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道德講堂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 今晚經濟周報 > 真情2014
知青紮根密山38年 退休回津只想為家鄉人做點事
2014-05-10 10:57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田崇友是南開區雅安道雲陽東裡社區內的一位樓長,今年62歲。1969年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前往黑龍江省興凱湖畔的密山。在密山紮根郵電基層38年,直到2007年退休纔回到天津。田崇友說:『我把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留在了黑龍江興凱湖畔,總覺得沒為家鄉人民做什麼,少小離家老大回,我也該把自己退休後的餘熱多奉獻一些給家鄉人,給家鄉人做點實事。』這些年裡,田崇友被鄰居推選為樓長,管理著樓棟裡的瑣事。鄰裡之間的友情勝似親情,鄰居因病去世的陰霾至今還籠罩著田崇友一家人。本期『真情2014』欄目記者就來到雲陽東裡社區,認識了這位真心、真情、重義氣的天津人田崇友。

  紮根雪鄉的天津籍郵遞員

  田崇友屬龍,1952年出生,這一代人的共同經歷就是離開家鄉,支援邊疆,報效祖國。1969年,響應號召,田崇友作為知青離開天津,奔赴黑龍江密山。密山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與俄羅斯隔湖相望,這裡也是『北大荒精神』的發源地。抵達密山後,他先期被安排到生產建設兵團。思想進步,工作積極的他在部隊加入共青團,並多次獲得『五好戰士』榮譽稱號。

  當年的中國,通訊行業並不像如今這般發達,書信往來是傳情達意的主要方式。為了補充地方郵電事業的發展,田崇友從部隊來到地方,做起了服務基層的鄉郵員。黑龍江邊陲小鎮的冬天總是比其他地方來得更早,持續更久。一場大雪過後,整座小鎮變得白雪皚皚,這讓鄉郵員的送信之路更加艱難。通常情況下,送一趟信需要三五天的時間,沒膝的大雪並沒有阻止鄉郵員的腳步,在一兩尺深的大雪中,他們總是一步一步走進大山深處,給那裡的鄉親送信,田崇友就是他們其中的一位。

  田崇友告訴記者:『在當年生活的密山,冬天的極端氣溫能降到-35℃,而且一旦寒流來襲,都要經歷四五天,每年冬天的常態氣溫在-25℃,這樣的氣溫經常把人們的手腳凍得生疼。送信的路上,除了要和氣溫冰雪相遇,偶爾還會遇到猛獸,因此兩人一班互相有個照應。但冰雪和猛獸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都不算什麼,我們最害怕的是雪後起風,當地人管這樣的天氣叫「大煙炮」。』『大煙炮』勢頭威猛,地面上的積雪被狂風卷起,滿眼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讓路人根本分不清哪裡是山,哪裡是壑,遭遇這樣的天氣惟有頂風而上,因為一旦停住腳步,就是在用生命作為妥協的砝碼。田崇友向記者講述說:『大雪封山的時候,別管汽車還是馬車,都無法行進。走在雪地裡,我們最害怕停下腳步,兩個人總是需要不停地鼓勵對方,一直走下去。因為一旦停下腳步,就會莫名其妙地產生睡意,從而不想再前行。而這恰恰是最危險的,尤其在野外,停下了恐怕就起不來了。』

  惡劣的工作條件鍛煉了田崇友堅毅的性格,與此同時也讓他的話語中透著淡淡的東北風。田崇友告訴記者:『年少到東北,一待就是38年,人這一輩子有多少個38年?和當地人生活在一起,也讓自己的話語中多了一絲絲當地的口音。不過山海關是一道分水嶺,只要火車一進關,我這鄉音就會情不自禁地往外冒;一出關,東北話就會流露出來。』

  退休之後帶上老伴回天津

  2007年,55歲的田崇友光榮地退休了,這一次他終於可以帶著老伴回家了,回到他闊別38年的老家——天津。回津之後的田崇友一家搬進了南開區雲陽東裡社區,雖然房子不如在黑龍江時那麼寬敞,但畢竟這裡是家,是田崇友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雲陽東裡社區號召居民向災區人民奉獻愛心,剛剛搬來不久的田崇友夫婦便來到了居委會,從退休金中拿出200元捐出。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看著老田夫婦顯得很陌生:『您二位居住在我們社區嗎?』田崇友解釋說:『我們剛搬到這裡不久,我是天津人,下鄉到了黑龍江,一晃就是38年,現在退休了,回到天津,從此我就紮根在咱雲陽東裡了。現在我是這裡的居民,還請各位鄰居多關照。』正是有了這次接觸,田崇友夫婦和鄰居們逐漸熟悉起來。他搬到新居後主動認領了一項工作,那就是清掃樓道。每半個月,他都會拿起掃帚,從6樓開始清掃,將全樓的地面衛生打掃一遍。居民們看在眼裡,有時也會幫著他一起掃。在樓門長推選的工作中,全樓的居民一致推選田崇友代表全樓幾十戶人家,從此他成為了官職最小的『領導』。

