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集聚正能量 傳遞好心情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天津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端午吃蛋習俗早於吃粽子
2013-06-09 15:15

  農歷五月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吃蛋、吃粽子的習俗流傳已久,這習俗是如何來的呢?哪種更早些呢?筆者搜集古書資料發現,兩種習俗的流傳很有趣。

  在古代,五月被稱為『百毒月』『惡月』,所謂『端午』就是指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五月初五是『惡月』中的『惡日』。端午時節,人們為了防止身心受到邪佞之氣的侵襲,有端午吃蛋的習俗。蛋因營養豐富能彌補人精氣受損。這種習俗來源於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到端午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為孩子,輕則發燒厭食,重則臥床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女媧廟裡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女媧找瘟神論理:『今後不允許你傷害我的嫡親孩兒。』瘟神自知不是女媧的對手,便問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女媧一笑:『每年端午,我讓我的嫡親孩兒在胸前掛上一只蛋兜,不許你胡來。』從此,端午吃蛋、掛蛋的習俗逐漸流傳開來。這天,母親們將咸蛋煮熟掛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在長江流域端午節有食『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雄黃酒、黃魚、黃瓜、醃蛋黃、黃鱔。(此見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姚偉鈞、鄭玉東所著《端午節吃蛋習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粽子,在東漢時出現,直到晉朝,粽子纔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餘餡料。歷史上端午節的應節食品中,從來就有蛋品的身影。據《通城縣志》(清同治六年版)記載:『五月五日親故以角黍、醃蛋相饋遺。』《善化縣志》(清嘉慶二十三年版)載:『五月五日往來饋角黍、鹽蛋等件。』

  而蛋與粽子之所以成為端午雙寶,又與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一段歷史淵源。相傳楚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天,悲憤地懷石自投汩羅江,人們爭相擺渡打撈,紛紛以雞蛋黃、竹筒裝米(筒粽)投入江中喂魚蝦,以防魚蝦損傷他的軀體。

  綜上所述,端午節贈送、食用的節令食品中,蛋品比粽子的歷史要早得多,蛋品的文化底蘊,更是粽子難以相比的。只是在後代的傳承演變中,由於各種原因,粽子一度比蛋品時興。近年來,則出現了粽子、蛋品並行的局面,以後還會有更多的變化。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喚醒記憶,培養端午節習俗的傳承人,使我國豐富的端午文化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傳承下去。

 
稿源: 武漢晨報  編輯: 洪濤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世界讀書日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健康宣講進校園 為健康成長護航
·青年夢想家油城首秀 二號院小學師生讓愛揚帆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名單出爐 天津這些集體和個人獲獎
·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將文明養犬落到實處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綜合執法崗位練兵系列活動之雙新篇
·衛津榮耀·天津濱海職業學院逐夢星火團隊開展『巧手慧心 絲網傳情』益老志願服務活動
·天津好人『紮堆』養老服務中心 街道舉辦公益服務『小微市集』
·紀念天津市關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愛』教育陣地建設推動會議召開
·每日新報評論:小長假開啟 如花在野溫柔熱烈
·曲凱:踐行教育家精神 鑄就師大卓越育人之路
·於淑珍: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