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文明有禮 > 禮儀
發揮傳統文化中禮儀導向規範作用
2014-08-15 09:40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禮儀”一詞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在使用,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在《禮記·中庸》等典籍中,禮儀一般指禮節、禮貌或禮儀活動、禮儀形式。此後歷代典籍中廣泛使用這個詞,其含義無大的變化。我國是文明古國、禮義之邦,歷來重視禮儀對言行舉止的導向和規範作用。我國傳統禮儀對維繫中華民族的和諧延續具有重要作用,對於我們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着借鑑意義。

  禮儀在我國傳統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自古就是“禮治”社會。前賢先哲們將“知禮”作爲人身修養的重大命題,要求人們按禮儀規範的要求成爲君子,甚至“優入聖域”。孔子提出和倡導“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希望統治階級用道德引導民衆向上、用禮儀規範大衆的行爲方式。道德屬於抽象範疇,觸之無形,視之無色,嗅之無味,弄不好就講空了,落不到實處。要讓道德具有可操作性,就需實現有效轉換,使之外化於行、內化於心。這就需要禮儀規範。《禮記》有言:“禮者,理也。”也就是說,禮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規範,大至國家典制,小到個人行爲準則,都可稱之爲禮。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禮,相當於西方人所說的“文化”,無處不在,是社會的經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禮治與德治互爲表裏、不可偏廢。可以說,儒家理念都是通過禮來展現、踐行、推進,從而逐步實現的。

  我國傳統禮儀貫穿的核心價值理念

  我國傳統禮儀雖稱謂各異、形式多樣,但其核心價值理念可歸爲孝、敬、雅三字。儒家將孝作爲“至德要道”加以倡導,要求民衆從孝敬父母開始培養孝心,然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將孝心和愛心推廣到天下人的父母與兒女身上,如此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逐步逼近終極的大同社會。在此過程中,各種孝親尊老的禮儀規範便是不可或缺的橋樑。儒家從天體盈縮現象中悟出“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故以謙敬爲美德。在《易經》中,“謙卦”六爻皆吉,爲六十四卦所僅見。《禮記》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毋不敬”,希望民衆都有恭敬心。此外,儒家還綜合兩者,將“自謙而敬人”作爲人際交往原則。中華傳統禮儀中有大量的敬語與謙語及相應的行爲動作,讓人們在踐行中體驗謙敬的人生哲理,使之內化爲自身的德性,並實現人際和諧。儒家將雅作爲接人待物的儀節加以倡導。禮儀是文明民族的標誌:無論哪個民族,但凡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屬於本民族的禮儀。我國作爲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禮儀的人文內涵十分豐富。言談舉止文雅,就是一個基本價值取向。即使鄉村郊野目不識丁的農民,都懂得接人待物的儀節,也會說幾句文雅客氣話。這種景象,曾令最早來華的西方傳教士非常驚訝。

  吸收借鑑我國傳統禮儀合理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我國傳統文化的術語,這可以理解爲“道之以德”。繼之而來就有一個“齊之以禮”的問題,即如何吸收借鑑我國傳統禮儀的合理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條“德目”落到實處。我國傳統禮儀中貫穿的孝、敬、雅等核心價值理念,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都可以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此外,我國傳統禮儀規範化、制度化的做法,也可以結合今天的實際予以批判繼承。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俗歧異。如何實現“道一風同”,關係社會長治久安。儒家將社會生活中的禮儀如冠禮、婚禮、喪禮、祭禮等加以提煉,賦予其新的人文內涵,使之規範化、制度化;這些禮儀又通過家禮、家訓等途徑,代代相傳,綿延不絕。這種做法,對我國今天建立和完善禮儀制度、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然具有啓示意義。(彭林/作者爲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稿源:人民日報  編輯:謝小燕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¹Î¶¤¶}®i¡y­P·q¥À·R¡z¥DÃD±B¯½·Ó¬¡°Ê
¡P5.12°ê»ÚÅ@¤h¸`¡A­P·q³Ì¬ü¥Õ¦ç¤Ñ¨Ï¡I
¡P¤Ñ¬z®v¤j¶}¦b¤­¤j¹D¤Wªº¹ê½î«ä¬F½Ò
¡P¡y·¬¸­¬õ¡zºÉÅã¡y¦o¤O¶q¡z
¡P«C¦~¹Ú·Q®a¤­¥|¹Å¦~µØ¬¡°Ê¶êº¡¸¨¹õ
¡P«C¦~¹Ú·Q®a«D¿ò"¤Ö¦~»¡"¨t¦C¬¡°Ê¤§¦Ñ«°´[«D¿ò
¡@¡@ºë¯««Ø³]¶i¦æ®É¡@¡@¡@¡@¡@¡@¡@¡@¡@¡@¡@¸Ô²Ó>>
¡P¤H¥Á¤é³øµû½×¡G«°¥«¡y·x¡z°_¨Ó¡AÅׯà§ó¦n¡y¼ö¡z°_¨Ó
¡P@¤Ñ¬z¤H ±z¦³¤@¥÷¸`¯à­°ºÒ­Òij®Ñ ½Ð¬d¦¬
¡P[µøÀW]2024¦~²`¤Æ¡yª§°µ¤å©ú¦³Â§¤Ñ¬z¤H¡z¥DÃD¬¡°Ê­Òij®Ñ
¡P¡yª§°µ¤å©ú¦³Â§¤Ñ¬z¤H¡z¤å©ú¬G¨ÆÁ¿­z¤jÁɱҰÊ
¡P¤Ñ¬zºë¯«¤å©ú¡yÂù±ø¨Ò¡z¦³¼úÄvµª¡]²Ä¤T´Á ªþ²Ä¤G´ÁÀò¼ú¦W³æ¡^
¡P¤Ñ¬z´CÅéµû½×¡G¤j¾Ç¥Í±¾¬ì«ö¡y¾x¡z­×§ï¡H ÄY¬d¨ì©³ ºûÅ@±Ð¨|´LÄY
¡P¤Ñ¬z´CÅéµû½×¡G²Ó¸H¦ÒÃD®ø¸ÑŪ®Ñ¿³½ì
¡P¤Ñ¬z¥«¹D¼w¼Ò­S°¨ªÚµá­ì³Ð§ÖªO¡G±B§ÅÜ®a®b
¡P¤Ñ¬z´CÅé½Õ¬d¡G±B¼y¥«³õ¬°¦ó¬ðµM¹J§N
¡P2024¦~¤Ñ¬z¥«¡y·s®É¥N¦n¤Ö¦~¡z¦W³æ¤½¥¬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