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道德講堂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精神建設進行時 > 踐行核心價值觀 > 天津文明網
踐行核心價值觀:永遠的貼心人
2014-03-08 09:08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原題:永遠的貼心人——追記寶坻區海濱街道吳辛莊村原黨支部書記王東明

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寶坻區委聯合調研組

  『千萬得把村裡的樓建好,給大伙兒分好。』在王東明離開這個世界的前十多天裡,這個被肺癌折磨了整整兩年的錚錚鐵漢,仍然沒有躺在病床上。他執拗地要求兒媳婦用輪椅推著他,回到了吳辛莊村。在還遷樓的建設工地,他緊緊地拉著村乾部楊秀山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叮囑『你們一定要多費心、多費心……』

  2013年7月26日,王東明的生命鍾擺永遠定格在了63歲。出殯的那天,拆遷後暫時分散居住的180戶村民扶老攜幼,全都早早地趕到了大隊部。在靈車啟動的那一刻,村裡所有的男女老少哭成一片。

  淚眼望天,天也垂淚。

  這位村黨支部書記,永遠離開了他深情躬耕了36載的鄉村故土,離開了他日夜牽掛的鄉親百姓,離開了他傾盡心血的工作崗位。但他卻像一座豐碑巍然聳立在全村一百多戶村民的心中。

王東明同志生前影像資料截圖

  父老鄉親在他心裡永遠排第一

  36年前,27歲的王東明當選村黨支部書記。鄉親們盼著這個年輕有為的新乾部帶村子闖出一條新路。36年來,王東明把自己深深根植在村民之中,進百家門,操百家心,乾百家事。他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時時刻刻把全村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正因如此,父老鄉親成為支持全村工作的堅強後盾。

  為加快城區發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寶坻區實施了城中村改造計劃。2011年10月,海濱街道的部分村莊和宿捨區要進行搬遷。吳辛莊也在其中,而且還被確定為第一個整體搬遷村。

  海濱街道黨工委委員王澤華回憶說:『因為這個村的群眾工作基礎好,有個近30年的紅旗黨支部,所以首先就想到了吳辛莊,希望東明能給我們開個好頭。』

  就在這個時候,王東明被診斷為肺癌晚期。他剛剛接受完手術,正在進行化療。

  一邊是村民故土難離,一邊是區委的惠民工程。如何讓全村400多人都能理解支持搬遷工作,如何讓大伙兒都能高高興興地搬進新家?他拖著病軀帶領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講政策、做工作,為一家家籌劃、核計。他們為集體資產進行了評估,計劃把這筆錢平分給每一個村民,這讓大家心裡都有了底,也解決了拆遷工作的後顧之懮。

  搬遷順利進行。可他的病情不斷惡化,經常咳血、便血、呼吸困難。同事朋友都勸他:『東明,養病要緊,搬遷的事讓別的同志操持吧。』可他經常是輸完液,就趕緊回村工作。

  就在這時,搬遷工作卡了殼。一個姓吳的小伙子不願意搬遷。他不久前纔開了皮鞋作坊,因為辦廠,夫妻意見不合剛離婚。眼看生產漸漸進入正軌,他害怕搬遷以後什麼都沒有了。正在輸液的王東明得知這個情況後,心急如焚,拔了輸液管,就來到了他家。王東明站在他面前,只說了一句話:『小吳你放心,政策有我的就有你的,等發了補償款,你還能乾你想乾的事。』小吳稍一愣神,看著眼前這位被人攙扶的老支書,感動地說:『我搬!』

  從2012年11月街道辦事處搬遷工作組進村,到每家每戶簽訂完搬遷協議,一共只用了6天,創造了城中村搬遷的『吳辛莊速度』。這對參與過搬遷工作的區街乾部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

  『搬遷工作之所以這麼順利,是因為東明在村民中威信高,大伙都相信只要有老支書在,就不會吃虧。』村主任王桂林說。搬遷後,吳辛莊的每個村民分到了120842元的集體資產補償錢,所有人都喜出望外。在抽選樓號的過程中,年屆八旬的村民楊寶利發自肺腑地高喊『共產黨萬歲!』令所有在場的人為之動容!

