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河北區"艾欣"志願服務團隊:傳遞愛心 溫暖他人
2014-08-09 09:56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公益節目《等着我》曾報道一位化名“艾欣”的天津市民,連續17年資助家住河北區的困難家庭張金福一家的感人事蹟。一時間尋找“艾欣”,學習“艾欣”在津城掀起熱潮。在河北區望海樓街金鐘家園社區就有這樣一支以“艾欣”命名的團隊,他們中大多數都是從崗位上退休的老黨員,這些志願者引導帶動社區居民加入“艾欣”小分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積極奉獻愛心。正是因爲“艾欣”精神的感召,金鐘家園社區時常出現“一家有困難,社區總動員”的場景。現如今的金鐘家園社區,家園變美了,風氣變正了,鄰里抱團了,熱心參與爲社區服務的居民更多了。

  “艾欣”激勵我去幫助別人

  2014年8月1日,金鐘家園社區“快樂營地大講堂”如約開課。當天聽課人都是來自金鐘家園社區的小學生及外來務工子弟,授課人是天津城市建設學院的王雅靜老師,而王老師的另一個身份則是金鐘家園社區居民。他告訴記者:“作爲金鐘家園社區的一位居民,我有義務將放假在家的孩子們組織起來,爲他們組織一場免費的講座。我是一位教師,平常也要不斷研究天津的景觀,把這些知識轉化爲孩子們能夠聽得懂、記得住的小常識,再通過PPT方式加以呈現,我想孩子們聽完講座後,一定會對我們這座城市有新的認識。”金鐘家園社區隸屬於望海樓街道,孩子們的身邊就是著名的望海樓教堂,關於這座建築的歷史淵源,建築風格,與天津這座城市的聯繫等,王老師都以最通俗易懂的話語傳遞給孩子,並與同學們展開互動,你一言我一語,孩子們的眼界一下子開闊了。

  王老師只是該社區“艾欣”小分隊的一份子,在這座社區裏叫“艾欣”的志願者數不勝數,他們中大多數是離退休老同志、老黨員,也有一些是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放棄自己的節假日爲社區居民服務。

  爲何要以“艾欣”命名?社區主任石秋華道出了原委,她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家住河北區的張金福患有嚴重的先天性脊柱側彎,失去勞動能力。他的妻子則是先天性雙胯脫位、股骨頭壞死,聲帶變形使她很難與人正常交流。他們的女兒也患有遺傳疾病。對於這樣一個家庭,日子很難過。令張金福沒想到的是,1997年春節前,他突然收到郵遞員送來的一張100元的匯款單,匯款人署名爲“艾欣”。從那一年起,愛心匯款單就從未間斷過,一直堅持到今年已是第17個年頭。張金福每年都會收到署名“艾欣”寄來的數額不等的匯款,這些“救命錢”不知幫助張金福一家渡過了多少難關。

  “艾欣”和老張一家的故事在海河岸邊傳開了,越來越多的好心人也像“艾欣”一樣,默默地幫助着張金福一家。老張有一個個厚厚的愛心記錄本,裏面密密麻麻地記着多年來幫助過他的人,有幹部、工人、解放軍戰士、教師和學生。大多是爲他捐款的人,還有爲他家打掃衛生的人。張金福還有一個牛皮紙袋,裏面裝着50餘張署名“艾欣”的匯款單的複印件,本子裏記的人名不是陌生人,都是他最親的恩人。

  在“艾欣”精神的感召下,張金福也萌發了幫助別人的想法,讓更多有需要的人感到人世間的真愛。於是張金福通過電視臺聯繫到了天津兒童福利院,資助了一名被父母遺棄的腦癱患兒。從2003年起,張金福一直爲孩子提供幫助,每月從生活費中擠出50元給這個孩子匯去,張金福也從收款人變成了匯款人。過年時,張金福還帶着禮物去兒童福利院看望孩子,並常把他接到家裏住兩天,讓他享受到家的溫暖。他們一家的生活因“艾欣”有了改善,也在用實際行動爲別人做些事,將“艾欣”的精神和愛傳遞下去。

  石秋華說:“‘艾欣’是誰?大家都在尋找,但誰也不願意站出來。但在我們看來,‘艾欣’精神最值得我們學習。於是,我們社區就建立了一支叫‘艾欣’的志願者服務團隊,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向‘艾欣’學習,向‘艾欣’致敬。”

   “艾欣”生活在社區服務在社區

  石秋華向記者介紹說:“我們金鐘家園社區下覆蓋了7座小區,每個小區都有‘艾欣’小分隊的成員,他們生活在社區,服務在社區,將民心凝聚在一起。現在我們金鐘家園社區,經過舊樓區改造後,家園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的面貌也跟着煥然一新。”

  在金鐘公寓小區,居住着這樣一戶家庭。孩子不幸患上了紅斑狼瘡綜合徵,爲了治好孩子的病情,家裏沒少花錢。一戶家庭的小事就變成了全樓的大事,爲了幫助這戶家庭渡過難關,各家各戶行動起來,爲患者募捐。雖然居民們的募捐款並不多,但這份鄰里關照的真情打動着患者及家屬。在金鐘公寓進行舊樓區改造過程中,需要爲每棟樓加裝防盜門。防盜門的錢需要均攤到每戶家庭,但這時就有“艾欣”志願者主動站出來,願意替這家人承擔防盜門的錢。有的羣衆就建議,這份錢還是大家公攤。“幫助羣衆就要在這些細微中見真章,這件事只是我們社區的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石秋華說,“安裝防盜門後,需要把接聽器裝入每戶家庭,大家都知道這家有病人,那麼就先記着他家安裝。等孩子去醫院看病的間隙,抽空把活兒幹了,避免孩子過多與外人接觸。”現如今的金鐘公寓小區,誰家的事都是大家的事。