  樓長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與居民溝通,更像是居民的代言人,別管誰家有事都會找到田崇友。從他上任以來,最繁重的工作恐怕就是正在進行的舊樓區改造工作。田崇友說:『居民們都盼著舊樓區改造早日來到我們小區,這改變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居住環境,更是對房屋價值的提昇,但具體落實到每家每戶恐怕就沒這麼容易了。比如進行水路改造時,住在1樓的居民就得多犧牲一些,地面都要刨起來。我們1樓是底商,店主起初不太配合,人家就提出:刨開地面三四天,我就耽誤好幾天生意,這樣的補償誰來承擔?作為樓長也是這項活動的群眾監督員,群眾提出的問題就是我

  的問題。於是我跑了好幾趟居委會和工程隊,和他們進行溝通。最後工程隊給出了答復:當天一早施工,保證當晚完工,第二天照常營業。人家店主真配合,簽下了字。』

  工程隊的小伙子們乾勁足,早上6點一過他們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但帶來的噪音往往乾擾居民的休息。田崇友再一次代表居民發言,他一邊贊賞施工隊的工作積極性,一邊拜托各位7點以後再開工,這樣一來居民的休息得到了保障,也不會延誤太多工期。樓道裡牆面施工進行中,田崇友每天都盯著工人乾活,稍微有些不滿意他都要提出來,工人們開玩笑地說:『大爺,您是乾監理出身吧?您挑的毛病比我們監理還專業。』

  田崇友說:『居民相信我,推選我當樓門長,在這次舊樓區改造中擔任居民監督員,這是一份大家賦予的責任。我把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留在了黑龍江興凱湖畔,總覺得沒為家鄉人民做什麼,少小離家老大回,我也該把自己退休後的餘熱多奉獻一些給家鄉人,給家鄉人做點實事。』

  帶著不捨送別鄰居摯友

  在田崇友搬進新家不久,他認識了樓下的一位鄰居老徐。老徐30多歲時換上了腦血管畸形病,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手術後並沒有得到痊愈,而落下了殘疾。老徐孤單一個人生活,這讓田崇友對他多了一份關心。

  『老伴剛包好的餃子,第一鍋我就得給老徐送去;到了八月節,買兩塊月餅;到了春節,別人家貼春聯,我也得給老徐家都貼齊,就為熱鬧。可是,去年11月11日,老徐走了。說到這裡,這位堅毅而仗義的漢子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田崇友說:『我和老徐同年出生,去年10月初的一天,半夜三點我家電話響了。老徐在電話那邊說,喘不上來氣。我趕緊跑到樓下,聯系他弟弟,火速送往醫院。在醫院診治了一段時間後,老徐身體逐漸好轉了,我就跟他說:你在家不是辦法,我建議你不行住進養老院,條件好不好放一邊,至少每頓飯能吃上熱乎的。出院之後,老徐被弟弟接去養老院了,臨走前他對我說:你開著手機啊,我住著不舒服就給你打電話,你接我回來。』田崇友答應著這位兄弟的要求,並承諾經常會去看他。令田崇友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別竟然是老哥倆最後一次見面。『送老徐去養老院對我而言既希望他去,又不希望他去,我一直是這樣矛盾著。希望源於在養老院有人照料,一旦發病能及時發現,不希望源於老徐脾氣太?,我怕他到那裡生氣受委屈。』田崇友解釋說。

  2013年11月11日,田崇友接到了老徐家人的電話,噩耗傳來,全家人陷入悲痛。田崇友非常懷念這位故去的老友,他總覺得老徐並沒有走,每次路過老徐家門前都想去敲敲門,再和老朋友開個玩笑。

  【真情記錄者】老驥伏櫪

  和許多剛剛邁入花甲之年的老年人一樣,田崇友帶著一顆紅心奔赴祖國邊疆,將自己青春的熱情奉獻給了黑土地。時光荏苒,曾經的年少已褪去,他們榮歸故鄉,帶回來的是歲月的洗禮和沈淀之後的成熟。

  俗話說:老驥伏櫪,志在千裡。從工作崗位退下來,身體還很硬朗,那顆紅心仍舊燃燒,他們把晚年的餘暉奉獻給了社區裡的鄰居,用自己的行動代表居民發聲,為營造良好的居住氛圍而努力。

  他們在用真情面對朋友,純得那樣剔透,沒有一絲瑕疵。老友故去,老人思念,願這份思念化作一只白鴿,祝願故去的朋友在天安好。

 
稿源: 今晚經濟周報  編輯: 洪濤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520』並非年輕人的『專利』 這裡的愛更濃
·『公交頭等艙』駛進校園 倡導文明交通新風尚
·楓葉團隊開展『致敬母愛』主題婚紗照活動
·5.12國際護士節,致敬最美白衣天使!
·天津師大開在五大道上的實踐思政課
·『楓葉紅』盡顯『她力量』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傳播文明 我們在行動
·天津媒體評論:3歲男童被狗咬傷後死亡 查找犬主討回公道
·人民日報:中國好人劉天民種好都市『菜園子』 鼓起村民錢袋子
·多部門出動 整治千裡堤『黑鳥市』
·校園欺凌退退退!北辰檢察『藍』護航少年『紅』……
·在紀念天津市關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愛』教育陣地建設推動會上的發言 七十二載耕耘路 教書育人獻終生 王希萍
·[視頻]『天開杯』創聚津門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與社會責任主旨報告會舉行
·眾議:取消『左行右立』還應多宣傳
·『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短視頻征集展示活動火熱開啟
·天津媒體觀察:天開園的夜晚『不一Young』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