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集聚正能量 傳遞好心情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 公益廣告看臺 道德講堂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村支書王東明:為了一個美麗的家園
2013-11-12 10:39

  時間的鍾擺停止在63個年輪上,一個用赤誠的心忠貞不渝建設美好家園的共產黨員,卻被死神無情地帶走了。短短的63個春秋,就有36年的日月奮斗在村黨支部書記的位置上。他就像一顆螺絲釘,在組織和群眾賦予的崗位上永不生鏽,閃閃發光。

  放眼全局、為民奉獻,是他的胸懷;勇於開拓、不懈創新,是他的追求;嚴於律己、清正廉潔,是他的風骨……

  這就是王東明,寶坻區海濱街道吳辛莊村黨支部書記。2013年7月26日,王東明不幸因病去世。沈痛之中,我們看到,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農村黨員乾部的精神風貌,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新時期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楷模,堪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優秀帶頭人。

  為了全村致富,他奮力拼搏

  這一拼,就是三十六年

  1977年,27歲的王東明當選吳辛莊村黨支部書記。他名不見經傳,之前的資歷是只有兩年黨齡、一年村主任。村子的家底比他的履歷更簡單,這是一個讓他臉紅的字——窮。

  窮怕了,不能等!王東明知道,不是因為家裡窮,他就不會剛念到小學三年級就回家務農;不是因為餓,只有8歲的他就不會半夜和小伙伴兒從煙囪鑽進生產隊食堂偷餑餑。

  當上村支部書記,不能只是填滿自己家裡的鍋碗瓢盆,而是要填滿全村每一家每一戶的鍋碗瓢盆。

  血氣方剛的27歲,王東明很清楚,嫩肩膀要挑起重擔子了。

  可壓在頭上的這頂貧困村的帽子,不是憑蠻力可以甩掉的。村東頭,400畝農田靜靜地把綠意鋪展開去,於是,他著手做起了溫室蔬菜的文章。育苗、澆水、施肥、采摘,春夏秋冬,一年中大部分時間他把自己都扣在了大棚裡,跟黃瓜、西紅柿一起生長。一番辛苦下來,溫室大棚給鄉親們帶來了自己都捨不得吃的新鮮蔬菜,但市場並沒有恭迎這位初涉江湖的漢子,吳辛莊沒有甩掉貧困的帽子。

  脫貧談何容易!

  哪怕有一線生機,也要抓住。只有五六個人的村辦小五金廠成為王東明讓吳辛莊崛起的基石。當年,憑借著五金廠的產值,吳辛莊大隊的一個工分兒從三毛一下子漲到八毛!接下來就是一塊六,直到三塊多。吳辛莊成了令人艷羡的紅旗村。

  小五金廠是王東明手裡的一個小雪球,他推著它,追著它,看著它越滾越大,小五金廠擴大了。有了這點資金墊底,村級建築施工隊外出攬活兒了,食品機械加工廠、防盜門廠、織襪廠、染整廠、管廠、紙廠如雨後春筍相繼開工了。而王東明的家呢,在村裡,是大隊部的木板床,是廠子的竹板椅;在外面,是汽車裡,是火車上,是小旅店中。

  王東明真想讓自己長出三頭六臂,那樣就可以分著跑手續,找資金,搞基建,抓培訓,忙生產;王東明真想讓自己長出千裡眼、順風耳,掌握更多的市場信息,理順供銷兩條線;他更想腳底下長出風火輪兒,那樣跑全國各地就不發愁效率不高了……

  沒辦法,他只有拼了!

  村裡的染整廠投資最大,前期工作也最操心。試生產時不太順利,王東明眼珠不眨地在車間裡整整盯了48小時,嘴邊燎泡摞著燎泡,直到機器正常運行,纔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還沒等睡上個安穩覺,第一筆業務就出事了,因為工人缺乏經驗,卷布的滾子粘上了一顆小小螺絲釘,布上面每隔一段就被硌出一個小洞。客戶不乾了,嚷嚷著要退貨賠償。

  那一個個小洞也一下下硌在了王東明的心上。他看著堆滿庫房的三萬米廢布痛心疾首、心急如焚。他連夜趕到客戶所在河北省遷西縣的布廠,廠領導一聽說他來了,甩出一句話:“沒得商量!那布給你們村老太太裹腳去吧!”

