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建設進行時 溫暖天津文明風 天津好人榜 主題活動 志願者 媒體展示 道德模范 道德講堂 文明提示語 我們的節日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河西區基層形勢政策宣講員史國瑋:傳播黨的聲音
2012-12-20 14:33

  史國瑋到城市職業學院河西分院青年黨校為學生們講課。本報記者胡凌雲通訊員張暉攝

  11月15日,黨的十八大剛剛閉幕,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就風塵僕僕地來到了河西區區委宣傳部,為的是能夠盡早獲取一些關於十八大精神學習宣傳的相關材料。他是誰,為什麼這樣著急呢?

  他就是天津市優秀基層宣講員、河西區形勢政策與理論宣講團成員——退休乾部、共產黨員史國瑋。

  他不是什麼明星大腕,卻擁有一群鐵杆“鐵絲”,雖年近七旬,卻依然活躍在社區、學校、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講臺上,是群眾追捧的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明星;

  他的家裡沒有花鳥魚蟲,卻有滿滿一屋子的書籍、報刊和剪報、資料;

  他宣講時從不拿講稿,卻總是能條理清晰、邏輯縝密,各種數據、各個事例脫口而出,准確無誤;

  他博聞強識、有求必應,從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到基層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任由大家點題;

  他的宣講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理論聯系實際,經常引得全場掌聲不斷、喝彩頻頻;

  他忠誠地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使命,讓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形勢政策及時准確有效地傳達到基層,紮根在黨員群眾心中。

  用心宣講,把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

  1978年,34歲的史國瑋,經過14年的不懈追求,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覺得,是改革開放的好政策給了他政治生命。從此,他立下誓言,要把一生獻給黨。

  2005年,史國瑋從河西區區委機關退休了。家人和親戚朋友都知道,他有一個特別愛學習、特別愛乾事、特別愛較真的習慣,都紛紛勸他,“辛苦一輩子了,該歇歇啦,平時上上老年大學,沒事可以旅旅游、健健身,要不就釣釣魚、下下棋,好好享受一下老年生活。”可是史國瑋卻覺得,打牌喝茶、提籠架鳥,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雖然退休了,但是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黨員的責任和義務不能忘,還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用好專長、發揮作用,為社會力所能及地做點什麼。看到身邊很多離退休老同志仍在不同方面發揮餘熱,更激發了他老有所為的熱情。

  史國瑋經過反復思考,認真分析,覺得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組織形式、就業方式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社區人”。尤其是在社區,人們了解學習形勢政策的渠道和途徑較少,迫切需要有人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重大舉措,把改革發展的大好形勢,把天津的發展變化,面對面地送到群眾中去,把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時反饋到有關部門。

  於是,他毅然選擇了繼續做一名基層形勢政策宣講員。

  史國瑋曾經當過中學的團乾部、政治課教師,又在河西區委機關工作了20多年,做過區直機關黨委副書記,講黨課他最拿手,解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他很在行,當時在河西區已經小有名氣。

  退休後,史國瑋依然保持著在崗時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習慣,天天堅持學習、思考問題,堅持調查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宣講素材。人們會經常看到他奔走在河西區和全市的大街小巷,穿梭於街道、社區之間的身影。史國瑋覺得,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有時候看上去距離基層群眾很遠,其實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需要有人解讀、來宣傳。講形勢教育課不能高高在上、照本宣科,而是要走到群眾中去、走進群眾心裡,融會貫通、吃准吃透,群眾纔會想聽、愛聽,纔能聽得進去。

  對於史國瑋的選擇,家裡人起初也不是很理解,擔心他的身體會吃不消,但看到老百姓的真心需要和歡迎,看到他的癡迷和執著,看到他臉上洋溢著的幸福和滿足,家裡人慢慢地理解了。兒媳婦曾經玩笑著勸家裡人:“我爸爸不抽煙不喝酒,只有這麼一個愛好,而且還非常健康、非常有意義,咱們沒有理由不支持。”自此,家人成了他搞好基層宣講的堅強後盾,也成了他每次主題宣講的第一聽眾。

  多年來,史國瑋已經擁有了一群忠實的“粉絲”,這些“粉絲”大部分都是社區的黨員和群眾,他們經常追著史國瑋跑,都說史老的宣講聽不夠。家住掛甲寺街書苑裡社區77歲的退休教師徐惠珍就是史國瑋眾多“粉絲”中的一位,她每次聽史國瑋講課,都是提前來坐在第一排,認真做筆記,經常交流體會。她說:“史老師講課深入淺出,語言通俗易懂,能夠解疑釋惑,讓大家心裡亮堂,我們太需要了。我跟史老師說好了,他不管上哪兒講課都得通知我,我准去!”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市第九、十次黨代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雙百”人物、感動天津人物、弘揚天津精神,河西區創建國家衛生城區、國家文明城區……形勢走到哪,群眾需求在哪,他的宣講就及時跟到哪。逐漸地,史國瑋成了宣講名人,從本區講到了外區、從基層社區講到了機關單位、從小工廠講到了大公司。他的宣講課已經成為河西區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必選課,成為全區政工乾部繼續教育的必修課。他已成為區形勢政策和理論宣講團重要成員,成為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成為多家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高級宣講員,成為市婦聯巾幗宣講團唯一一名男性團員……

