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首頁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文明提示語 我們的節日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互動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聖賢說:孔子治學三境界
2013-02-27 14:10

聖賢說:孔子治學三境界(圖)

蔡志忠筆下的孔子形象

王國維治學“三境界”說,盡人皆知。所謂“‘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不過是說欲成大事業或大學問,必須選好起點、勤下功夫、終得成就而已。相比起來,孔子早在2500多年以前,提出治學“三境界”,似乎更能讓有志於學的人刻骨銘心。 

孔子治學“三境界”,即《論語》開篇那三句話。第一境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即能夠感受辛勤學習溫故知新之樂。學習本來並不是一件人人會天生感到愉快的事。吳慶坻《蕉廊脞錄》講過一件事。海寧人梁履祥平生篤信朱子之學,案頭放著朱熹的文集,每日“正襟循覽”。學生問他說:“你這樣苦學,何時纔能到達‘悅’的階段呢?”他回答說:“即學即悅。”等於說,一拿起書來就會感到快樂。他又說:“君之不悅,正坐不學。”意思就是不經歷學習的過程,不但無法體會學習的快樂,而且會給自己造成不快樂的根源。這個觀點,符合實際。《論語·雍也》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本來是教人潛心學習的意思,反過來,也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學習之樂。這種境界,比“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深入。它早已飄下高樓,“獨上天涯路”跋涉去了。 

第二境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即能夠感受朋友之間切磋批評之樂。《論語·季氏》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的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從何而來?我看,不僅來自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熱情,更多的則來自他尊重批評、盼望諍友,來自他“過而能改”的人格魅力。“朋”之難得,究其原因,從主觀方面說,就是對批評所持的態度。所以,是否真心歡迎批評,尤其有了一定成就之後能否繼續真心歡迎批評,就成為治學的第二境界。進入這種境界,比“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深厚。這一步跨出去,人的胸襟氣度眼界視野就會發生質的飛躍;這一步跨不過去,治學很難有什麼大成就。 

第三境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能夠感受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之樂。如何對待“人不知”,實質上是一個如何對待名譽地位利益實惠的問題。真正的知識分子,決不會一天到晚揣摩如何出名牟利,如何昇官發財,走什麼路子,討誰人歡心,也決不會看不見“粉絲”追捧自己就大叫寂寞難受。《論語·學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憲問》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裡仁》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可見,孔子認為“人不知而不慍”,是治學的最高境界。進入這種境界,比“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深邃。或許沒有所謂繁華,卻可享受“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寂寞。有人討論今天何以很難出現“大師”級的人物,我看,過不去“人不知而不慍”這一關,恐怕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辛棄疾有個朋友鄭汝諧,寫過一本《論語意原》。他說《論語》首章“此數語,蓋孔門入道之要”。他又說:“三千之子所以依依於洙泗之上,雖患難窮困,不肯捨去者,蓋深造此境,熟知此味也。”孔子提出治學“三境界”,確實是每一個有志於學的人“入道之要”。既然如此,弟子們整理先師言行,把這三句話寫在《論語》最前面,也就理所當然。

 
稿源: 人民日報  編輯: 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世界讀書日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健康宣講進校園 為健康成長護航
·青年夢想家油城首秀 二號院小學師生讓愛揚帆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名單出爐 天津這些集體和個人獲獎
·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將文明養犬落到實處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綜合執法崗位練兵系列活動之雙新篇
·衛津榮耀·天津濱海職業學院逐夢星火團隊開展『巧手慧心 絲網傳情』益老志願服務活動
·天津好人『紮堆』養老服務中心 街道舉辦公益服務『小微市集』
·紀念天津市關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愛』教育陣地建設推動會議召開
·每日新報評論:小長假開啟 如花在野溫柔熱烈
·曲凱:踐行教育家精神 鑄就師大卓越育人之路
·於淑珍: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