  就這樣回去?要強的王東明字典裡根本沒有“回頭”兩個字,他四處打聽找到廠長家,人家閉門不見,他就乾脆蹲在門口等,餓了就吃幾口乾饅頭,渴了把嘴伸到小區門房水龍頭下咕咚咕咚喝幾口自來水。只要廠長一出門,他就趕緊迎上去,走到哪兒跟到哪兒。廠長被跟煩了,無奈地問他,“這廠子肯定是你個人的,值得你這麼找?”“千真萬確是我們村集體的,全村的飯碗都指著這兒,我兩手空空地回不去。”王東明老老實實地回答。布廠領導被感動了,主動找了一家服裝企業,重新設計了裁剪方案,在裁剪上巧妙地避開了布面上的小洞。

  蓬頭垢面、胡子拉碴的王東明帶著讓全村人滿意的喜訊回村了。細心的廠裡人看到,幾天光景,這個一米七五的大男人瘦了一大圈。在王東明手下當了二十多年廠長的楊寶利在王東明去世後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看著他那樣,我都可憐得慌。”寶利老人的“可憐”兩個字,是心疼王東明一心撲在工廠的事情上不顧身體?是責備他不該這麼較真兒?還是那廠子是集體的不是你王東明個人的?還沒來得及追問,68歲的楊寶利嗚嗚地哭了:“要不,也不至於這麼多年把他累壞了,得上這個絕癥……”

  把一碗水端得倍兒平,他做到了

  這一端,就是三十六年

  每每追溯,往事總會蒙上時光的塵煙。拂去塵煙,我們纔能摩挲到歷史真正的本質。王東明從小受毛澤東思想教育,毛主席偉岸的形象早已深深植入身心,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牢牢印在心間。他為人做事的第一原則就是“公”。

  就這一個“公”字,在鄉情、友情、親情匯聚的農村,做到位著實不容易。

  當年,王東明的弟弟想計劃外再要個兒子,他知道這是違反計生國策的,但想到哥哥是村支部書記,肯定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計劃生育小分隊進村,找他愛人,要引產。弟弟連忙到大隊部找哥哥,哥哥話不多說,態度就一個:沒戲。“你感是有兒子。你要是讓我斷了香火,我就不認你這個哥了。”越說越戧火,怒火中燒的弟弟抄起茶碗向哥哥頭上砸去。這一砸,砸掉了兄弟倆一奶同胞的親情。王東明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一邊是兄弟手足情,一邊是黨的政策。但他沒有讓步,親情面前,黨的政策同樣重如山,他沒讓這一茶碗砸回了頭!

  豈止是兄弟情!在生生息息數百年形成的一個村裡住著,鄰裡情、家族情、鄉親情都是一座座不好翻越的山。但王東明很坦然,因為他沒有“私”。

  如果心裡有私,他就可以三繞兩繞,把集體的企業變到自己的名下,就不必頂著重重壓力,保住村裡企業的集體性質;如果心裡有私,光憑自己的能力,他也可以打拼出自家的一片輝煌天地,而當個村乾部,即使到他去世時,每月的工資纔1500元;如果心裡有私,他就可以把村裡臨街的門市房留給自己幾間,獲得的財力就可以給自己在城裡買套樓房,不至於搬遷之後,和村民們一樣租房住。

  他的心底早已將私的蔓草全部刈除,心中蓬勃生長的全是公。因為公,他纔能夠挺直腰板講話,雖然聲音不高,卻擲地有聲;因為公,他纔敢提議,村兩委班子成員,每月上全勤班,拿工資時,卻要少拿兩天的,那兩天是村乾部的奉獻日;因為公,他纔可以在村支部書記的選舉中,不用“打招呼”、送禮品,一次次高票當選;因為公,他纔可以要求全村建房一個標准,房檐對齊,房脊相平。

