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首頁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天津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清明節除了祭掃尚有另外一種內涵
2013-03-22 16:56

  核心提示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深遠的文化內涵。每年清明節,很多人都要掃墓追思先人,清明節似乎已經成了“掃墓節”。其實,清明節除了有掃墓、祭奠逝者的悲傷,更有萬眾踏青、郊游、放風箏等種種歡樂的活動。民俗專家認為,清明節的三天法定假期,有利於喚起人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並擁有更多的時間踏青、郊游。

  祭掃之外,清明尚有“踏青賞春”內涵

  今人過清明節,好像只有“祭掃”這一個主題內容。實際上,古代清明節的內涵豐富多彩。

  春雨驚春清谷天,在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這一個。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因為流傳太廣,難免令後人先入為主或產生錯覺。其實他描繪的僅僅是清明節的一個側面;而清明節還有程顥所說的另外一個側面:“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與程顥同時代的吳惟信,也有“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的詩句。也就是說,傳統社會生活中的清明節,人們不僅祭掃亡靈,也借此機會踏青賞春,進行比較盛大的郊游活動。宋人張擇端流傳至今的巨制《清明上河圖》,雖然對畫題中的“清明”所指、對畫面所描繪的季節還存在一定爭議,但普遍觀點認為其所表現的時令即為清明節,尤其是城外的一隊人馬,乃掃墓歸來的情景。上海世博會時中國館的“鎮館之寶”,就是“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整個畫面能看得清清楚楚,裡面的各種人物非但不見絲毫哀傷之情,反倒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

  據專業人士考證,本來意義上的清明節確是一個物候節氣的標志,“清明忙種麥,谷雨下大田”,民間據這些積累的經驗來安排莊稼活計。祭掃先人墳墓,民間雖然自古就有,但並無統一時間規定,也沒有編入國家正式禮典,稱為“野祀”。在清明進行掃墓的習俗,來自寒食節,也就是介子推那個著名的“守志焚身”的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在介子推生日到來的時候,要全國禁火,冷食一個月;到了東漢三國時的曹操頒布《禁絕火令》,把期限縮短為3天。《舊唐書·玄宗本紀》載開元二十年(732年)又有詔令:“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恆式。”王溥《唐會要》亦載:“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用拜埽禮。”而清明節添加掃墓、踏青這些實際內容,則始於北宋。《夢梁錄》說,自寒食至清明三日,“官員士庶,俱出郭省墳,以盡思時之敬”。這一規定,等於明確了彼時有三天假期,不僅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而且把原本出自個人意願的行為上昇為必須履行的義務。

  如果說,程顥、吳惟信們的句子只是詩人的誇大其詞,只有兩三分偏說成八九分,那麼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所記載的清明節盛況,則是平鋪直敘,可以進一步參照。我們看到,從皇家到百姓,傾巢出動,因此城內幾空而“四野如市”。在官方,“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統一服飾,“從人皆紫衫,白絹三角子、青行纏,皆系官給”,花公家的銀兩就是;而且,“亦禁中出車馬,詣奉先寺、道者院、祀諸宮人墳”,對亡靈一視同仁。普通百姓在掃墓之後,“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來之時,“各攜棗糊、炊餅、黃胖、掉刀、名花、異果、山亭、戲具、鴨卵、雞芻,謂之‘門外土儀’”。家裡有轎子的,“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在這三天之中,“但一百五日最盛”,達到高潮。這裡的“一百五日”,是從上年冬至開始數起的,即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天,正是指清明那一日。整個節日期間,小販們如影隨形,“賣稠餳(糖)、麥糕、乳酪、乳餅之類”。散去時已天色不早,“緩入都門,斜陽御柳,醉歸院落,明月梨花”;而“諸軍禁衛,各成隊伍,跨馬作樂四出,……其旗旄鮮明,軍容雄壯,人馬精銳,又別為一景也”。

