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文明有禮 > 國學
人民日報:樹起我們心中的“英雄紀念碑”
2014-09-02 09:43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對歷史的態度、對烈士的認知,是一塊價值試金石,檢驗着個體的良知、社會的風尚

  9月30日——烈士紀念日。日前,隨着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這個嶄新的紀念日走進了日曆。以國家的名義緬懷英烈,用烈士的精神啓迪公民,這個日子無疑具有厚重的意義。

  當年,鄧小平同志參加開國大典,站在城樓上,他感慨萬千,揮筆題詞:“永遠銘記着:在過去長期艱難的歲月裏,人民英雄們用了自己的鮮血,才換得了今天的勝利。”今天,我們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爲烈士紀念日,並規定當天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依然清晰地向全社會傳遞一種理念:勿忘歷史,勿忘先烈,我們才能走得更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裏來的,要到哪裏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着目標前進。

  據統計,革命戰爭年代,約有2000萬烈士爲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獻出了生命。這當中,有名可考的僅193萬餘人。哲學家說,爲國獻身的英雄,是將生命價值發揮到頂點的人。歷史的天空上,有“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吶喊,有“爲着蘇維埃流血”的誓言,有衝鋒號吹響後的進擊,有臨刑前對幼子輕聲的呼喚,有治理沙丘的身影,有穿行雪域的足跡……

  不管有名還是無名,千千萬萬的先烈,他們以身許國的壯懷、造福大衆的深情、義無反顧的抉擇,直可感天動地、蕩氣迴腸。誠然,今天沒有槍林彈雨,也很少有生死考驗,但先烈們提出的人生課題並未遠去,並且以新的面貌拷問着今天的人們。

  身處複雜的社會情境,如何處理個體與國家、個人與社會、自我和他人的關係?面對物質潮流的激盪,怎樣走出名與利、得與失、大與小的糾結?忠誠愛國、大公無私、捨己爲人,這是烈士們用生命作出的回答。“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們挺起了民族的脊樑,也樹起了價值的標杆,像一盞盞明燈,給今天的人們以光亮和啓發。從每年一億多人次瞻仰烈士陵園,到各界人士10年來爲設立烈士紀念日奔走呼籲,銘記先烈功績、景仰烈士精神,正在匯聚爲社會共識。每一個深深的鞠躬,每一次鼠標上的祭奠,其實都在進行情感和價值的雙重回歸。

  當然,人們也痛心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烈士陵園荒廢敗落,烈士的英名和事蹟湮沒無聞。更有甚者,或打着“還原歷史”的幌子,或採取戲說惡搞的方式,明裏暗裏對一些英烈人物進行抹黑嘲諷。於是乎,在有些人眼裏,一心爲公成了“傻”的代名詞,艱苦奮鬥被貼上“土”的標籤,高尚情操儼然是“假”的同義語。

  魯迅先生早就告誡,一個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生物之羣,一個有了偉大人物出現卻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奴隸之邦。嘲笑英雄、解構崇高,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迷惘,走向的不是清醒而是迷途。丟棄歷史之鏡,何以看清自己?錯亂價值之維,怎能標定正確的人生座標,又怎能守護公序良俗?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歷史的態度、對烈士的認知,是一塊價值試金石,檢驗着個體的良知、社會的風尚。越是價值多元,就越要有主心骨;越是迷霧重重,就越要高擎火炬前行,烈士精神正是轉型期中國社會不可流失的思想鈣質。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國家和民族更是這樣。有位烈士的後代感言,設立烈士紀念日如同建立一座無形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將成爲我們民族血脈相傳的一個載體。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信仰的力量無堅不入,精神的磁場無遠弗屆,紀念日是一種喚醒,更是一種建構。樹起我們心中的“英雄紀念碑”,凝聚億萬人追慕先賢、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我們這個民族將更加偉大,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奮鬥於斯的偉大祖國也會更加可愛。

 
稿源:人民日報  編輯:洪濤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uÅ@¥Í©R ¡yÂå¡z¤£®eÃã
¡P¥@¬ÉŪ®Ñ¤é «C¦~¹Ú·Q®a§ÓÄ@ªÌ¨«¶i¤Ñ¬z¹Ï®ÑÀ]
¡P°·±d«ÅÁ¿¶i®Õ¶é ¬°°·±d¦¨ªøÅ@¯è
¡P«C¦~¹Ú·Q®aªo«°­º¨q ¤G¸¹°|¤p¾Ç®v¥ÍÅý·R´­¦|
¡P¡y¼ö¦å¡z·x¬z«°¡G®]¼wªl©M¥Lªº¹A¥ÁÄm¦å¶¤
¡P¤Ñ¬z°Êª«¶é¹}¾i­û±i·sÅD¡G§Ú¦bµU¤s·í¬q¤l¤â
¡@¡@ºë¯««Ø³]¶i¦æ®É¡@¡@¡@¡@¡@¡@¡@¡@¡@¡@¡@¸Ô²Ó>>
¡P«C¦~¹Ú·Q®a¡yÅý·R´­¦|¡z®Õ¥øÄâ¤â®¶¿³¶m§ø·R¤ß®½ÃØ»ö¦¡¦¨¥\Á|¦æ
¡P®üÀؤH¥ÁÂå°|²´¬ì¡y·R²´¡BÅ@²´¡z·R¤ß¦æ°Ê¡A§U¤Oªo°Ï²´¯e¨¾±±
¡P¤Ñ¬z¥««°¥«¶éªLºñ¤ÆªA°È¤¤¤ß±M½Z¡G¸Ü»¡·¨¬h­¸µ¶
¡P¤@¹Ï¡G­­¨î¯ù¸­µ¥°Ó«~¹L«×¥]¸Ë¼Ð­ã
¡P¤Ñ¬z´CÅéµû½×¡G«B¤ÑÅx¤ô ¤£¥²¦R¼Ñ¤½²³ªº¡y¦R¼Ñ¡z
¡P¬°Áø©|º¡¤Ñ¡X¡X²ßªñ¥­Á`®Ñ°OÃö¤ß¤U¤@¥N¤u§@­«­n«ü¥Üºë¯«¦b¬zªf¤j¦aªº¥Í°Ê¹ê½î
¡P¤Ñ¬z´CÅé½Õ¬d¡G¡yóO¦Ñ¦¡®ø¶O¡z ¦~»´¤H¬°¦ó³o»ò³ßÅw
¡P¸s²³¤ß¤¤ªº¡y¦Ñ°q¡z¤H
¡P·í¡y¬P¬Pªº«Ä¤l¡z¹J¨ì¤Ñ¬zªv·U¤ü¹Î¶¤ µo¥Í¤F³o¨Ç¬G¨Æ
¡P¤Ñ¬z«n¶}°Ï¾Ô³Æ¼ÓªÀ°Ï¤ß¨tÀô½Ã¤u¤H¡G¤@¥÷·x¤ß§ª« ¹¡§t¸`¤é¯¬ºÖ¡]¤Q¶µ¦æ°Ê¡P°ò¼hªv²z¦b¦æ°Ê¡^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