  對齊的是房檐,平直的是房脊。其實,三十六年,平的是王東明心中的那杆秤,齊的是黨員群眾的心。

  一家一戶都不能丟下,村民樂了

  這一樂,就是三十六年

  在王東明心中,每一位村民,無論男女老少,都是他的手指,每一個人都連著他的心。大家幸福,他纔幸福。

  回首30年,吳辛莊成了寶坻第一個電視村,村裡早就修上了公路,安上了路燈,挖通了下水道。耕種收割、種子化肥、吃水用電、有線電視、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不要村民花一分錢。國家補貼,一分不少發到村民手裡。村裡95%家庭最少有一人在村裡的企業上班。不但如此,多年以前,村裡對獨生子女、軍屬、退伍兵、五保戶、老黨員都有補貼政策。

  村裡的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王東明為領頭人的村支部給大家帶來的好處。這可令外邊的人眼紅。鄰村的姑娘托著媒人想往吳辛莊嫁,人問為什麼?鄰村的人說,“吳辛莊的日子好,嫁過去就像掉蜜缸一樣。”

  從不讓一家一戶過不去,這一點已故村民魏大娘的親人們體會最深。30多年前,魏大娘被診斷得了乳腺癌,這對本來就老實巴交、在貧困中掙紮的一家人好似晴天霹靂,不光求醫治病無門路,再說,上哪去湊治病的錢?看著五個羽翼未豐的子女,魏大娘老兩口暗自垂淚。正當一家人束手無措時,王東明主動推開他們的家門,“老嫂子,甭著急,北京協和醫院我找到專家了,明天就送您去治病。”臨走,他硬塞給魏大娘一個厚厚的紙包。一數,整整3000塊錢,要知道那時候王東明一年的工資還不到1000元。當時王東明家裡也沒有那麼多的錢,那是他從幾個朋友處東拼西湊來的。

  含淚收下這筆救命錢,魏大娘坐著村裡派的專車,到北京做了手術,徹底治愈了乳腺癌,生命又延續了18年。而那3000塊錢,王東明硬沒對外提過半個字,自己攢夠了,又一筆一筆還給了朋友。魏大娘臨終時,把子女們叫到身邊,一句一句地囑咐,“王叔是你們的大恩人,你們知福吧。是他,讓你們又多有了18年的媽啊!”

  後街的傻二不會忘記是王叔領他到村辦企業安排掃院子等零活兒,解決食宿的問題,還為他申請了低保;村東的李大嬸不會忘記自己患上風濕病臥床不起的那段日子,是王大哥每月籌錢資助,給自己請了保姆;外地的農民工不會忘記王書記像兒女一樣看待他們,村辦企業從不拖欠、克扣工資,哪個有困難,他第一個出面解決。

  掌聲一片裡也有微弱的不滿聲。王東明的妻子常對他埋怨:“你對大伙兒比親人還親,對我們娘幾個咋啥事不管?”按說,丈夫公道、正派、有頭腦,妻子勤儉、能乾、會持家,他們應該過上村裡數得著的好日子。可妻子委屈地說:“東明的心根本沒有放在家裡。院子裡栽了一顆苹果樹,都結苹果了,你問他知道不?可誰家地裡的棒子長得好壞他都清楚。除了吳辛莊,他的心裡盛不下別的東西。”妻子也不是不理解,她知道,不是王東明不想管家裡的事,而是外面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只有妻子知道,在外面那麼風風火火、生龍活虎的一個人,經常是回到家來就癱成了一堆泥。從天一亮出門,到夜深了纔回來,“就是塊鐵也早被磨禿了。”她心疼他。2000年,京津色織布整理廠籌建之初,妻子得了嚴重的腎結石,王東明帶她到天津做了手術,因為工程離不開他,王東明留下女兒照顧妻子。妻子瞋怪他,“你別一天到晚啥也不管把我扔給閨女,閨女家裡還一攤子事呢。我要不是做手術,也沒指望著你陪我。就這幾天,你也伺候伺候我。”王東明歉意地笑笑,仍舊我行我素。出院回家後,王東明找來了一個親戚伺候妻子。甭說照顧,有時一連幾天連人影兒也見不到。妻子暗自垂淚,“這麼多年,你哪裡是跟我結婚,純粹是跟這個村結婚呢!”

