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道德講堂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春節習俗中的孝道:初一給長輩拜年初二迎姑婿
2014-01-24 16:24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導語】春節交織著闔家團圓的溫馨與喜慶,積淀成一個民族美好的集體記憶。春節最核心的魅力就是家的溫暖。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們把對“家”、“人”的愛意傾注於許多禮節、儀式上的表達,春節更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節日。現在,我們雖然保留著許多春節的風俗習慣,但是其背後的含義和淵源卻常常被忽略或淡忘。今日我們與網友們一起看看春節習俗裡的孝道。

  拜年: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行禮、送祝福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裡之間也要相互拜年。
春節團拜是我國古已有之的春節習俗。過去,拜年的人要圍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見,不至於拜不到。如今,信息社會,拜年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傳統的團拜、登門拜訪依然沿襲,但電話拜年、短信拜年、網上拜年等新興拜年方式也愈來愈時興。這些方式雖然不如登門拜年直觀、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們可以更隨意、更恰當地把握拜年時間,適合現代人的生活觀念和生活節奏,是古老的年節民俗與現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結合的產物。同時,短信拜年把拜年內容與優美詩意的文采、真誠幽默的情感巧妙精致地結合,內容極富個性,或輕松幽默、或充滿情趣、或極富哲理、或諄諄教誨、或溫馨浪漫、或真誠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實,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無論拜年形式怎麼變化,發自人們內心的春節祝願和祝福是永遠不變的。

  新年祭祖:體現中華民族傳統倫理思想

  除夕之夜,農歷新年伴著子夜的鍾聲到來。在新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祖,這一禮儀,有的地方稱之為“拜家堂”,因為祖宗是稱為“家親”而不是稱為神的。祭祀祖先一般在家中進行。有的地方,家家戶戶在堂屋中懸掛祖先畫像,但多數地區是供著祖先的牌位。除夕子夜前後,開門放鞭炮之前,祭祖的活動便開始了。祖先的牌位前擺好美酒佳餚、時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點燃香紙蠟燭後,家長率子孫行叩祭禮。在祭祖時,要面對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項稟報家中一年來發生的喜慶事件,大到娶媳、聘女、生兒添丁,小到生活怎樣等。
民間將祭祖推為新年第一要事,是延續宗族和家庭香火的重要禮儀。祭品相當講究,不可用鱔魚做祭品,因鱔魚是尖尾巴,形狀為漸漸細小下去的,俗以為是“絕尾巴”。“絕尾巴”在百姓的心目中是絕後沒子孫的意思,所以,拜饗祖宗不可用鱔魚。茄子,俗稱“吊殺鬼”,也是祭祀禁用的。新年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後代繁榮昌盛,諸事順意,表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思想。

  迎婿日:大年初二,姑爺看望岳父岳母

  正月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日子,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俗稱“迎婿日”。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纔能回娘家。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有父有母初二、三,無父無母門擔擔。”意思是說有父母的女兒,在年初二以後,娘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沒有親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來接了。
      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系,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初二,姑爺帶著貴重的禮物去看望老丈人、丈母娘,正是一年一度作為“半個兒”見“親娘”的機會,以慰問“二老”。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嬌客”。對於“嬌客”拜年,岳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
       民俗專家認為,“迎婿日”是一種“黏合劑”,促進了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有一定積極意義。

  畢節送豆花:年紀最大的老人喝得到方圓幾裡人家的豆花

  畢節年關時會制作很多豆腐,大多時候都是幾家關系比較好的鄰居一起,就做豆腐也要花費一天時間。制作豆腐用的黃豆是早就備下的,入了臘月,豆子被取下來用水浸泡幾天,然後一遍遍地換水,去掉浮沫並讓皮用手輕搓可脫就上石磨了。在記憶中,推磨是很優雅的農活,一人身子隨著長長的木柄一前一後很有節奏地抑合,另一人拿了小勺一勺一勺往磨眼裡喂豆子,磨子發出吱吱的很快樂的聲音。在石磨的下面是大的木盆,白色的槳從磨縫裡流出來像是不斷的線一根根落進盆子裡。槳磨好了就用一方大大的棉布,俗稱包袱布裹住吊起來,在上面的就是豆渣。豆汁濾下來放入鍋臺內煮沸,紅紅的柴火映紅孩子們和大人的臉,滿是期待的喜悅。

  通常一家打豆腐鄰居孩子們都會去,因為豆腐花是好東西,而且是有限的,多半是要做成豆腐的。那些嫩嫩的白白的豆花是給孩子們和老人特別的驚喜,也是鄉親們疼愛孩子,孝敬老人流行的表達方式。於是當豆花凝固點鹵前,大人們總是用碗給孩子們一碗碗盛上,就算是平日裡拌過嘴的人家有孩子在,也會化解了去,照樣喝得到豆花的。再就是老人,年紀最大的老人常常喝得到方圓幾裡人家的豆花。

  浙北蘇南地區茶文化:正月上門拜訪長輩,入座待飲“三道茶”

  我國南方等地對飲茶極其講究,春節尤是。正月走親訪友,特別有長輩的必定要上門拜年。客人進門先是互祝新春,問候老輩,然後入坐待茶。

  第一道:甜茶。祝客人一年甜到頭。甜茶是用糯米鍋巴和糖泡成的。糯米煮成飯,把飯放在熱鐵鍋上貼,燒結成一片片鍋巴,泡成甜茶既香又糯,十分可口。
第二道:熏豆茶。熏豆茶共有六種佐料:

  1.熏青豆,有豐富蛋白質。

  2.胡羅卜絲,有胡羅卜素。

  3.醃制過的桔皮絲,能調中快隔,導滯化痰。

  4.蘇子,能寬胸下氣,潤肺開郁。

  5.芝麻,能益胃滲濕,補肺清熱。

  6.少量嫩芽茶。這種茶鮮美可口富有營養。
第三道:一杯清茶。餐後飲用可清滌腸胃油膩。

  所以這新春三道茶,既合乎禮儀,又合乎保健原理。

  【結語】舉例與“孝”有關的春節習俗,我們可以看到,在傳統節日中,中國人講求的“孝老愛親”滲透在方方面面。中國一直是一個重視“孝”的國家。許多古話都體現出古人對“孝”的重視,“百善孝為先”;“種田得谷、敬老得福”;“子女孝、父母安”。“行孝”不僅僅只是春節時期的一個習俗,一個舉動,而是對長輩、老人發自內心的尊重和關愛。在當代社會,行孝貴在“用心”二字。“用心”行孝,纔是真孝、大孝。

 
稿源: 中國文明網  編輯: 謝小燕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世界讀書日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健康宣講進校園 為健康成長護航
·青年夢想家油城首秀 二號院小學師生讓愛揚帆
·『熱血』暖津城:孫德泓和他的農民獻血隊
·天津動物園飼養員張新躍:我在猴山當段子手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中國青年報評論:該不該禁止掛床簾 先聽聽學生感受
·天津人人會說相聲實錘?天大認真『逗你玩兒』!
·追憶:天津好人張明 用寶貴生命鑄就忠誠警魂
·[視頻]天津:陳敏爾赴靜海區調研
·[視頻]天津好人徐誼梅:用母愛托起希望
·天津媒體評論:以舊換新 惠企利民(附圖示)
·天津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聯席會議2024年全體(擴大)會議召開
·天津市道德模范劉曉程:國產人工心髒『火箭心』跳出科技脈動 已挽救150餘人
·火車上聽到求助廣播 天津醫學生劉振宇出手了
·天津日報理論創新版刊文:弘揚女排精神 譜寫青春華章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