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首頁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天津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呂劇:深厚的文化沈蘊
2013-04-22 15:42

  1880年間,山東琴書傳入廣北地區,民間藝人爭相學唱,以此作為謀生手段。

  山東琴書最早產生於魯西南一帶,距今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由於早期多由民間藝人在農村中傳唱,始稱為“小曲子”,後因其伴奏樂器主要為揚琴(早稱洋揚),故被稱為“揚琴”。後來,說唱山東琴書的民間藝人,進入較大城市或到外省演唱,曾被稱為“文明琴書”、“山東揚琴”等,至1933年始定名為山東琴書。

  山東琴書的音樂構成,包括了全國大部地區流行的著名曲調和來自“諸宮調”、“雜劇”、“昆曲”中的古老以及明、清以來當地流行的民間小曲。山東琴書早期是曲牌聯唱體,所用曲牌多達二百餘個,其中常用的主要有。梅花落”、“疊斷橋”、“銀紐絲”、“呀兒喲”、“太平年、“上河調”、“漢口垛”、“娃娃調”、“剪靛花”“點絳脣”等。後來,各路琴書逐漸以“風陽歌”、“垛子板”為主要曲調。間或插入其他曲牌。於是,牌子曲目多被口語生動、故事性強的書目所取代。在演唱形式上,也由自我娛樂式的“莊稼耍”,逐漸被對口搭檔所代替。演唱時,兩人搭檔對口,或多人分角色演唱。以唱和說為主,以表演為輔,使人物形象逼真生動。這種唱、說及表演渾然一體的演唱特點。成為當時著名民間藝人時殿元等人,改坐腔揚琴為化妝演出,逐步發展形成呂戲的基礎條件。

  山東琴書曲調優美悅耳,音韻婉轉;用詞造句俚言俗語,自然流暢、朴實風趣,鄉土色彩濃重;書目多取材於民間傳說和群眾所熟悉的歷史故事,貼近生活,婦孺皆知,易記易唱也易於流傳,能夠普及。因此,山東琴書在魯西南形成後,便迅速流傳至山東各地。由於各地的語言、風俗人情、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特別是琴書藝人在演唱技巧、藝術風格及個人自然條件等方面所存在的差異,使琴書在山東逐漸形成了南路、東路和北路三大藝術流派。南路琴書主要流行於魯西南一帶,東路琴書則在廣饒、博興、昌濰和膠東一帶流行.北路琴書主要流行於德州、惠民等地區。

  1886年後,山東琴書在廣饒北部、東營區南部和博興東部地區迅速發展;琴書藝人的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與外地藝人之間的交往亦逐漸頻繁。至1896年,琴書已在廣饒北部一帶普及,學唱山東琴書者甚多。每逢農閑節日,或一家人搭檔,或三五成伙,撂地演唱琴書者處處可見,可謂“村村聽揚琴,婦孺皆會唱”。此間,職業琴書藝人紛呈,演唱技藝日漸精熟。其中,影響最大、藝術成就最高、名聲最著者,當數張蘭田、張志田、商秀嶺、時殿元等人。

  油郭東寨村張蘭田、張志田兄弟,是廣饒北部一帶的早期琴書藝人。約在1887年間,張氏兄弟曾到河南、徐州、魯西南一帶拜師學藝,帶回“風陽歌”。其後,遂以“風陽歌”為基本腔調演唱山東琴書,頗有名氣,對琴書藝術在當地的改革和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著名化妝揚琴藝人譚明倫,曾拜張氏兄弟為師學得“鳳陽歌”,後以此調為基礎創立“四平腔”。

  商秀嶺,東營區西商村人,早期以演唱“四平調”而知名。1896年,他為了豐富自己的演唱技藝,曾幾次到魯西南一帶學習研究南路琴書,與著名南路琴書藝人殷田昌、張鶴鳴相識,並結金蘭之好,相互切磋技藝,共同演唱琴書。商秀嶺悉心鑽研,盡得南路琴書之精髓。在後來的演唱實踐中,他將南路琴書中的風陽歌與所唱四平調,糅合創新,形成別具風格的琴書新腔,時稱“新鳳陽歌”,或仍被稱為“四平調”。商秀嶺用所創新腔演唱琴書,深受群眾歡迎,成為當地名聲卓著的琴書藝人。他曾組建過琴書班社,授徒商業興(商秀嶺之侄)、郭福山、李希哲、李金山等,成為東路琴書之奠基者。後由商業興及其妻關雲霞,在繼承商秀嶺藝術成就的基礎上,不斷改革創新,形成了。商派”琴書藝術,在山東琴書中獨樹一幟,流傳至今。

  東營區時家村的時殿元,自幼以唱民間小曲討飯為生。約在1887年前後,時殿元曾到被稱為“戲窩子”的菏澤地區學習琴書演唱技藝。他在當地廣采博取,學會了許多曲牌和琴書篇目,演唱技藝大進。1893年,時殿元與其徒弟崔心慶、崔心悅、譚明倫、武春田等組成山東琴書班社。因譚明倫當時只有13歲,取大人小孩同樂之意,故將班社稱為“同樂班”。初期他們活動在廣饒、博興和惠民一帶,後經常活動於濰坊、淄博和膠東地區,有時還遠至東北的大連、沈陽和哈爾濱等城市。所到之處,受到歡迎,時殿元與同樂班名聲日著。1896年,時殿元為進一步提高演唱技藝,只身到河南的開封、安陽一帶邊學藝邊賣藝達半年之久。自河南歸來後,時殿元的琴書演唱技藝漸趨精熟,逐步形成了自然灑脫、幽默誇張、注重形象表演的藝術風格。此間,慕名向時殿元拜師學藝者甚多。較有名氣的除同樂班的組成人員外,還有宋立修、崔寶善、李老四、時秀章、時秀禮、張榮仲、張玉書等。

  時殿元天資聰穎,思路開闊。少保守,善改革創新。在藝術實踐中,他在廣泛吸收戲曲藝術成份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獨具特色的演唱風格,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被人們稱為“大角”。

  這個時期,時家村周圍一帶,出色的民間藝人如繁星密布,各種民間演出團體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這一帶鄉村,一時簡直成了民間藝術的大搖籃,給生活在苦難中的農民群眾帶來了無限樂趣。

 
稿源: 東營文明網  編輯: 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世界讀書日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健康宣講進校園 為健康成長護航
·青年夢想家油城首秀 二號院小學師生讓愛揚帆
·『熱血』暖津城:孫德泓和他的農民獻血隊
·天津動物園飼養員張新躍:我在猴山當段子手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道德模范馬芳菲原創快板《津沽大地 美麗文明》
·中國文明網評論:移風易俗 抵制高額彩禮
·陳潭秋烈士之子陳志遠:相隔千裡 跨越91年 與父親『視頻電話』
·[視頻]電影《青年鄧穎超》在津首映
·天津媒體評論:高校畢業論文須手抄 是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
·@天津人 您有一封文明旅游倡議書 請查收
·天津河北區望海樓街道:首家24小時戶外勞動者驛站落戶昆峰裡小區(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視頻]天津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聯席會議2024年全體(擴大)會議召開
·天津薊州區別山鎮:小小餃子宴 鄉村治理大舞臺(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中國青年報評論:該不該禁止掛床簾 先聽聽學生感受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