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首頁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文明提示語 我們的節日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互動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趣味國學:中國文人的石頭情結
2013-02-22 19:42

  石頭,原本是很不起眼的東西,它默然依附於大地,朴素而平實。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在蓋房造樓、修橋補路時纔會想到它、用到它。然而,中國文人自古就有寄情山水和景物的習慣,對於這一群體來說,一直有著深刻久遠的石頭情結,正所謂“園無石不秀,齋無石不雅。”

  田黃石,中國未成年人網配圖

  從春秋時期開始,孔子就把道德美融入觀賞玉石的最高審美境界。他將“君子”比德於玉,以玉喻人,“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把玉石之美與人性之美相溶相化,由物質美轉化成為人的精神美。屈原也是一位奇石愛好者。據記載,他的帽子上嵌著“明月寶璐”,衣服上佩著“昆侖玉英”,所乘之車是玉石做的輪子,隨身帶的乾糧是用玉石磨的精粉,甚至於,直到最後他縱身躍進汩羅江時也是抱石投江。此外,楚國還出現了一名叫卞和的奇石收藏家。他把荊山腳下采到的“落鳳石”獻給了楚王,這塊石頭最後被雕琢成了著名的“和氏璧”,創下了世界最高的連城價值,並引發出《完璧歸趙》的歷史故事。後來,這一珍寶被130多位帝王收藏1600餘年,創造了收藏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

  石頭情結使我國的玉璽和印章在世界文化中獨樹一幟,用於制印的彩石主要有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大名石”。田黃石是我國的特產,為壽山石中的珍品,因發現於稻田中又呈現出美麗的黃色而得名。具有細、潔、潤、膩、溫、凝等“六德”,是彩石(印石)中的佼佼者和傑出代表,向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譽。到了清代,田黃石還被愛石的乾隆皇帝封為“石帝”,放於天壇上祭天,由此可見皇帝大人對它的喜愛和膜拜。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愛石之人是曹雪芹,他曾有一首名為《題自畫石》的詩是這樣寫的:“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纔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因為對石頭的情思,他把賈寶玉的身世和石頭緊密相聯,通過曹雪芹這首詩,我們能夠十分清晰地理解他迷戀、熱愛石頭的原因。從人文情感上看,石頭是天地自然的產物,與人類和其他生物相比,它亙古不變,貫穿永恆,所以人們也經常把海枯和石爛連在一起。曹雪芹之所以把主人公定名為“假寶玉”,正是因為在他心中更加珍視石頭一樣天真、自然、蓬勃的原始生命狀態。

  或者,所謂天人合一,不僅是指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的精神體驗,也是欣賞者能夠參悟的高級境界。發自內心愛石頭的人,並不會以石頭的貨幣價值為標杆,而是必然把石頭賦予人格色彩,相信每一塊石頭的靈性。筆者曾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走進了國石(北京)藝術館,小小的門內卻別有洞天,仿佛讓人一下子與外面繁華的塵世隔絕開來。浸在裊裊梵樂聲中,置身靜穆莊嚴也略帶神秘的國石世界,觀者心中立時生發出一種清涼脫俗之意。這裡既有一人多高的觀音翡翠像,也有拇指大小的精美絕倫的印章。漫步在館內,不禁想起白居易在《青石》一詩中寫到的———“青石出自藍田山,兼車運載來長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很明顯,這位石頭的“知音”要做代言人替石頭說話。

  除了白居易,和石頭親切溝通的還有一位叫道生的法師。傳說東晉時這位法師因為堅持“眾生皆有佛性”,不容於寺廟,被眾人逐出。回到南方,他住到虎丘山的寺廟裡,終日為眾石頭講《涅盤經》,講到精彩處就問石頭“通佛性不”?群石都為此點頭示意。圍觀者將這一奇跡傳揚開去,不久拜他為師的人越來越多。這雖是故事,卻不難表明,在古人心中,石頭並不是我們想當然的冰冷無情的象征。林語堂先生在其《生活的藝術》中寫到的:“石頭是偉大的,堅固的,而且具有永久性,它是靜默的,不可移動的,像大英雄那樣,具有性格上的力量,它們像隱居的學者那樣,是獨立的,出塵超俗的……”

 
稿源: 光明日報  編輯: 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意式風情街上的『楓葉紅』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天津濱海公交推出特色婚車服務
·《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頒布實施5周年:文明法規要遵守 文明實踐我行動
·天津媒體評論:婚姻豈是過家家
·評論:高價彩禮不能總是『高高在上』
·逛天津動物園:聽小喇叭廣播 做文明游客
·天津寶坻區一對『95後』新人公交車當婚車 喜慶又個性
·[視頻]央視播出『誠信之星』發布特別節目 天津金萬昆事跡引發熱烈反響
·天津媒體評論:『最美人牆』帶來的反思
·天津媒體評論:以文化底蘊『出圈』 讓津派文化綻放異彩
·『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主題燈光秀點亮天塔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