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身邊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服務 文明城市 文明村鎮 文明單位 文明校園 文明家庭 公益廣告 誠信天津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您當前的位置 : 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天津媒體調查:最後的告別書 也是一種生命教育
2024/03/28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老年人在遺囑庫了解遺囑相關事項。 (中華遺囑庫供圖)

  清明節前夕,中華遺囑庫發布了2023年度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的遺囑諮詢數量達478850人次,遺囑登記保管數量達311868份,人們對訂立遺囑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

  在老齡化時代,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忌諱談論疾病和衰老,對待生命凋零的態度也越來越坦然和理性。更有一些老人為自己的財產提前做出規劃,避免離世後家人繼承時遇到麻煩。他們在訂立遺囑時,不僅僅涉及財產的安排,更多的是書寫對家人、後代的關愛與期盼。最後的告別書,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生命的教育。

  生有所養,把財產留給關愛自己的人

  郭女士今年87歲了,早年喪偶,獨自撫養五個子女。目前已有兩位子女離世。早些時候,她決定訂立遺囑把財產全部交給四兒子繼承。

  然而,近年來,四兒子的行為卻讓郭女士深感失望。他開始不忠於婚姻,對母親也不孝順。這讓郭女士對四兒子的信任逐漸崩潰。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郭女士決定修改遺囑,將財產重新分配。她希望能夠將財產留給兩個孝順的孫子和他們的媽媽,以回應他們一直以來對自己的關心和照顧。雖然兒子不聽話不孝順,但兒子的原配妻子和孫子對自己非常孝順。“爸爸變心了,但我們不變心,我們永遠是您的孫子,會一直對您好。”在病床前,兩個孫子對奶奶說。

  兒媳婦也經常來看望郭老太太。按理說,兒子與她已經離了婚,不是一家人了,她也不再是自己的兒媳婦了。郭老太太很忐忑,自家的兒子沒有培養好,虧欠了人家,自己對此也萬分羞愧。她本來並不期待兒媳婦還能再來看望自己,沒想到兒媳婦還是一如既往地敬重自己,還能按時來看望和照顧她。每一次見到兒媳婦,郭老太太都百感交集,淚如雨下。

  郭老太太想把遺產全部留給兒子的前妻和兩個孫子,於是他們陪伴老太太來到了遺囑庫,最終成功地修改了遺囑,將財產重新做了安排。

  吳女士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和母親一起生活,兩人有著很深的感情。有博士學歷的吳女士靠著自己的打拼購買了一套房產,價值不菲。

  現在,吳女士的母親已經再婚,下半生有了依靠。在重組的家庭裡,繼父也帶來了一個孩子,家庭成員的關系變得復雜了起來。吳女士考慮到自己暫時還沒有結婚的打算,需要考慮人生未知的風險。如果遇到意外,名下的房產可能會被繼父“分”去一部分,而母親則流失了財產。從長遠看,繼父和母親的關系不一定穩固,為了保障母親的權益、給母親最大的關愛和回報,吳女士想把名下的房產全部留給母親。

  聽取中華遺囑庫的專家建議後,吳女士確定將房產的優先繼承權留給母親。如果母親先於自己離世或者與自己同時離世,遺產將捐贈給某慈善基金會。

  親情永在,遠隔重洋的關愛

  近年來,青年人出國留學、就業並定居海外漸成為一個趨勢。這對於部分老人來說,他們平日與子女遠隔重洋,子女回國盡孝也頗有不便。遙遠的距離,使得老人與後代聚少離多。這部分老人會對自己的財產做何處理?

