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文明提示語 我們的節日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互動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春節習俗八大『最』:最早賀年卡始於漢代
2013-02-13 09:36

  最早的春節:相傳我國原始社會時就有“臘祭”之說,臘盡春來,人們殺豬宰羊祭祀老天與祖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人們用朱砂涂臉,鳥翼裝飾,又唱又跳。到夏朝建立,此俗流傳下來,逐漸形成春節。《爾雅》一書說春節: “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

  最早的除夕:農歷年的最後一天晚上稱為“除夕”。“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病之鬼”,這就是“除夕”的由來。而最早提到“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的《風土記》。

  最早的春聯:春聯的雛形是古代的“桃符”。戰國時每逢過年,人們用桃木板刻上傳說中鎮妖降鬼大神“神荼”、“郁壘”的名字,懸掛於門旁,用於壓邪,謂之桃符,所以以後用桃符作為春聯的別稱。桃符傳到五代十國,後蜀主孟昶每年除夕都命學士作詞,題寫桃符聯語掛在他寢宮門前。《宋史·蜀世家》載:“孟昶命學士為題桃符,為其非工,自命筆題雲‘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一年是公元964年,它是我國最早載入史籍的一副春聯。

  最早貼的“福”字:民間貼“福”字,傳說最早始於姜太公。據說姜太公封神時,封其妻為“窮神”,並對她說:“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從此,老百姓每逢過春節家家都貼“福”字,以驅窮神。

  最早的年畫:年畫起源於古時的門神畫,而門神年畫早在堯舜時代就已出現。東漢蔡邕《獨斷》載:“漢代民間已有門神,貼‘神荼’、‘郁壘’神像。”到了宋代,門神畫演變為木版年畫。我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的“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著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俗稱《四美圖》。

  最早的火藥爆竹:春節燃爆竹之俗始於漢代,當時還沒有火藥、紙張,爆竹是用火燒竹子發出“劈啪”的響聲。《通俗編·俳優》載:“古時爆竹,皆以真竹火爆之。”隨著火藥的發明,便開始出現火藥制作的爆竹。據《丹經》載,初唐年間,李田發現把火藥放入竹筒,可制成爆炸竹筒的“爆竹”。最早的紙制鞭是在宋代,人們用紙造筒子代替竹子,並用藥線把爆竹編成串,稱為“編(鞭)炮”。周密《武林舊事》記載:“歲除爆仗……內藏藥線,一熱連百餘響不絕於耳。”

  最早的賀年卡:賀年卡始於漢代,當時是木制的,時稱“名刺”。到了宋代,開始有人把賀年之辭寫到名刺上,自此,名刺開始有賀年性質。據南宋人張世南《游宦紀聞》裡記載,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間“敬賀正旦”的墨跡。“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賀正旦”就是現在賀年卡上印的“恭賀新年”的意思。

  最早的壓歲錢:古籍《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壓歲錢最早出現於唐玄宗天寶年間,嬪妃們在春日三五結伴作擲錢游戲。為了讓嬪妃們玩得痛快,宮廷錢庫就撒些錢給她們。王建《宮詞》中“寒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撒與金錢”,即詠此事,後來此俗便開始傳於民間。

 
稿源: 廣西日報  編輯: 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世界讀書日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健康宣講進校園 為健康成長護航
·青年夢想家油城首秀 二號院小學師生讓愛揚帆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名單出爐 天津這些集體和個人獲獎
·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將文明養犬落到實處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綜合執法崗位練兵系列活動之雙新篇
·衛津榮耀·天津濱海職業學院逐夢星火團隊開展『巧手慧心 絲網傳情』益老志願服務活動
·天津好人『紮堆』養老服務中心 街道舉辦公益服務『小微市集』
·紀念天津市關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愛』教育陣地建設推動會議召開
·每日新報評論:小長假開啟 如花在野溫柔熱烈
·曲凱:踐行教育家精神 鑄就師大卓越育人之路
·於淑珍: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