  在川雲裏小區居住着這樣一位媽媽,她叫張繼霞。年輕時,丈夫因爲工傷不幸去世,一個人與兒子相依爲命。在孩子31歲那年,又因爲一場不測奪走了孩子的生命。急火攻心之下,張繼霞崩潰了,目前半身不遂偏癱。石秋華說:“她丈夫去世後,單位曾給過一些撫卹金,但對於一家經營狀況不佳的企業,給的那點撫卹金根本無法滿足張繼霞的生活。從社區角度,我們積極爲她申請政府臨時救助,給她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社區積極聯絡張繼霞的親人,獲知她家在天津親戚不多,只有一位嫂子能夠出來幫她一把。俗話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家人每週過來探望一次就已經很難得了,既然居住在這一社區,社區對她的照顧就變成了義不容辭。每週社區會安排一位家庭服務員,爲她收拾屋子做做飯。“艾欣”小分隊的志願者定期上門,陪伴她聊天,幫助她儘快從陰影中走出來。石秋華說:“比起當初,現在張繼霞的精神狀態好多了。過去似乎總是在‘死衚衕’裏堵着,但現在已經儘可能地走出來了。”

  除此之外,這些年裏,得到過“艾欣”小分隊及社區居民幫助的人還有很多,大家有這樣一個共識,那就是居民有真愛,社區有真情。

  他們的名字都叫“艾欣”

  今年80歲的韓貴通老人是“艾欣”小分隊的元老,雖然年歲已高,但他依舊在爲社區居民服務。鄰里間出現了問題,都會找韓大爺來幫着調解。每一次韓貴通老人都會在助人的過程中總結出真知,然後講給其他志願者聽。老人從細微處入手,處理的都是一些別人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就是這些小事是社區居民最渴望得到解決的事。

  家住蓬萊新裏的渠文卿,每天義務在小區裏巡邏,365天從不間斷,這位“艾欣”小分隊的隊員也是一位愛管閒事的熱心大媽。在小區門口的底商,房東將店鋪租給了洗頭房,居民們對此議論紛紛,而且頗有微詞。渠大媽也將羣衆的意見整理起來,向組織進行彙報。一次洗頭房裏突發糾紛,熱心腸的渠大媽第一時間趕到,並協助警察將這一問題解決。最終這間洗頭房被依法關停取締,社區居民的生活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家住金明裏社區的劉樹山今年70多歲,他是一位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艾欣”小分隊的隊員。每到冬天下雪時,第一個站出來掃雪的一定是劉樹山老人,爲了掃雪方便,他還自制了掃雪的工具。在老人的帶領下,社區裏的年輕人也積極參與其中,別管遇到多惡劣的天氣,金明裏社區的居民都不會感到路難走。

  川雲里社區的周秀英,是一位退休的黨務幹部,退休在家的她積極研究國學,並利用假期在社區裏開辦了小講堂,將孩子們聚攏在一起聽國學,樹美德。社區裏一位高中生,父親患有精神疾病,母親學歷不高,孩子從小就內向甚至自卑。周秀英每週都會定期與這位高中生進行談心,幫助他擺脫家庭的影響。現在孩子逐漸開朗了,在去年的中考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

  在舊樓區改造後,一些社會中堅力量加入到業委會中,他們代表羣衆發言,每一句都那麼鏗鏘有力。正是有了這些年輕人的加入,社區工作開展更加順暢有力。這些生活中的好人,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艾欣。

  將“艾欣”傳遞

  當年,殘疾職工張金福在自己生活最困難的時候,收到了“艾欣”送來的匯款單,雖然至今他依舊不知道“艾欣”是誰,但他發現身邊叫“艾欣”的越來越多。在受到他人關愛的同時,他也將自己的一份愛心奉獻給福利院兒童,他的名字也叫“艾欣”。尋找“艾欣”、學習“艾欣”,這股熱潮如星星之火一般,在羣衆中間得以燎原。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成爲了“艾欣”的一份子,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以家庭爲單位,以社區爲半徑展開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幫扶工作。

  這就是天津人的那份熱情,這就是天津衛的那種溫暖。

 
稿源:今晚經濟週報  編輯:謝小燕
@@YɼI
@@ŷxѬz@@@@@@@@@@@Բ>>
Lvm嵥󦳤FGȦ
Pζ}iyPqRzDDBӬ
P5.12@h`APq̬զѨϡI
PѬzvj}bjDWF
PyzyoOqz
PC~ڷQa|Ŧ~جʶ꺡
PC~ڷQaD"֦~"tCʤѫ[D
@@믫س]i@@@@@@@@@@@Բ>>
PHסGyxz_ӡAׯnyz_
P@ѬzH z@`୰ҭij Ьd
P[W]2024~`ơy§ѬzHzDDʭij
Py§ѬzHzGzjɱҰ
PѬz믫yҡzv]ĤT ĤGW^
PѬzCסGjǥͱyxzקH Yd쩳 @Ш|LY
PѬzCסGӸHDŪѿ
PѬzDwҭSڵЧ֪OGB§ܮab
PѬzCլdGByMJN
P2024~ѬzysɥNn֦~zW椽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