  “真盼著他早點退休,我們好一起在家吃頓安穩飯。”時間長了,相濡以沫中已經有了默契的理解與寬容,已經不需要用過多的語言來表達,只盼靜下來默默吃上一頓飯。妻子心裡明白,王東明是個永遠閑不下來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給了那些需要他的老百姓。吳辛莊村每一家每一戶每一人,王東明心裡都想到了。唯獨,在他的心裡,沒有自己的那一家,更沒有他自己。王東明去世後,妻子在他的遺像前擺上了一碗餃子,“東明,我給你包了你最愛吃的餃子。你吃吧,消消停停地吃吧。”

  用生命譜寫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這一寫,就是一生一世

  王東明始終保持著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有公無私、公而忘私、只公不私,樹立起了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時時牢記光榮使命,身先士卒,有福民先享、有苦官先嘗,展現了一名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他做到了;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和思想修養,他做到了;甘於清貧,一身正氣,他不折不扣地做到了。

  時光荏苒,年華流逝,多年的辛苦耕耘,使他積勞成疾。2011年8月,從不知疲倦的王東明病倒了。專家診斷:肺癌。

  2011年10月,王東明接受了手術。多年來,這顆蒸不爛、煮不熱、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的一粒銅豌豆,產出的是奉獻,匯聚的是真愛,流淌的是精神,鑄就的是共產黨員的品牌!

  就在這個時候,按照城中村改造整體規劃,海濱街道的部分村莊和宿捨區要進行搬遷。吳辛莊也在其中。

  吳辛莊要全村搬遷了。這不啻一枚炸彈在村中炸響。祖祖輩輩苦心經營的家園從我們手裡沒了?一時間,村民意見不一,議論紛紛。

  王東明也是心急如焚。一邊是生於斯長於斯的村民故土難離,一邊是區委的惠民工程。如何讓老百姓理解支持這項群眾受益的搬遷工作,是他和兩委班子正在考慮的。

  一天,妻子無意中問起:“要是咱們村搬遷,先搬哪條街呀?”

  “哪條街?搬就先搬咱們家!”王東明擲地有聲。

  這麼多年來,只要是上級政策需要村裡落實,他沒有講過條件,沒有談過困難,更沒一句抱怨。“黨叫乾啥就乾啥,黨教咋乾就咋乾!”吳辛莊,有團結務實的好支部,有顧全大局的黨員,有通情達理的好村民,上級的船從沒在這裡擱淺過。可這是搬遷啊,王東明明顯感到這項工作與以往不同。

  2012年10月,街道辦事處搬遷工作組進村,從政策宣傳、核算面積到簽訂搬遷協議,一共纔用了6天!這對於有過搬遷經驗的區街乾部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大家都知道,從全區來講,從全市來講,從全國來講,搬遷工作都是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操心費力的難事。

  可這對於王東明,豈止是6天!他早早就進入了“角色”。他心裡明白,搬遷工作可謂天下第一難,稍有處理不當,就會遺患無窮。眼前熟悉的一條條街,一道道巷,寫滿了幼時的快樂時光;一戶戶家庭,一個個群眾,寫滿了血濃於水的鄉情。他為一家家掂量、核計,為一戶戶籌劃、盤算,怎麼纔能做通這500顆心的工作?怎樣纔能讓老百姓快快樂樂搬到新的美麗家園。但這時,他的身體又如何呢?

