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天津好人榜
天津敬業奉獻好人(2014年11月) 楊子友
2014-12-01 17:53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楊子友,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從1985年開始至今,他用自己的執着和堅守,植樹護林三十載,從沒有向困難低過一次頭,叫過一聲苦。他用一顆執着的心、一雙勤勞的手,讓荒山披上新裝,讓林海綠濤激盪。他綠化的不僅是一座荒山,還有我們的精神高地;他種下的不僅是一棵棵樹木,更是我們每個人權衡得失的標尺。

  有人說他很富有,因爲他擁有一片五百多畝的山場,連片的松樹、柏樹、橡樹長得高大挺拔。也有人說他很貧窮,因爲他的房子還是三十年前蓋的,屋裏的擺設也是三十年前的老物件兒。而他並不在意這些,他只認爲生在大山、長在大山,就要爲這裏做點什麼。他,就是薊縣官莊鎮狐狸峪村的普通農民楊子友。他植樹護林三十年,從沒有向困難低過一次頭,叫過一聲苦。他用一顆執着的心、一雙勤勞的手,讓荒山披上新裝,讓林海綠濤激盪。

  楊子友,中等身材,偏瘦,一張被雨雪風霜雕刻的臉和像松樹皮一樣開裂的雙手,記錄了他植樹護林三十年的艱苦歲月。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薊縣是天津市的建材基地。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鼎盛時期,全縣石料場多達四五百家。楊子友過去就在石料場工作,收入不錯。一天,楊子友幫鄰居上山尋找丟失的羊,當他站在山頂看到綿延不斷的羣山因開山採石留下處處傷疤時,內心涌起陣陣酸楚。從那天起,自小生在大山、長在大山的楊子友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傷痕累累的大山總是浮現在眼前。其實,楊子友剛到石料場打工時,就有所顧慮。雖然每天的收入不錯,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吃子孫的飯,他總覺得不是長久之計。當時國家號召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縣裏和村裏也鼓勵大家承包荒山,儘管樹苗和樹種由林業部門免費提供,每種一畝林地,村裏給開七塊工錢,但是村民們都覺得不靠譜,沒有人願意承包。

  楊子友覺得雖然開山採石和植樹造林都是賣力氣的活兒,但是後者是造福子孫的好事,於是他成了村裏第一個也是唯一報名承包荒山的人。1985年,三十五歲的楊子友承包了村北的五百多畝荒山,開始走上了植樹護林的道路。老楊承包的荒山被村民們稱爲石頭山,山上除了石頭以外,只有從石縫中鑽出的野草。回憶起當年的情形,楊子友說,那時年輕,自己有的是力氣,簽完承包合同,揹着鋤頭和鐵杴就上山了。掄起鋤頭下去,沒鑿開坑,卻與掩藏在土壤下的頑石相碰,震得胳膊直髮麻。由於土少石頭多,沒挖幾天,鋤頭和鐵杴就捲了刃兒。山上空地很少,爲了多種樹,楊子友常常與石頭搶地盤。挖樹坑時沒挖兩下,就碰到大石頭“擋道”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時楊子友鋤頭、鐵杴、雙手齊上陣,有時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纔將樹坑挖好,汗水溼透了衣衫,雙手磨出了血泡,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他還是迎難而上,從不繞道。

  爲了提高成活率,楊子友在栽樹過程中還摸索出一套澆灌方法。“把水一倒,立刻使手指頭一攉,樹苗抹白薯秧似得,一抹,使溼土一蓋,再用乾土一踩,就是一垵。

  照此方法,老楊利用四年的時間,種了兩百畝、九萬棵柏樹!林業部門驗收時,他栽下的樹苗成活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高出規定二十多個百分點。楊子友爲綠化荒山付出了太多的辛勞和汗水,他自己也記不清穿壞多少雙鞋,磨破多少件衣服,用壞多少把鋤頭和鐵杴。

  爲了方便種樹,楊子友乾脆搬到了山上。小柏樹在他的細心呵護下,慢慢茁壯成長。一百五十公斤松樹種子和兩千五百公斤橡樹種子也頑強的從石頭縫中露出了頭兒。楊子友就像初爲人父一樣欣喜若狂,全身心地看護着這些幼小的生靈。自此,他也由“開荒人”的身份變成了“守山神”。

  1989年,在一次巡山時,楊子友發現緊鄰山場北部的洪水莊國營林場出現火情。於是,他急忙下山通知村幹部,第一時間與林場取得了聯繫,爲救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經歷這件事後,楊子友做出一個決定,在山上修水窖,而且一下就建了兩個。買沙子、石子和灰,再僱人把料運到山上,楊子友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四五千塊錢。