  在這段記載中,有幾個名詞需要解釋一下。比如黃胖、掉刀、山亭、土儀等等。黃胖,就是土偶,一種兒童玩具。《四朝聞見錄》有“黃胖詩”條,說韓侂冑“以春日宴族人於西湖,用土為偶,名曰‘黃胖’”,這種土偶,“以線系其首,累至數十人”。韓侂冑“售之以悅諸婢”,高興之餘還令“族黨仙冑賦之”;結果卻因為韓仙冑句子中的“一朝線斷他人手,骨肉皆為陌上塵”,令韓侂冑很掃興。這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了。掉刀,是古代戰刀的一種,伊永文先生箋注《東京夢華錄》引《三纔圖會》說:“掉刀,刃首上闊,長柄施鐏。”大約類似關雲長用的那種“青龍偃月”,在這裡則指玩具刀。山亭,也是玩具,是泥制風景建築人物等小玩具的總稱。觀宋話本等出現“山亭”字樣時,後面往往綴以“兒”,如《萬秀娘仇報山亭兒》等,未解因何如此。土儀,即土產,又特指專作禮品的土產。明白了這些概念的含義,再回味上面那段話,就能很清晰地想象宋代清明節是怎樣的歡樂景象了。

  這該是清明節的全面內涵吧,後來的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這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日子“越過越窄”、窄得只剩下了掃墓。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在今天有了法定假期,或為恢復節日傳統的必要條件,但並不等於遠去的豐富節日內涵會自然而然地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還需要下大力氣打撈歷史的碎片。重要的是,在使它們回歸傳統,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同時,不妨賦予相應的時代內涵。(田東江)

  專家解讀清明節三重文化內涵:生命清明、政治清明和生態清明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節慶委員會主任李漢秋在第五屆中國介休清明(寒食)文化節上表示,清明節包括三層文化內涵,即生命清明、政治清明和生態清明。其中,生命清明是清明節最重大的意義和內涵。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時節天氣清潔寧靜,所以稱為清明。但李漢秋認為,清明的意義絕不僅是自然狀態的,其與寒食節相融合,包含了更多文化內涵。第一重就是生命清明。“清明節的情感本體和它最原本的意思是紀念已逝的先人,當我們站在已故先人的墓前,他們的一生就浮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我們不由思考生命的意義。生命從哪裡來的,到哪裡去,這是一個永恆的疑問。那麼清明節的文化意義就在於提昇生命的品質和價值。”李漢秋說。

  李漢秋認為,清明節的第二重文化內涵在於政治清明。寒食節是為紀念功不言祿的介子推而設立,後與清明節融合。相傳,介子推抱母葬身火海前曾留詩曰:“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介子推對政治清明的期盼也成為千百年來中國百姓的期盼。

  清明節第三重內涵就是生態清明。清明時節正是萬物生長之時,自古以來就有插柳的習俗,後發展為植樹造林。民間也有諺語說,“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所以清明節從插柳發展到植樹造林,發展到生態環保,是生態的清明、環保的清明,這正是我們當前所要提倡的。”李漢秋說。(華聲在線綜合南方日報、新華網、東南網等報道)

 
稿源: 華聲在線  編輯: 洪濤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青年夢想家五四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意式風情街上的『楓葉紅』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天津媒體評論:讓景於客 為城市旅游添彩
·天津西青區精武鎮:『拾荒慢跑』解鎖文明新姿勢
·[視頻]天津市公益廣告設計大賽啟動
·[視頻]天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中國婦女報評論:治理『高額彩禮』需精准施策久久為功
·天津媒體評論:『開封王婆』怒懟『亳州王婆』 搭便車要守正道
·天津『公交頭等艙』 迎十周歲生日
·天津楓葉正紅老年志願服務隊圓金婚銀婚老人一個『婚紗夢』
·人民日報評論:節水護水 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視頻]天津記者調查:家具以舊換新 如何做好回收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