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道德講堂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禮儀
天津特色年俗:『媽媽例兒』一籮筐
2014-01-28 08:47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民俗文史專家 講述天津特色年俗

在古文化街廟會上,一位小朋友目不轉睛地盯著五顏六色的氣球。

民俗文史專家 講述天津特色年俗

民俗文史專家 講述天津特色年俗

自明代永樂年間設衛以來,近610年的時間,天津逐漸形成“人雜五方”的地域特色,按照老天津衛習俗,年從臘八就開始過了,直到二月二“龍抬頭”年味兒纔漸漸淡去。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裡,衣食住行玩用,全都有說法,全都有講究。天津衛的年怎麼過?那還得聽專家來講。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天津民間文藝家協會、天津作家協會“三料”會員兼天津著名民俗文史學者王和平。

大幕拉開 過了臘八就是年

天津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團團圓圓,從臘月初八開始,天津人的過年大幕緩緩拉開。

臘八這一天須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早年間有幾樣東西不能擱,那就是蓮子、桂圓、薏米、大芸豆。據老人們講,這些東西傷“味”。王和平分析原因有二,一是裡面有的是大補的中藥材,吃了上火;其次,過去窮人家買不起這幾樣好東西,所以老人就用“媽媽例兒”約束一下。

臘八這天還要做臘八醋,泡臘八蒜,因為春節期間飯食多以餃子為主,“餃子就酒,越吃越有。”吃餃子得蘸醋、就蒜,為不讓嘴裡總有蒜味兒,於是就把蒜泡醋裡,一舉兩得。

臘月十五,商家都把各色年貨備齊,天津俗稱“臘月十五上全街(g?i)”,人們也開始置辦年貨。

過去最熱鬧的年貨市場在娘娘宮前的宮南、宮北大街,也就是今天古文化街一帶,人們買年畫、買吊錢、買燈籠……

置辦年貨還有幾句兒歌:“新年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新氈帽。”俗話說:“頭上沒蓋兒缺一半兒,腳下沒鞋窮半截。”可見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年貨的不同需求。

漸入佳境 小年照樣樂翻天

臘月二十三又叫“小年”,習俗是“糖瓜祭灶”。過去,各家都在廚房、灶臺的前牆上供奉灶王爺畫像,並寫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的對聯。甭管怎麼寫,橫批是“一家之主”。祭灶要有糖瓜,這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冬天放在屋外,因天氣寒冷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嚼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老百姓從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先是裡裡外外、上上下下把屋子拾掇乾淨,然後開始忙乎過年的吃食。這其中也是有講究的:早年間普通人家買不起太多的肉,豆腐就算是好東西了,“腐”又和“福”諧音;“雞”寓意吉利,燉大塊的肉寓意大吃大有;發面、熬豆餡、蒸饅頭、蒸花糕,象征蒸蒸日上。

二十九“貼倒酉”,就是把酉字倒貼。酉在天乾地支中屬金,酉字倒貼就是金子到了。各家開始貼吊錢、窗花、門神、春聯,大門、箱櫃都貼上福字,有的還故意倒著貼寓意“福到家了”。年畫也不能少,天津人最愛楊柳青年畫,“吉慶有餘”、“和合二仙”、“五谷豐登”。

天津人過年的零食乾果叫“雜拌兒”,一個小笸籮,裡邊裝著各種祝福:花生(兒孫滿堂)、瓜子(天津叫“轉蓮子兒”、好事連年)、松子(松鶴延年)、柿餅(事事如意)、核桃(和和氣氣)、桂圓(圓圓滿滿)、苹果(平平安安)等。

高潮迭起 紅紅火火過大年

從除夕到正月初六,過年進入高潮。除夕夜,先吃團圓飯,再守歲熬夜,從初一開始,每天都有不同講究:“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六合子連成片。”

天津人最愛吃餃子,俗話講:“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過餃子。”餃子來源於辭舊迎新的交子時刻,除夕夜十二點整一定要吃餃子,一般都是三鮮餡,肉、蝦、蟹、蛋,寓意家裡富裕、大吃大有。正月初一要吃除夕夜裡包好的素餃子,有平安、素淨之意,也表示年年有餘。天津素餡餃子獨樹一幟,香乾(豆乾)末兒、綠豆芽加麻醬、醬豆腐、紅粉皮等調餡,味道上清新和濃烈相輔相成,體現古人“大味必淡”之美食最高境界。

初二吃撈面,一般都是打鹵面,面條不能掐斷,挑面的時候要順順當當放到碗裡。當然對於天津人來說,雷打不動的風俗是大年初二回娘家,這天可是“姑爺節”。姑爺提著小八件、槽子糕,跟在穿著鮮艷的媳婦後邊,一進門趕緊給丈人、岳母拜年,老兩口笑得合不攏嘴。

天津有一種餃子的衍生物——合子,就是把兩張餃子皮捏在一起,中間填餡。初三吃合子有兩層含義,一是合子利錢,做生意百分之百賺,二是取“和合”之意。初五俗稱“破五”,包餃子時也要一下挨一下地捏緊餃子邊,“捏小人嘴”可防止小人搬弄是非。正月初六“送窮”,各家從除夕開始所有垃圾都堆著不倒,怕財氣跑了,初六這天一股腦倒掉。

意猶未盡 “媽媽例兒”一籮筐

正月十五吃元宵,十六溜百病,二十五填倉。填倉日講究吃米飯、喝魚湯,取年年有餘之意,而貼了二十多天的福字、吊錢,則紛紛揭下。天津人的年要到二月二“龍抬頭”纔算完,當日,大街小巷除了剃頭師傅生意火爆外,最火的買賣要屬賣燜子的了。買回家後,切成小方塊,用文火煎出金黃色,拌上麻醬和蒜泥,佐以韭黃炒雞蛋、醋?豆芽,就著烙餅吃,再喝上一碗綠豆稀飯(天津人稱之為“灌縫”),小日子過得熨帖!

天津人過年,還有一些“媽媽例兒”。例如:初一到初五不用生米做飯,主食就吃臘月小年之後蒸好的饅頭、花卷、糖三角;打碎東西要趕緊說“歲歲平安”。當然,最大的“媽媽例兒”要屬正月不剃頭、不說媒、不買鞋。正月不剃頭,一種說法是清初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剃掉前額頭發在腦後紮辮子,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明朝情感結合起來,約定正月不剃頭,並將其定名為“思舊”。而隨著時間流逝,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諧音成“死舅”。

正月不說媒,因“媒”與“沒”同音,便有了“正月說媒死媒人”的說法;不買鞋則是不想把“邪”帶回家。但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如今各種舊風俗已經被年輕人所摒棄,年嘛,怎麼舒坦怎麼過就是了。(記者 文/解金釗 圖/王欣鵬)

 
稿源: 今晚報  編輯: 謝小燕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天津師大開在五大道上的實踐思政課
·『楓葉紅』盡顯『她力量』
·青年夢想家五四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意式風情街上的『楓葉紅』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天津紅橋區彰武社區網格員的一天(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視頻]中新天津生態城推出『志願生態城』服務品牌(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媒體評論:築牢學生心理健康『防火牆』
·天津媒體評論:築牢學生心理健康『防火牆』
·天津媒體評論:學校擬統一購買600元防攀比鞋?雖是誤會但也有誤導
·[視頻]天津市領導現場調度黨紀學習教育專題展工作
·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中國好人李強剪紙寄巧思
·天津媒體評論:包容孩子的適度叛逆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致全市護理工作者的一封信
·市關工委顧問何國模: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是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