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首頁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天津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淺談書法中的用墨
2013-03-14 15:19

  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濃黑似漆”之說。這即是說,墨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蘇東坡用墨如糊,並要求“湛湛如小兒目睛”。濃墨色彩深沈,光彩黝然,寫在白紙上,黑白分明,極其醒目。濃墨又會使字跡清晰飽滿,加之墨色發亮,更使書作神采外耀,故歷來為書家所喜用。觀東坡書法,多以濃墨書寫,渾厚朴茂之中更顯空靈。與濃墨相對,淡墨能給人以醒徹空靈、清疏淡遠之感,其特有的清遠淡雅的灰色調,別有一種味道。古之書者也不乏“淡墨高手”,最典型的便是董其昌。其書法崇尚天真平淡,墨法更是以善用淡墨而著稱。其自言:“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董其昌書法用筆虛、章法疏、用墨淡,造就了一種淡雅虛靜的高遠意境。

  上述不論濃墨還是淡墨的運用,實際上與書者對自己所書字體以及全篇作品所表達情調的准確把握有很大關系。除此之外,墨法的靈活運用還依個人的愛好和習慣而定,如清人劉墉喜用濃墨,而王文治卻善用淡墨,兩人分別被譽為“濃墨宰相”、“淡墨探花”。墨法實際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可言,當然古人在論及創作中一些不同書體所需的墨法運用時,也多有闡述。如南宋姜夔在《續書譜》中專門列了“用墨”一節,其中就談到:“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不知也。”

  古人用墨多有講究。如《趙希鵠論書》中言:“古人晨起,即濃磨墨汁滿硯池,以供一日之用。用之不盡則棄之,來日再作。硯池必大而深,故書皆遒勁。行草過筆處,雖如絲發,其墨亦濃。今人多尚渴筆,蓋非古也。”清王澍《論書剩語》雲:“古人作書……晨起即磨墨汁昇許,供一日之用。及其用也,則但取墨華而棄其渣滓,所以精彩煥然,經數百年而墨光如漆,餘香不散也。”與古人相比,我們現在許多書家對用墨多有忽略,所用硯池數年不洗,渣滓滿硯。更有甚者,用低質量的“臭墨”書寫作品,使筆滯難行,作品看上去嶙峋乾癟、了無生趣,令人難以欣賞,更談何“經數百年而墨光如漆,餘香不散”?

  與古人用墨相比,我們今天用的墨汁大都是已加工好的,這既有利處,亦有其弊端。利處是便於攜帶,用來方便:弊端是假冒偽劣的墨汁充斥其中,難辨真偽,一旦被其所騙,就會影響所書作品的質量。所以,要想充分發揮墨的作用,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第一,應該使所用水、墨、硯保持純、新、淨。正如元陳繹曾《翰林要訣》中所說:“池寬面細,每夕一洗,則水墨調勻,血肉得所。”這即是悅所用水要純淨而沒有雜質,必須是新取之水:墨須新磨的墨汁,而不是隔夜的宿磨。磨墨時,應注意不要用熱水或茶水,用力要保持平衡,不宜猛,要徐緩而平穩,磨到墨汁濃度適宜即可。如果用現成的墨汁,也要注意加水調勻後方可書寫。這是用墨的先決條件,臨池者不可不知。

  第二,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講究筋骨血肉、濃淡枯濕的變化。筋骨血肉是靠水墨技巧的運用所表現的。《翰林要訣》指出:“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又言:“水太漬則肉散,太燥則肉枯;墨太濃則肉滯,太淡則肉薄。”說到底,書家對水墨技巧的成功運用和把握,實際上是對“水”的直接控制。與國畫相比,書法中的墨法雖較為簡單,但若書家對水的控制能力較強,對水墨技巧能夠熟練掌握、恰當運用,必會使作品水墨調和骨勁肉勻、血脈連貫、風神灑落。相反,如果不懂用墨,只是“任筆為體,聚墨成形”,那便不成其為真正的書法藝術了。因而,書家要提高自己在用墨過程中對“水”的控制能力,使水墨技巧的發揮能得心應手。這需要我們在不同書體的創怍實踐過程中去總結經驗。一般來說,作楷宜用濃墨,然不可太乾,作楷最忌燥;行草則可燥潤相間:大草作品,如果加以漲墨效果,又會給人以墨氣淋漓、暢然痛快之感。除此之外,國畫中的水墨技巧也可適當借鑒,用於書法創作當中。

  第三,筆與墨互為依存、相得益彰。我們在書寫實踐中不難體會到,要真正使水墨調和勻適,最終還須通過毛筆的靈活揮運,纔能使濃淡、枯濕、燥潤的藝術效果通過點畫用筆呈現在觀眾面前。清周星蓮《臨池管見》中說:“作書時,須通開其筆,點入硯池,如篙之點水,使墨從筆尖入,則筆酣而墨飽,揮灑之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溢而筆凝。”清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也說:“墨不旁出,為書家上乘。然非積數十年之功,不禽=臻此妙境。”

  墨法的靈活運用是在熟練的筆法基礎上去發揮的。作書,筆鋒到處,水墨已下注入紙,所以運筆的輕重緩疾、提按頓挫,會使筆毫之內的水墨在紙上形成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即是“墨法源於筆法”的意思。一個書家墨法的成功運用,是與其紮實的筆法息息相關的。筆法精能者,往往用墨也能靈活揮運、無不如意。陳繹曾將蹲、駐、提、捺、過、搶、衄幾種用筆歸為“血法”,正是這個道理。

  第四,用墨要慎思活用,要做到筆不妄下、墨不虛發,使自己的作品匠心獨運。然而這並不是說為達到自己預先設想的效果,在創作過程中可以一邊思考一邊去落墨。它需要經過長期的鍛煉和感受,通過精密的思考,在筆法嫻熟的前提下不斷實踐纔能實現。

  我們在欣賞顏真卿、王鐸等人的書法時,往往驚嘆於他們墨色的考究,特別是那些濃不滯、枯不瘠、潤含雨的精彩之處,讓人佩服不已。對於這些我們不能硬性地“仿學”,而是需要我們靈活對待處理。正如明解縉在《春雨雜述》裡邊講的:“枯燥重濕,濃淡相間,蓋不經意肆筆為之,適存天巧,奇妙為焉。此不可以強為,亦不可以強學……工夫精熟,久乃自然。”

  總之,對墨法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不是想出來的,更不是講出來的。但只要我們在實踐中勤於思考、勇於探索、不斷體會,相信有一一天,墨氣淋漓、血脈貫通的磅礡氣勢,淡而意遠、靜而境深的藝術妙境,“清馨出塵妙香遠”、“天機流露出精神”的藝術效果,也會進入我們的書法作品之中。(作者:卓興峰)

 
稿源: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編輯: 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意式風情街上的『楓葉紅』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天津濱海公交推出特色婚車服務
·《天津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頒布實施5周年:文明法規要遵守 文明實踐我行動
·天津媒體評論:婚姻豈是過家家
·評論:高價彩禮不能總是『高高在上』
·逛天津動物園:聽小喇叭廣播 做文明游客
·天津寶坻區一對『95後』新人公交車當婚車 喜慶又個性
·[視頻]央視播出『誠信之星』發布特別節目 天津金萬昆事跡引發熱烈反響
·天津媒體評論:『最美人牆』帶來的反思
·天津媒體評論:以文化底蘊『出圈』 讓津派文化綻放異彩
·『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主題燈光秀點亮天塔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