  范阿姨今年78歲,老伴陪同她一起來中華遺囑庫諮詢訂立遺囑的事宜。老伴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三年前不幸被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癥,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她非常後悔沒有早點來諮詢辦理遺囑。

  因此,范阿姨趁自己現在頭腦清醒,趕緊來辦理遺囑。他們准備將財產全部留給遠在海外的兒子繼承。這樣不僅能夠確保財產得到合理的分配,也能為兒子將來繼承財產時簡化手續,避免將來兒子繼承時要進行親屬關系證明、遺產評估、繼承權認定等一系列繁瑣的程序。

  劉女士是一位不婚主義者,先後通過精子庫生育了兩個女兒,目前兩個女兒都生活在國外。劉女士在中心城區有一套獨立住房,由父親和哥哥同住。

  來到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時,劉女士表示,希望在自己百年以後將房子留給兩個女兒,並保留父親的居住權,減少身在國外的女兒繼承時的麻煩。

  85歲的金奶奶,在35歲離異後,獨自撫養兒子長大成人,現在兒子和孫子一家已定居海外。雖然家庭關系很和睦,沒有繼承糾紛風險,但金奶奶依然在中華遺囑庫訂立了遺囑,要明確名下的房產和銀行卡將來由兒子繼承。

  根據《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3年度)數據顯示,大部分人群訂立遺囑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家庭糾紛和簡化繼承人繼承財產手續,比例分別為32.22%和33.41%。

  遺囑人戶均資產上昇,虛擬財產可立遺囑繼承

  受益於經濟發展,我國居民家庭財富在過去幾十年持續積累。在此背景下,遺囑作為家庭財產分配的工具,越來越受到大家重視。白皮書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立遺囑人的戶均資產量呈明顯增長態勢。已由2021年的626.5萬元上漲到2023年的744.1萬元,漲幅比例高達18.8%。

  與此同時,遺囑中的財產類型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根據白皮書數據顯示,60歲以上中老年群體的主要財產類型包括:不動產、銀行存款、公司股權、證券基金、理財合同、名貴收藏品等。其中不動產為主要財產類型,2023年佔比高達99.78%,其次是銀行存款,佔比為15.82%。

  而在中青年群體中,主要財產類型為:不動產、銀行存款、公司股權、理財合同、證券基金、保險單、車輛等。根據2023年統計數據顯示,不動產在中青年人群遺囑登記財產類型的佔比為97.14%,其次也是銀行存款,佔比為35.54%。

  由此可見,不論是中老年群體還是中青年群體,不動產仍然是遺囑人的主要財產。

  近年來,微信賬號、QQ號、游戲賬號等,已經成了立遺囑人群的重要資產。對於虛擬財產如何保護,已成為關注度極高的問題。

  2023年初,“90後”網紅博主小伊主動聯系中華遺囑庫,擁有百萬粉絲的她決定將自己賬戶內價值300萬的虛擬財產留給父母繼承,而自己百萬粉絲的互聯網賬號則留給好友運營。

  統計顯示,從2017年至2023年,中華遺囑庫一共收到488份涉及虛擬財產的遺囑。其中,北京、上海、廣東三地數量最多,分別達到了162份、147份、129份,佔總數的89%以上。

  回饋社會,他們把遺產交給公益組織

  有50多年黨齡的秦老,一路風雨走來,始終銘記黨和國家的恩情。退休後,秦老堅持詩詞歌賦創作,屢獲大獎,還成為詩聯會的會員、理事。一次生病住院後,他意識到了遺囑的重要性。

  於是,秦老找到了中華遺囑庫,並訂立了遺囑,將自己50%的遺產無償捐贈給國家。對此,他的孩子們也表示非常理解和支持。秦老表示,自己獲得的一切都是黨和國家給的,他應盡己所能回饋國家。

  剛剛研究生畢業的胡先生,從小父母離異,跟著父親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親生母親從沒照看過他。多年後,疼愛自己的父親與爺爺奶奶相繼離世了,胡先生一直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並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與雙向情感障礙,為此還住進醫院治療。就在這種情況下,親生母親都沒來醫院看過他。

  在身邊朋友的幫助下,胡先生逐漸從疾病和痛苦中走了出來,並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與同學們都給予他莫大的幫助,令他深受感動。來到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時,胡先生希望將自己的所有財產都捐贈給母校,並排除母親與其他親屬繼承的可能性,從而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現年61歲的宋女士,個人名下擁有一套價值600萬元左右的房產和500萬元左右的存款,自己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收養小動物。由於父母早已離世,她的膝下也無子女,宋女士決定將自己的遺產全部捐贈給小動物保護協會,並指定了遺產管理人,以確保遺產的使用符合自己的意願。