  這時的王東明,病情已經惡化了。體質虛弱,經常咳血、便血、呼吸困難。他經常是輸完液,趕緊回村工作。街道辦事處領導勸他:“東明,養病要緊啊,這些累活、苦活放手讓別的同志去操持吧。”妻子忍淚相勸:“老頭子,你快歇歇吧,你這條老命還要不要了,你還答應過我,養好身體出門轉轉呢。”兒女們跪下相求:“爸爸啊,您太累了,這一次,您就聽我們的,先治病後工作吧。”

  王東明溫和地笑著,暗暗自忖:我的生命是黨的,讓我把有限的時間用來多為群眾做些事情吧。

  村裡的小吳,不久前在家裡開了個皮鞋輔料作坊。因為辦廠,夫妻意見不合導致離婚,他的生產也剛步入正軌。如果搬遷,廠房無著落,工人四散,什麼都沒有了。任憑街道乾部一次次掰開揉碎、苦口婆心地說,他堅決不簽。街道工作人員無奈,只好忍心打擾病榻上的王東明。王東明在人們的攙扶下,冒雪來到小吳家,進了門,只說了一句:“政策有我的就有你的,該選房選房,這就去!”小吳稍微一愣神兒,看看眼前這位被人攙扶的老支書,乖乖答應了。他知道,只要王書記在,就不會讓老百姓吃虧。街道辦事處的同志情不自禁向王東明豎起了大拇指,眼角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在搬遷工作組入戶之前,村兩委會已經把工作做在了前面,讓大家心裡面有了底,也明白了政策。特別是搬遷後,吳辛莊村民每人分到了120842元的集體資產處置錢,這也有力地助推了搬遷進程。整個搬遷,不但速度快,也沒有出現一例信訪,堪稱奇跡。在抽選樓號的過程中,年屆七旬的村民楊寶利發自肺腑地高喊“共產黨萬歲!”回腸蕩氣的一呼,令所有在場人動容,這是共產黨的勝利,這是群眾路線教育的勝利!

  看著村民們一個個綻開的幸福笑臉,王東明欣慰地笑了。孰不知,死神已經悄悄向他逼近,王東明正承受著精神和肉體上的巨大痛苦和煎熬,他的生命已經走向最後的時刻。

  王東明去世前,還念念不忘他的村民和還遷樓,村裡獨自聘請了建築監理,監督施工質量。就在去世前的一個月,他還到建築工地,對兩委會成員就工程質量囑咐了又囑咐;就在去世前一天,面對前來看望他的區領導,他還艱難地流露出對搬遷小區質量的關心……

  王東明走了,帶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帶著對群眾的無限眷戀,帶著他對村集體的無私奉獻,帶著他對夢想家園的無限牽掛,走了,走了,走了……

  如果我們的廣大黨員,都像王東明一樣,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同人民群眾心連心,為黨的事業、家鄉的富強、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那麼,我們的家園一定會美麗無比,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燦爛!

 
稿源: 寶坻區文明辦  編輯: 姜姍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好人工作室繼續履行承諾 讓老人『頂上生輝』
·『黨建+共建』 用勞動汗水致敬勞動節
·守護生命 『醫』不容辭
·世界讀書日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健康宣講進校園 為健康成長護航
·青年夢想家油城首秀 二號院小學師生讓愛揚帆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名單出爐 天津這些集體和個人獲獎
·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將文明養犬落到實處
·城管青年,你的青春不一young
·綜合執法崗位練兵系列活動之雙新篇
·衛津榮耀·天津濱海職業學院逐夢星火團隊開展『巧手慧心 絲網傳情』益老志願服務活動
·天津好人『紮堆』養老服務中心 街道舉辦公益服務『小微市集』
·紀念天津市關工委成立三十周年暨『五愛』教育陣地建設推動會議召開
·每日新報評論:小長假開啟 如花在野溫柔熱烈
·曲凱:踐行教育家精神 鑄就師大卓越育人之路
·於淑珍: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