  在王東明心裡,每個村民都是他的手指,都連著他的心。他總是想方設法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正如他經常念叨的那句『不能丟下一家一戶』。

  30年前,魏大娘不幸得了乳腺癌,她的五個孩子都未成年,這對本就在貧困中掙紮的一家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時,王東明推開了她家的門,幫她聯系了北京協和醫院,還硬塞給她3000塊錢。3000塊錢可不是筆小數目,這些錢都是王東明找朋友借的,後來又悄悄地還給了他們。『我媽臨終前一再囑咐我們,說王叔是我們的大恩人,是他讓我們又多有了18年的媽。』魏大娘的兒子楊猛龍含淚說道。

  村東頭的李大嬸老伴兒走得早,自己又得了風濕病,長年臥床不起。王東明從每月工資裡拿出800元錢,給她請了保姆,這一請就是三四年,直到她兒子工作為止。

  村民王建生頭腦不清楚,大家都管他叫傻二,在哪打工都沒人要。王東明把他安排在村裡的工廠掃院子,乾點零活,發一份工資,還為他申請了低保。

  王東明捨小家、為大家,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不忘記用自己的病弱之軀為全村百姓奉獻光和熱。

  豁出命也要讓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

  吳辛莊村是個城中村,人多地少,在靠土地吃飯的年代,出了名的窮。上任伊始,看著老舊的街道、房屋,面對鄉親們的期盼,王東明暗暗發誓:『一定要帶領鄉親們富起來!』

  他先對全村400畝耕地進行了統一規劃,建溫室大棚,種植高效精品蔬菜。但只發展農業還不夠,『要甩掉貧困的帽子,必須得發展企業』,王東明下定決心。

  當時,村裡只有一個小五金廠,五六個人乾活,沒什麼效益。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個小廠,讓王東明帶著全村走上了富裕的康莊大道。他敏銳地發現:五金廠工藝簡單,投資少,只要產品適銷對路,應該很快就能見到效益。對市場不了解,他就東奔西走跑銷路;對工藝不熟悉,他就找老師傅虛心求教。在一次試驗新買的衝床時,他太過投入,右手食指指節被砸碎,落下了終身殘疾……

  他把所有希望、所有心思都傾注在了廠子上。終於,五金廠紅火起來了。村民的工分節節攀昇,第一年就從三毛漲到了八毛,然後就是一塊六,再到三塊多,吳辛莊很快從窮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五金廠的成功給村子的發展積累了第一桶金。王東明又趁熱打鐵,在村裡陸續建起了食品機械加工廠、織襪廠、染整廠、防盜門廠等村辦集體企業。

  染整廠試產時不順利,王東明在車間裡整整盯了兩天兩夜,直到機器正常運轉,纔拖著一身疲憊回家。剛到家,突發情況就來了:由於工人缺乏經驗,卷布的滾子上沾了一顆小螺絲,整整3萬米布,每隔一段就被硌出一個小窟窿。客戶得知消息,要求全部退貨並賠償損失。十幾萬元的損失,這可是鄉親們養家糊口的血汗錢啊!

  他連夜趕往位於河北遷西的布廠,得到的答復卻是:『沒得商量!』廠長也不見他。他乾脆一連幾天在門口蹲守,餓了啃幾口乾窩頭,渴了喝幾口自來水。一見到廠長,他就跟上去軟磨硬泡:『全村的飯碗都指著呢,我這樣回去沒法交代,您無論如何再幫著想想辦法吧。』廠長被他的執著與真誠感動了,幫助重新設計裁剪方案,巧妙地避開了布面上的小窟窿。

  帶著喜訊回村的王東明蓬頭垢面、消瘦憔悴。楊秀山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他胡子拉碴、滿眼血絲的樣子到現在我也忘不了,許多在村頭盼消息的鄉親看見他都哭了,真讓人心疼。』

  多一個企業就多一條共同富裕的路。王東明憑著一股不服輸、不要命的拼勁,全國各地跑、沒日沒夜忙。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村裡新建的織襪廠爭取到參加廣交會的機會,他背著大包小包的樣品,拎著電熱杯就走了。到了廣州,他忙著拉客戶看樣品,實在餓了,就躲在會場角落煮點面條。一連幾天,同行參會的企業老板們下館子,從來喊不動王東明。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商品價錢低、質量好和他的鍥而不捨,哈爾濱、太原、呼和浩特等十幾個城市的客戶簽下了訂單。從此,村織襪廠的業務接連不斷。

  村裡的企業一個比一個紅火,集體經濟一年比一年壯大,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富裕。從種子化肥、耕種收割,到吃水用電、醫療保險,村裡沒讓村民花過一分錢。180多戶村民中,辦企業、跑運輸、搞建築、經營服裝的個體戶有40多戶,人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吳辛莊村附近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姑娘嫁到吳辛莊,不愁吃來不愁花!

