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 今晚經濟週報 > 真情2014
給老人一個如家的港灣
2014-10-30 14:27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今年農曆有兩個九月,這也就意味着一年當中有兩個“九月初九”。中國人將農曆九月初九列爲重陽節,這一天也是敬老節。明天我們就將迎來閏九月初九,本週“真情2014”欄目走進天津市河西區彩虹老人院,拜訪生活在這裏的老人們。這間老人院生活着53位需要照顧的老人,他們中年紀最長的已是105歲的老壽星,90歲以上的老人有6位,老人們在一起發生了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呢?記者採訪院長張淑喜,聽聽她的真情講述。

  全院總動員爲老壽星過生日

  秋末時節,位於河西區掛甲寺街的彩虹養老院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所有的老人們都是滿臉笑意,從院長到護工有條不紊地忙碌着。因爲這一天對於彩虹老人院來說,是個大日子。該院年紀最長的老壽星李靜崑將迎來他105歲的生日。

  院長張淑喜向記者介紹說:“三年前,家住河西區八大里的李靜崑老人入住我們養老院,當年老人已是103歲高齡,這位老壽星入住我們院,當然得遠接高迎。老人入住後,成爲了全院年紀最長的老人,不僅給老人們帶來了長壽的祕訣,還爲其他老人增添了生活的動力。105歲的高齡,腿腳行動不便在所難免,可老人身體特別硬朗,從來不吃藥,飲食起居只需要護工輔助完成即可。老人非常和善,是一位可親可愛的長者。爲了慶賀老人長壽,每一年都會將老人的生日列爲我們院的重要節日之一,要讓所有老人都參與進來,共同爲李靜崑老人過生日。”

  切蛋糕、吃麪條、演節目,“兒女”們的精心籌備,讓老人感動不已。老人告訴記者:“老人院裏的護工對我照顧得太周到了,特意派護工高姐照顧我,高姐對我就別提多好了,每天把蘋果和牛奶用攪拌機打成汁,她還給這份飲料起了個‘洋名’,叫奶昔。味道甜絲絲的,真好喝。你說,有這麼多人照顧我,我能不長壽嗎?”老人所說的高姐叫高衛洪,今年2月份加入彩虹養老院護工隊伍,並被委派負責照顧李靜崑老人。自從她入職那天起,真是全心全意爲老人服務。提起令老人感動的蘋果奶昔,高衛洪說:“院裏每天爲李爺爺準備一袋牛奶,我每天上班時會特意給老人帶個蘋果。老人年紀大了,容易出現便祕的情況,有了這份奶昔,最讓老人頭疼的問題解決了。其實就是順手做的事,只需要加入一些耐心和細心,真不值得一提。”

  讓老人們爲之感動的事情不止這一件,居住在彩虹養老院裏的老人們時時刻刻都在享受着護工們給予的溫暖。居住在該院的孤老劉奶奶今年80多歲了,今年8月的一天深夜,突發心臟病。同屋老人見狀後,馬上喊來護工。經驗老道的護工見此狀況後,並沒有擅自挪動老人,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並把早已下班回家的院長張淑喜喊了回來。接到電話後,張淑喜一分鐘都不敢耽誤,騎上自行車就往老人院趕。講述這段故事時,張淑喜說:“當我到老人院時,救護車已經趕來了,劉奶奶第一時間被送到了二附屬醫院。經診斷是心肌缺血,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需要住院治療。可接下來問題就出現了,老人的監護人是她的外甥,我打電話時人家正在外地,根本不可能趕回來。而老人又需要及時入院,這時挺考驗我的。”

  老人的病情不能耽誤,但簽字是需要揹負風險的,張淑喜與老人的親人溝通後,最終還是在住院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住進醫院的當晚,張淑喜一夜沒閤眼,守護在老人身邊。鄰牀的病人問張淑喜:“你是閨女嗎?你媽媽身體怎麼不好?”張淑喜一一作答。老人在醫院住了11天,張淑喜一邊要忙着老人院的工作,一邊還要照顧醫院裏的“媽媽”。住院期間,經常要讓家屬簽字,每一張簽字單上落上的都是張淑喜的名字,老人爲了不讓院長爲難,特別跟大夫說:“我也把自己的名字寫上去。免得給院長添麻煩。”

