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熱烈喜慶、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到來之際,河...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裡,一年分為四季,...
  很快又到中秋節,中秋節除了令你想起賞月吃月餅和玩燈籠之外,你還會想起什麼?答案就是要保健養生。因為秋天的來...
·東麗志願者與外來工共慶中秋
·河東區二號橋舉行迎中秋活動
·東麗區舉辦中秋節詩歌朗誦會
·2013年中秋節國慶節放假通知
·中秋時節如何養生保健
·古人如何過中秋?
·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
·中秋節或源於古代秋祀、拜月
·中秋節由來新說:祭祀土地神
·中秋:僅次於春節的秋季狂歡
我市舉辦『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 詳細
朱元璋與月餅
古人如何過中秋?
中秋節由來:此夜月亮最圓最亮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臺州、舟山,這與方國珍... 詳細
中秋節由來:源於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 詳細
中秋節由來: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
  還有一種說法,中秋節起源於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裡,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於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於土... 詳細
中秋傳說之嫦娥奔月
  傳說中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乾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 詳細
中秋傳說之吳剛折桂
中秋傳說之玉兔搗藥
中秋美食 首推月餅
吃螃蟹
  『秋風響,蟹腳癢。』蟹,可謂中秋美食的『當家花旦』。在浙江溫州,人們鍾愛的還是本地的江蟹。在中秋宴席之上,一道『蟹味雙拼』是必不可少的。肥碩的蟹肉經過醃制後,依然鮮嫩爽口。這道... 詳細
乾油酥
  黔式月餅區別於廣式月餅,它是用面粉、豬板油拌合而成『乾油酥』,置於糖稀、清水拌勻揉成水油皮中,開暗酥制成一個的酥皮坯劑子,再將每個劑子按圓餅皮子備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 詳細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美麗、... 詳細
中秋前後必吃九大養生菜
  很快又到中秋節,中秋節除了令你想起賞月吃月餅和玩燈籠之外,你還會想起什麼?答案就是要保健養生。因為秋天的來臨,氣候也會漸漸變得乾燥起來。這個時候你要在飲食和個人護理上做好准備,以迎接乾燥的秋季。在保養身體上應注意下列幾點:秋季氣候稍涼,空氣中普遍缺乏水氣,食養應以妨燥攝陰,滋腎潤肺,在飲食上,以少量椒、蔥、韭菜、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鴨肉、乳品等柔潤食品。... 詳細
月餅熱量知多少
月餅食用健康指南
王獻之(晉)《中秋帖》
《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 詳細
《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詳細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 詳細
編輯、設計:洪濤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