  昔日基礎薄弱的困難村,如今成了集體資產累計達4800多萬元的『精神文明小康村』。吳辛莊村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寶坻區先進黨支部。王東明也連續多年被評為區級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並先後獲得區級和市級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當村支書決不能有半點私心雜念

  『當乾部就要一碗水端平。』這是王東明在世時的口頭禪。他始終堅持一個『公』字,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贏得了父老鄉親的信任和擁護。

  吳辛莊村有一段300多米長的臨街『黃金路段』。不少外村人托關系找到王東明,想買下這塊地蓋門臉房進行經營,可他就是一點兒口子也不給開。他要把這塊兒地統一蓋成門臉房進行出租,收入歸集體所有,讓全體村民得到實惠。

  在村集體資金的使用上,王東明從不含糊。為村民修路、免費安裝有線電視、廁所改造、交物業費……一項項、一筆筆,集體資產的收支情況定期准時向群眾公開,讓大家心服口服。村裡的錢只能用來改善群眾生活,但公款私用、請客送禮,哪怕一分也不行。

  村會計程洪海回憶說:『王東明常年在外跑銷路,一天的伙食住宿費從不超過30塊錢,20年沒變過。出門在外,他都盡量睡在汽車裡、火車上,實在不行就找最便宜的小旅館住。東明也是這樣要求每個村乾部的,有一次我出差多報了5塊錢的賬,被老支書直接把票攥起來扔了出去,一點不留情面。』

  王東明一生從不多佔公家一分錢,自己也特別節儉。在他的遺物中,有一部黑白屏幕的長虹牌手機非常引人注目,就是這部看上去傻大笨粗的手機跟隨了他10個年頭,磨壞了4個手機套。女兒王薔回憶,父親重病彌留之際,腫瘤壓迫心髒心跳達到每分鍾200多次,身體疼得連睡覺也只能半坐著。兩位來探病的鄉親實在看不下去了,跟她商量打算買個按摩椅,『我就答應了,但父親知道後動了怒,說咱不能佔村民一點便宜!這也是父親最後一次衝我發火。』她說著說著,眼淚奪眶而出。

  有人說王東明傻,這麼多年,不但沒有因為當書記佔到便宜,而且還沒少吃虧,到去世時工資只有1500元,哪個村民都比他掙得多。

  可是,就因為他心裡沒有自己,只有全村村民,他纔能挺直腰板說話,聲音不高卻擲地有聲;他纔敢提議兩委班子成員每月上全勤班,拿工資時卻少拿兩天;他纔可以要求全村建房必須統一標准,房檐對齊,房脊相平。鄉親們感慨,老支書一生把無私當做追求,『平的是咱心裡的秤,齊的是黨員群眾的心。』

  這個遠近聞名的好乾部,就這樣不聲不響地走了。在他的事跡報告會上,他的家人和生前同事、鄉親回憶起一段段往事,讓一個不平凡的基層黨員乾部形象再次鮮活起來。在場的人感動不已。駐村幫扶乾部天津北方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的劉志強紅著眼圈說:『東明同志一心為民,在重病期間依然撲在工作上,這種忘我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們。』駐村幫扶乾部天津醫科大學的王強感嘆道:『直到生命最後一刻,王書記心裡裝著的還是鄉親們,這是多麼崇高的境界。他的光輝形象不僅印刻在每個村民的心中,也深深刻進了每個黨員乾部的心中。薪火相傳,我們願意接過他手中的接力棒,像他那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稿源: 天津日報  編輯: 洪濤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楓葉團隊開展『致敬母愛』主題婚紗照活動
·5.12國際護士節,致敬最美白衣天使!
·天津師大開在五大道上的實踐思政課
·『楓葉紅』盡顯『她力量』
·青年夢想家五四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視頻]2024年天津市『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活動舉行
·天津寧河區幸福花園社區:讓拾荒老人成為社區治理幫手(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河西區廣順園社區:法語達人開班 共享精彩晚年(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人民日報評論:城市『暖』起來 纔能更好『熱』起來
·天津媒體評論:文化是城市特色和精神氣質的根與魂
·天津記者實地走訪:學生『出口成髒』 這行為不文明
·天津媒體評論:校慶登記要填寫個人職級 校友也分三六九等?
·天津媒體評論:榮譽是一面鏡子
·[視頻]天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人民日報評論:城市『暖』起來,纔能更好『熱』起來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