  出院後劉奶奶拉着張淑喜的手說:“閨女,我這‘豆腐渣’身體真是給你添麻煩了,我都過意不去了。”而張淑喜卻用實際行動帶老人去複查,去診病,給予無微不至地關懷。

  老人要求吃好住好服務好

  談及老人院話題,社會上對它的爭議聲不斷,尤其是一些心存舊有思想觀念的老人們,更是對它不能理解。記者在彩虹老人院採訪時,也特意和幾位老人聊聊天,聽聽他們的一些想法。總結起來無非以下幾點:吃得好、住得好、服務好,只要有了這“三好”,老人們就可以在這裏安享晚年的美好。

  秋日的午後,陽光曬滿了老人院的院子裏,幾位剛剛午睡起牀的老人手杵着柺杖坐在長椅上聊天,陽光灑滿他們的身上。老人把記者拉到身邊說:“我們養老院鬧中取靜,非常適宜養老。每天護工都把院子清掃得很乾淨,我們起牀後在這裏鍛鍊身體,聊聊天,就別提多愜意了。”另一邊,養老院職工王建國正在爲老人安裝馬桶座椅,他告訴記者:“老人家屬送來一個馬桶座椅,但打開箱子都是零部件,我一看趕緊給老人攢上吧,讓老人趕緊用上也讓家屬放心。”在記者的眼中,這樣的場景就像一幅和諧、生動的畫面,畫面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一幅寧靜、安逸又祥和的畫面。

  老人在乎的第二個好便是吃得好。合理搭配老人的膳食,既要將飯食做到軟、面、爛,又要兼具色、香、味,這着實考驗着食堂師傅的手藝。張淑喜告訴記者:“把餐食做得合老人胃口,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全面掌握每一位老人的飲食注意事項。比如有些老人的病症,不能吃豆腐,那麼在飲食搭配方面,我們就會多加一些他們能吃的東西。比如有些老人口味上不愛吃肉,那麼我們就會多給老人添加點蔬菜。老人們偶爾身體不適,我們還會推出病號飯,予以特別的關照。這些都讓老人非常滿意。”記者說,大鍋飯畢竟衆口難調,那麼如何讓所有老人都滿意呢?張院長笑笑說:“其實我們也在不斷觀察老人們的飲食習慣,比如甜椒,富含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可以說有益身體健康。但大多數老人都不喜歡吃,那麼我們院幾乎就不購買這道蔬菜。口味偏辣、偏甜的菜,一般我們都不會做,儘可能滿足大家的口味。”

  說到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服務好。現如今,老人院招工問題成爲了一大難題,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加入其中。而適齡人羣中,再挑選形象簡樸,有親和力並且心地善良對老人好的護工,真可以說難上加難。張淑喜說:“我們的護工都在45歲以上,有些已經超過了60歲,他們已經是老人了,但還是需要照顧年紀更長的老人。院裏對護工的要求就是要有耐心,要有愛心。我們有的護工就說,自己的雙親過世了,就拿這些老人當做自己的親人。而這些在老人院生活的老人,同樣也把護工看做自己的兒女,可以說護工的護理比兒女還要精心,還要到位。”老人院裏也並非總是一片寧靜,一些患有小腦萎縮的老人,經常犯糊塗,偶爾還會挑起事端來,但無論老人如何說,如何做,從護工的角度來說,都需要將此視爲老人的病理反映,有些時候的確也會委屈,甚至氣得掉眼淚,對此老人院每個月都會頒發一個“委屈獎”,以此讓受委屈的護工心理上得到安慰。

  如何面對老人的離開

  所有的老人院,繞不開的話題便是老人的離開。張淑喜說:“這些年從我手中送走的老人多達10幾位,當你把這些老人視爲自己親人的時候,他們的離開總是讓自己難過不已。”說話間,張院長掉下了眼淚。

  “有一位老人,早上吃早點的時候還和夥伴們打招呼,有說有笑的,可過了一會兒就不行了,我們趕緊搶救患者,通知家屬,但醫生對此也束手無策。一時間老人的音容笑貌總會迴盪在我的腦海裏,有時看着其他老人的背影,我就像看到了那位逝去的老人。”張淑喜說,“照顧到其他老人的情緒,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低調地處理喪事。院方給老人買個花籃以表懷念。”

  張淑喜說:“老年人都是敏感人羣,我們通常情況下不會讓他們過多瞭解其他老人去世的消息。尤其是那些同住一個房間,每日朝夕相處的老人,遇到有重病患者時,我們都會臨時將老人調配開,避免他們恐懼、擔心。有時老人去世了,我們都默默地送走老人,對其他老人會善意地撒個謊,比如:老人讓閨女接走了;老人搬家了,去其他養老院了……大多數時候老人們會默認這樣的說法。”