  四五千塊錢在那個年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驢馬牛等大牲畜也是農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但是隻要是對植樹護林有好處,花多少錢楊子友都在所不惜。不過對於自己的小家,楊子友卻是一個“吝嗇鬼”。他的家還是三十年前的老屋,低矮破舊,和周圍鄰居們的房子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屋內的擺設更是十分陳舊,一張小火炕、一個櫃門已經變形半敞着的老櫥櫃,還有一對親戚淘汰不要的舊沙發,將小屋擠得滿滿當當。三十年來,楊子友沒給家裏置辦過一件像樣的傢俱,花大價錢添置的唯一物品——高倍望遠鏡,還是爲了便於護林。提起當年買望遠鏡的經過,今年已經四十歲的小兒子楊玉坡印象深刻。那年,楊子友到山外辦事,小兒子追到山口哭着央求爸爸買兩個香蕉,摸着口袋裏的錢,楊子友猶豫着答應了。但是回家時,他只帶回了一個在當時十分罕見的高倍望遠鏡。小兒子爲此和他賭氣了一個多月。有了望遠鏡,楊子友護林更得心應手了。三十年來,楊子友和望遠鏡形影不離,這期間,他發現周圍山場大小火情十多次,每次由於報警及時,沒有發生一起火災事故。

  根據國家《森林法》規定,生態林就是爲了綠化荒山,不可以隨意砍伐。楊子友常年在山上護林,沒有一分錢的收入。當時維持家庭開支和山上的投入都來自妻子陳淑雲經營的麪粉加工廠。爲了支持丈夫植樹護林,她經常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和普通農家相比,年僅十二歲的大兒子和十歲的小兒子過早的學會了照顧自己。哥哥做飯,弟弟燒火

  爲了兩個兒子和這個家,淳樸善良的妻子選擇了繼續支持丈夫。她關閉了麪粉加工廠,靠外出打零工維持生計。儘管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十分清貧,但是非常和睦。

  如今,山上的柏樹長到了四米多高,松樹和橡樹已經成材。與周圍飛播育林的山場相比,楊子友的山場就像一顆碧綠的珠子鑲嵌在連綿起伏的羣山中,十分惹眼。這片山林孕育出的中草藥最多,每到春夏季節,村民們都上山挖草藥,採野菜、蘑菇。既豐富了村民的餐桌,也增加了收入。

  老楊看護了大山三十年,除了一身的疼痛,沒見到一分回頭錢,別人問他今後還會看護下去嗎?他說:林子是他的命根,他會用自己的一生守護這片山林。而且還要讓兒子、孫子,看護好這賴以生存的“綠色家園”。

  推薦單位:薊縣

 
稿源:天津文明網  編輯:李悅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¹Î¶¤¶}®i¡y­P·q¥À·R¡z¥DÃD±B¯½·Ó¬¡°Ê
¡P5.12°ê»ÚÅ@¤h¸`¡A­P·q³Ì¬ü¥Õ¦ç¤Ñ¨Ï¡I
¡P¤Ñ¬z®v¤j¶}¦b¤­¤j¹D¤Wªº¹ê½î«ä¬F½Ò
¡P¡y·¬¸­¬õ¡zºÉÅã¡y¦o¤O¶q¡z
¡P«C¦~¹Ú·Q®a¤­¥|¹Å¦~µØ¬¡°Ê¶êº¡¸¨¹õ
¡P«C¦~¹Ú·Q®a«D¿ò"¤Ö¦~»¡"¨t¦C¬¡°Ê¤§¦Ñ«°´[«D¿ò
¡@¡@ºë¯««Ø³]¶i¦æ®É¡@¡@¡@¡@¡@¡@¡@¡@¡@¡@¡@¸Ô²Ó>>
¡P¤Ñ¬z¶}®i¸`¤ô«Å¶Ç¬¡°Ê¡G±À¶i«°¥«¸`¤ô «Ø³]¬üÄR«°¥«
¡P2024¦~¥þ°ê§CºÒ¤é¤Ñ¬z¥D³õ¬¡°Ê¦b©M¥­°ÏÁ|¦æ
¡Pª§°µ¤å©ú¦³Â§¤Ñ¬z¤H¡GÀR®ü°Ïª÷®ü¶éªÀ°Ï¶}®i¡y·ÏÀY´«Âû³J¡z¬¡°Ê
¡Pª§°µ¤å©ú¦³Â§¤Ñ¬z¤H¡G©M¥­°Ï¡yÅý¤p«Ñè°°_¨Ó¡z
¡P[µøÀW]°l°O¤Ñ¬z¦n¤H±i©ú¡G¥­¤Z¤H¥Í ¬°¥ÁªA°È
¡P¤Ñ¬z´CÅéµû½×¡G¬°¡y¦P¯¸¶i¥X¡zªA°ÈÂIÃÙ
¡P¤Ñ¬z¤é³ø»EµJ¡G¹w¨¾®Õ¶é´Û­â §AÀ³¸Óª¾¹Dªº¨Æ¡÷
¡P­ì³Ðµû½×¡G¡y¹s¡z®e§ÔÅ×·|µLÅQ­â
¡P[µøÀW]¡y«Ø³]©¯ºÖ®a®x §U¤O©¯ºÖ¤Ñ¬z¡z¥DÃD®i¥Ü¬¡°ÊÁ|¿ì
¡P½Ã¬zºaÄ£¡P¤Ñ¬z¤j¼@°|§ÓÄ@ªA°È¹ê½î°ò¦a¥¿¦¡±¾µP¹B¦æ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