  河西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英感慨地說:“在我們基層,特別需要像史國瑋這樣的宣講員,他們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傳達到千家萬戶,既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溝通了情感,又凝聚了人心、推動了工作,是黨和政府聲音的宣傳員、傳播員,他們的工作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用功宣講,講到點上纔能印在百姓心裡

  如何理直氣壯地講好大道理,把原則的、抽象的、宏觀的理論問題講充分、講透徹、講明白,是史國瑋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多年來,史國瑋經過不懈努力和實踐,摸索出了“學習積累——走訪調研——搜集資料——總結提煉——領會背誦”一整套宣講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大政方針本地化、主流理論大眾化、嚴肅問題通俗化、宣講形式多樣化”的宣講模式和特色,使他的宣講有理有據、有聲有色,真正講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史國瑋深知,宣講要想讓大家愛聽、想聽、管用,就應該首先做到自己真學、真懂、真信,先學一步、學深一步、深刻領會、准確把握。理論聯系實際地講、因地制宜地講、深入淺出地講、情理交融地講,用老百姓的語言講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因此,他給自己定下了一條近乎苛刻的硬規矩——講課不拿稿。

  宣講會上,他從不帶講稿,有時只帶幾張簡單的卡片或一兩頁紙的提綱。他始終直視聽眾,旁征博引,妙語連珠。一個個生動故事、一位位典型人物、一組組准確數據,大到國際國內形勢、小到百姓生活,無不信手拈來,令人口服心服。

  臺上一分鍾,臺下十年功。每一次精彩宣講的背後,都凝結著史國瑋的心血和汗水,為此他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為准備好一次宣講課,他都要反復斟酌打磨稿子的結構、內容、語言、事例,然後一字一句反復理解,直至背下來。“年歲不饒人,背稿是很困難,但是我感覺這樣的宣講效果會更好,不管多苦多累,我都想方設法把宣講內容盡量背下來,這樣纔能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他堅定地說。

  “要想講到點上,必須導向正確、觀點明確、例證准確。”為了精心講好每一課,他首先做的一門“功課”就是大量搜集材料,進行學習積累。他每天將《人民日報》、《天津日報》、《學習活頁文選》、《時事報告》等報紙雜志的內容分門別類地收集整理,國內外大事、市情區情、重要理論文章、鮮活實例等分門別類地剪輯粘貼成冊,隨時隨地翻看學習。每次新聞節目一開始,他都會准備好紙和筆,以備隨時進行記錄。他還堅持上網搜集學習材料,雖然用起電腦來比較吃力,但是看到有用的資料,他還是堅持立刻用筆記下來,有時一抄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吃飯催他好幾遍,他都捨不得離開電腦。

  日常生活、走親訪友,隨時隨地都成為他的“信息源”。有時,老伴特意為他安排些休息活動的時間,就拉著他去朋友、親戚家串門。可是每到一家,和大家打完招呼,史國瑋就看准了報紙和電腦的位置,一聲不響地直到把自己想要的資料“搜刮”到手為止。他的親戚朋友每次看到他來了,直接就把家裡有的報紙雜志全搬到他面前,任他選、任他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搜集整理的資料有整整四五箱子,家裡堆起了“書山”、“稿山”,他的房間也基本上無法立足,而這些,恰恰是史國瑋最引為自豪的財富。

  他還堅持每周參加體院北老乾部理論學習小組的學習。他是這個平均年齡80歲的理論學習組裡最小的成員,並被選為副組長,在這裡他和老同志們學習交流、取長補短,分享宣講心得、共享宣講素材,每個宣講專題都在這裡進行第一次試講,聽取老同志意見。同是這個學習小組和區宣講團成員的魏乃生感慨地說:“國瑋在我們這個小組是個‘年輕人’,每次來了都積極主動為大家服務,他每次的宣講課也都讓大家先聽聽,給他把把關,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讓我們這些老同志都很佩服。”

