鞠。東漢人李尤的《鞠城銘》曾對這種蹴鞠形式作了具體的記述:圓圓的鞠和四邊設有圍牆的蹴鞠場。場上雙方各有六名球員進行較量。比賽中設置有裁判員,以糾偏正誤。關於這種競賽型蹴鞠決定勝負的方式,正如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所說的:“以立攻守之勝者也”。就是說蹴鞠競賽的勝負,是仿效兵家在戰場上攻守之勝的規則,以連人帶球衝入對方場地底界為勝,似戰場上攻佔敵營。這也是一種最古老的蹴鞠競賽決勝負的規則。

  第三種是帶球門的比賽。這種形式是從唐代開始的。球門設在在場地的中央,為兩根數丈高的竹竿,竿上結網形成高高的球門,上部留一直徑為一尺左右的洞,稱為風流眼。兩隊人分站在球門的兩邊,比賽時隊員用各種有難度的姿勢將球踢進洞裡。

  中國古代蹴鞠所用的鞠,在魏晉以前是用皮革制作的,內實以毛發。這就是唐顏師古在《漢書·藝文志》注中所說的:“鞠,以韋為之,實以物,蹴蹋之以為戲也。”南朝以後,出現了充氣的鞠。及至唐代,在對充氣的鞠作了較大改進後,更加講究和精巧了。由於充氣鞠的出現,蹴鞠活動開始向高空發展,並出現了多種多樣、趣味橫生的踢球方法,極大地促進了運動技術的提高。

  蹴鞠發展至宋代更具專業化,出現了專門制作鞠的手工業作坊,出售各種品牌的商品鞠。其種類僅《蹴鞠譜》一書的記載就有24種,而《蹴鞠圖譜》記載有41種。同時,社會上還出現了專門的蹴鞠機構,如“齊雲社”“圓社”等。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足球俱樂部組織。

  宋元以後,蹴鞠活動已逐漸走向純娛樂的游戲形式。特別是明代,多人蹴鞠活動較為流行,主要是比花樣、賽技巧。但從整個發展趨勢來看,蹴鞠活動已開始低落下去。至清代,蹴鞠活動已主要變為婦女、兒童的游樂內容,雖然愛好溜冰的滿族人曾將其與滑冰結合起來,發明了一種稱為“冰上蹴鞠”的活動形式,作為禁衛軍的訓練內容,但這也只不過是盛行於中國古代二千多年的傳統蹴鞠活動的餘韻而已。清代中葉以後,在社會因素的限制下,隨著西方近代足球的漸次傳入,中國傳統的蹴鞠活動終於被取代。

 
稿源: 光明日報  編輯: 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青年夢想家五四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意式風情街上的『楓葉紅』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天津媒體評論:讓景於客 為城市旅游添彩
·天津西青區精武鎮:『拾荒慢跑』解鎖文明新姿勢
·[視頻]天津市公益廣告設計大賽啟動
·[視頻]天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中國婦女報評論:治理『高額彩禮』需精准施策久久為功
·天津媒體評論:『開封王婆』怒懟『亳州王婆』 搭便車要守正道
·天津『公交頭等艙』 迎十周歲生日
·天津楓葉正紅老年志願服務隊圓金婚銀婚老人一個『婚紗夢』
·人民日報評論:節水護水 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視頻]天津記者調查:家具以舊換新 如何做好回收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