  近期,中華遺囑庫還對其他遺產捐贈的相關數據進行了統計。2021年起,中華遺囑庫推出了遺產捐贈服務,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381人在遺囑中決定將財產進行慈善捐贈。在所有的受贈對象中,公益組織佔比超過80%,其餘的受贈對象還包括:黨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組織等。

  微信遺囑,通過留言小程序傳遞愛

  自2020年3月份遺囑庫推出了微信訂立遺囑服務後,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華遺囑庫共收到97347份微信遺囑。最高峰時,“幸福留言小程序”一天就能收到上千份微信遺囑。

  通過對微信遺囑的內容進行分析後發現,有34.89%的市民是向愛人、配偶表白;也有36.15%的市民在遺囑中為愛人、家人祈禱祝福;另有18.41%的市民寫下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未來期望。此外,還有71.13%的市民在微信遺囑中附上自己和愛人、家人的合影。

  據統計,訂立“微信遺囑”多以年輕群體為主。其中,20歲以下的佔比為26.06%,20至29歲年齡段的佔比為35.04%,30至39歲年齡段的佔比為22.44%。

  從微信遺囑傳遞的對象看,有38.51%是寫給愛人的,佔比最高。其次是寫給子女與父母的,這兩者的佔比分別為25.81%、21.52%。通過白皮書的深度分析,20歲以內的年輕人大多是通過微信遺囑給父母留言,感恩父母養育之恩。而20至29歲群體,大部分是給愛人的留言,表達自己珍惜彼此的愛情。值得一提的是,在微信遺囑中另有4.14%的人是寫給“未來自己”的留言,內容也大多是希望通過努力,讓未來的自己變得更好。

  對此,中華遺囑庫主理人陳凱表示,中華遺囑庫的“微信遺囑”服務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傳遞愛的平臺。通過“微信遺囑”,人們可以向摯愛之人表達自己最真誠的感激與祝福,也能抒寫下最真摯的囑托與期望。這些遺囑內容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生命的教育形式。

  記者了解到,中華遺囑庫自2013年成立以來,還收到了大量盲人、視力聽力有障礙者、文盲等特殊人群訂立遺囑的訴求。由於這類人群無法適用正常的遺囑訂立流程,他們的遺囑通常無法辦理。2020年,中華遺囑庫創新推出了“盲文遺囑”、“錄音錄像遺囑”等服務流程,滿足了特殊人群的遺囑需求。根據白皮書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497名特殊人士在中華遺囑庫訂立了遺囑。其中,378人屬於識字不多、無法閱讀者,61人存在視力或聽力方面的障礙,58人屬於行動不便者。他們通過中華遺囑庫為其設計的專屬遺囑訂立流程,均實現了自己立下遺囑的願望。

  (記者 李吉森)

 

掃描關注天津文明網微信

掃描打開天津志願服務網

 
稿源:今晚報  編輯:劉卓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世界讀書日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健康宣講進校園 為健康成長護航
·青年夢想家油城首秀 二號院小學師生讓愛揚帆
·『熱血』暖津城:孫德泓和他的農民獻血隊
·天津動物園飼養員張新躍:我在猴山當段子手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中國青年報評論:該不該禁止掛床簾 先聽聽學生感受
·天津人人會說相聲實錘?天大認真『逗你玩兒』!
·追憶:天津好人張明 用寶貴生命鑄就忠誠警魂
·[視頻]天津:陳敏爾赴靜海區調研
·[視頻]天津好人徐誼梅:用母愛托起希望
·天津媒體評論:以舊換新 惠企利民(附圖示)
·天津市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實施工作聯席會議2024年全體(擴大)會議召開
·天津市道德模范劉曉程:國產人工心髒『火箭心』跳出科技脈動 已挽救150餘人
·火車上聽到求助廣播 天津醫學生劉振宇出手了
·天津日報理論創新版刊文:弘揚女排精神 譜寫青春華章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7493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