  一位老人說:“有些老夥伴走了,院長從來不會給我們傳遞負面消息,總是說老人搬家了。我們就笑呵呵地說,搬家了好。其實心裏很清楚,這個所謂的搬家是什麼意思。院長和護工對我們盡心盡力了,生老病死又是人間常情,明確了他去世的消息,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不好的消息,更會影響我們情緒。所以院長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聽,都是爲了我們好。”

  【真情記錄者】

  給老人親人般呵護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養兒防老”,說的是晚年的時候有兒女在身邊照顧,可以頤養天年,萬事無憂。也正是因爲這個根深蒂固的思想,很多人覺得送老人去敬老院養老是一件很不孝順的事。但面對社會的發展與變革,養老院養老也成爲了越來越多的老人的選擇。

  採訪中記者和老人們聊天,聽了聽他們的想法,其實老人的要求並不多,環境好、吃得好、服務好,“三好標準”就是老人的要求。三點中最難做的便是服務好,服務好在於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服務好在於把所有的細節都做到位,讓老人們可以無憂安度晚年;服務好就是要像兒女一樣照顧他們,也要像兒女一樣聽他們嘮叨,甚至忍受兒女都未必忍受的委屈。

  老人希望養老院如家一般溫暖,作爲家人,護工傾心付出就是給老人最大的安慰。

 
稿源:今晚經濟週報  編輯:洪濤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¹Î¶¤¶}®i¡y­P·q¥À·R¡z¥DÃD±B¯½·Ó¬¡°Ê
¡P5.12°ê»ÚÅ@¤h¸`¡A­P·q³Ì¬ü¥Õ¦ç¤Ñ¨Ï¡I
¡P¤Ñ¬z®v¤j¶}¦b¤­¤j¹D¤Wªº¹ê½î«ä¬F½Ò
¡P¡y·¬¸­¬õ¡zºÉÅã¡y¦o¤O¶q¡z
¡P«C¦~¹Ú·Q®a¤­¥|¹Å¦~µØ¬¡°Ê¶êº¡¸¨¹õ
¡P«C¦~¹Ú·Q®a«D¿ò"¤Ö¦~»¡"¨t¦C¬¡°Ê¤§¦Ñ«°´[«D¿ò
¡@¡@ºë¯««Ø³]¶i¦æ®É¡@¡@¡@¡@¡@¡@¡@¡@¡@¡@¡@¸Ô²Ó>>
¡P[µøÀW]2024¦~¤Ñ¬z¥«¡y·s®É¥N¦n¤Ö¦~¡z¥ý¶i¨Æ¸ñµo¥¬¬¡°ÊÁ|¦æ
¡P¤Ñ¬z¹çªe°Ï©¯ºÖªá¶éªÀ°Ï¡GÅý¬B¯î¦Ñ¤H¦¨¬°ªÀ°Ïªv²zÀ°¤â¡]¤Q¶µ¦æ°Ê¡P°ò¼hªv²z¦b¦æ°Ê¡^
¡P¤Ñ¬zªe¦è°Ï¼s¶¶¶éªÀ°Ï¡Gªk»y¹F¤H¶}¯Z ¦@¨Éºë±m±ß¦~¡]¤Q¶µ¦æ°Ê¡P°ò¼hªv²z¦b¦æ°Ê¡^
¡P¤H¥Á¤é³øµû½×¡G«°¥«¡y·x¡z°_¨Ó Åׯà§ó¦n¡y¼ö¡z°_¨Ó
¡P¤Ñ¬z´CÅéµû½×¡G¤å¤Æ¬O«°¥«¯S¦â©Mºë¯«®ð½èªº®Ú»P»î
¡P¤Ñ¬z°OªÌ¹ê¦a¨«³X¡G¾Ç¥Í¡y¥X¤f¦¨Å¼¡z ³o¦æ¬°¤£¤å©ú
¡P¤Ñ¬z´CÅéµû½×¡G®Õ¼yµn°O­n¶ñ¼g­Ó¤H¾¯Å ®Õ¤Í¤]¤À¤T¤»¤Eµ¥¡H
¡P¤Ñ¬z´CÅéµû½×¡GºaÅA¬O¤@­±Ãè¤l
¡P[µøÀW]¤Ñ¬z¥«©e±`©e·|¥l¶}·|ij
¡P¤H¥Á¤é³øµû½×¡G«°¥«¡y·x¡z°_¨Ó¡AÅׯà§ó¦n¡y¼ö¡z°_¨Ó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