  除了學習,他還堅持在每次宣講前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為了能給河西區教育局舉辦的基層黨務乾部培訓班宣講好,他就帶著問題走訪了7所中小學幼兒園。由於學校安保要求比較嚴格,有時他就在保安室與學校負責同志進行交流。在一所幼兒園,他曾隔著護欄與園長長談一個多小時……雖然有時候調研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但史國瑋都不在意,總會想辦法達到調研目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長年累月的積淀,讓他有了融會貫通、求新求變的能力,更有了來者不拒、有求必應的底氣。史國瑋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有時候基層宣講就像是做‘翻譯’,要先把外語翻譯成中文,中文再轉化為方言,老百姓自然就明白了。”面對機關乾部,他談大局、講大事;面對社區居民,他講決策部署、講身邊變化;面對年輕人,他能引用網絡時尚語言;面對老年人,他能撫今追昔……場上場下總能迅速融成一片,產生情感共鳴。建黨90周年之際,為了宣講好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史國瑋光《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共天津市黨史》等黨史資料就通讀十幾本。在市婦聯宣講時,他還專門翻閱了《中國婦女百年運動史》等書籍,筆記達上百頁。給天津港講課時,他結合天津港發展實際,整理了近6萬字的資料,用掉了十幾個筆芯。宣講結束後,有的同志握著史老的手說:“您講得太精彩了,從黨的一大到十七大,每次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主題、意義、重要事件、人物及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還特別准確。聽了以後我們更感覺到我們黨奮斗歷程的艱辛和我們黨的光榮偉大。”黨的十八大閉幕的第三天,河西區的60多名環衛工人代表聆聽了他的宣講。講課前,他專門走訪了正在工作的環衛工人,講課中,他與每位來聽課的工人一一握手,表達對他們的感謝,有針對性地宣講了十八大報告中的“三農”問題。結束前,伴著《越來越好》歡快的旋律,他和環衛工人們一同高歌,大家都感覺心裡熱乎乎的。

  越秀路街宣傳科長王燕說:“史老通過互動交流、圖片展示、歌曲傳唱等方式,讓宣傳變得更加通俗生動,信息量非常大,節省了我們大量學習消化的時間。”

  用情宣講,經風沐雨映襯人生價值

  “我要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黨員,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應該首先做到,這樣我的宣講別人纔信服。”

  史國瑋已經把宣講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他用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去影響和帶動基層黨員群眾,在心靈交匯中拉近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他充分利用河西區政協特邀委員和區政協理論研究會理事等身份,盡可能多地深入基層調研,了解社情民意,使宣講更接近群眾。宣講市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期間,為了讓基層群眾更多地了解黨代會中提出的“關注和解決民計民生”等相關問題,他專程到文化中心、北寧公園、保障房建設等幾十個“民心工程”項目現場,邊調查走訪邊記錄,還用自己的數碼相機拍下了許多現場圖片,在宣講時一一播放給大家看,讓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在民心工程建設中的務實舉措,將一個大氣洋氣、清新靚麗的美麗天津展示給社區群眾。下瓦房街東捨宅社區居民康勝利說:“在天津生活了這麼多年,還真不知道有這麼多漂亮的地方,現在家鄉的變化真是太大了,特別感謝史老能將這些好消息告訴我們,特別感謝市委、市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的實事好事,作為天津人,真是太自豪了。”

  飽含真情,做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是史國瑋的追求。一次,他了解到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後遲遲沒有開放,群眾有意見,他便直接去有關部門了解情況,及時向社區居民做了反饋和溝通,贏得了大家的理解,也促使了該中心盡早開放。業餘時間,他除了支持老伴的樓棟長工作外,自己還積極參加志願者活動,發揮一名老黨員的作用。河西區宣講團團長於榮清感慨地說:“史老已經把宣講工作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和追求,達到了一種高尚的境界,他就像‘信號源’,給全社會傳遞著正能量,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人到無求品自高。他宣講從來不計報酬,雖然身體不是很好,還經常自己騎車或坐公交車去搞宣講。2000年,他就被查出了嚴重的神經根性頸椎病,身體多次發出警告。最厲害的是2008年10月4日那天,正忙著外出調研的史國瑋突然暈倒在路邊,被人送到了醫院,醫生要求他立即手術,但那段時間他因為忙於宣講,堅持要保守治療。住院期間,他還叫著老同志、老朋友來醫院交流宣講思路、研討講稿,親朋好友怎麼勸都阻止不了他。他的愛人鄢世榮心疼地說:“他只要忙起來,什麼病都忘了,不管不顧,我們一家人都特別擔心。”一次,南開區嘉陵道街有一名基層宣講員慕名想來河西區聽他的課,但史國瑋在和這名宣講員的電話溝通中得知其身患重病,他就自己用了2個小時,轉了3次公交車,輾轉找到這名宣講員,和他交流了1個多小時,並約定好在這個宣講員的社區進行一次宣講活動。

  60多個專題、上千冊圖書資料、65萬字的宣講提綱、200多個調研單位、360場講座、2萬多人次的受眾,記錄著這位退休老共產黨員的精彩足跡。

  我們祝願他永葆青春、健康幸福。

 
稿源: 天津日報  編輯: 洪濤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世界讀書日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健康宣講進校園 為健康成長護航
·青年夢想家油城首秀 二號院小學師生讓愛揚帆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名單出爐 天津這些集體和個人獲獎
·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將文明養犬落到實處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綜合執法崗位練兵系列活動之雙新篇
·衛津榮耀·天津濱海職業學院逐夢星火團隊開展『巧手慧心 絲網傳情』益老志願服務活動
·天津好人『紮堆』養老服務中心 街道舉辦公益服務『小微市集』
·紀念天津市關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愛』教育陣地建設推動會議召開
·每日新報評論:小長假開啟 如花在野溫柔熱烈
·曲凱:踐行教育家精神 鑄就師大卓越育人之路
·於淑珍: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