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道德講堂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 天津日報 > 津門好人榜
于振坤:癡心爲民的文化站長 文化惠民送戲上門
2014-05-29 09:10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北辰區天穆鎮文化站站長於振坤生長於一個農民家庭,他自幼酷愛唱歌,年少時便走村串鎮,以爲鄉親們獻歌爲樂。在那個衣食難保、娛樂匱乏的年代,一個鄉村少年的歌聲,爲天穆一帶鄉親帶去多少心靈的撫慰?而今,上年紀的鄉親提起當年于振坤在田間地頭爲大家唱歌鼓勁的情景,依然回味不已。

  好人語錄

  城市大舞臺不缺歌唱家,有我沒我無所謂。可父母需要我回來盡孝,天穆的鄉親需要我回來爲他們演出。回到他們身邊,我覺得自己更有價值,更有成就感。留在鄉親們身邊,能給他們的生活帶去快樂,我心裏什麼也不缺,我心裏一直快樂着,我做夢都給他們唱歌呢。

  帶病堅持領着鄉親上舞臺

  1977年,身爲文藝兵的他,復員後放棄了高就的機會,毫不猶豫地回到家鄉田間。於是,數萬鄉親又能聽到他那洪亮優美的歌聲了。他說:“城市大舞臺不缺歌唱家,有我沒我無所謂。可父母需要我回來盡孝,天穆的鄉親需要我回來爲他們演出。回到他們身邊,我覺得自己更有身價,更有成就感。”于振坤果然成了鄉親們文化生活的一面旗幟,並於1984年擔任天穆鎮文化站站長。

  30年來於振坤一步不願離開他的天穆,年年月月,白天晚上都在爲他的鄉親演着、唱着,爲鄉親們的文化精神生活操勞着奔波着……

  2001年,他帶着鄉親的厚望,帶着他自編自導的小品《風車》首次參加第九屆羣星獎比賽,歷經層層選拔,最終捧得代表全國社會文化藝術最高水平的羣星獎大獎。做道具、訂車票、修改劇本、組織排練,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身兼數職的超負荷工作常常讓他疲憊不堪,心臟經常犯病。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眼看決賽日期近在咫尺,小品男主角因意外不能上場,沒有辦法,于振坤又承擔起了演員的角色。白天與演員共同分析角色,研究劇情,晚上連夜排練。啓程前往北京的前一天,正在組織排練的于振坤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排練現場,同事們趕緊把他送往環湖醫院。經醫生診斷,于振坤不但心臟病復發而且患上了重度焦慮症,必須馬上服用精神類藥物並靜養治療,如果再這樣高強度工作後果不堪設想。“服用精神類藥物”,醫生的一句話把同事和家人都嚇壞了。“比賽咱不參加了,身體垮了可是一輩子的事兒啊。”妻子流着眼淚勸于振坤放棄。

  “大傢伙放下家裏地裏的活,跟着我排練演出這麼久,好不容易纔進了全國總決賽。臨陣脫逃?怎麼向父老鄉親交代?”于振坤吞下那“精神類藥物”,就跑去鄉親們那裏排練了。爲了決賽當天不出現意外,保證演出狀態,于振坤偷偷把藥劑量多服了一倍。他帶着一干泥腿子鄉親,走上中國最亮眼的舞臺。小品演出大獲成功。“我下舞臺了,沒出狀況,放心!”幾近虛脫的于振坤給妻子打電話報喜,而電話那邊妻子和翹盼消息的鄉親早已泣不成聲。天穆鎮獲得第九屆羣星獎金獎的消息傳回鄉里,衆鄉親一片歡呼。要知道一個鎮級文化站獲得如此榮譽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此時的于振坤正躺在醫院的病房裏,過量服用“勞拉西泮片”幫助中樞鎮靜的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眩暈、乏力和步態不穩等症狀一直伴隨至今。

  十年磨一劍,2011年和2013年,于振坤和鄉親們演出的小品《走出大山的人們》和《打工妹的Party》再次捧得全國羣星獎大獎,實現了該項賽事活動的“三冠王”。于振坤成爲全國唯一一位獲得三次大獎的基層文化站站長,他也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羣文之星”榮譽稱號。

  留在基層爲文化演出盡力

  優異的業績、踏實的作風讓于振坤在整個北辰區文化界小有名氣。有上級部門看中了于振坤人品才幹,想調他到區裏工作。可他離不開自己一手操持的天穆羣衆文藝團隊,舍不下那一場場走村串鄉的演出,更舍不下衆鄉親依戀的眼神。他很快就做出取捨:“我哪裏都不去。天穆的水土最適合我,天穆的鄉親最稀罕我。”

  帶着鎮裏的文藝愛好者去給鄉親們送歌送戲送娛樂,讓鄉親們享受到他送去的文化精神產品,對於振坤來說,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1995年,區文化館看中了于振坤,想調他做副館長。“組織上考察你多年了,你在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羣衆基礎好,非常適合這個職位。”但也就是在那一年,天穆鎮文化活動中心正在緊張籌建之中,那也正是于振坤最忙碌的一段日子。“建設文化中心是天穆百姓盼了多年的事情,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夢想,我不能走。”于振坤謝絕了上級的好意,全部心思投入關係到整個天穆鎮鄉親文化娛樂生活的民心工程。他和同事們一起盯現場、搶工期,終於趕在當年國慶節之前建成了文化活動中心,對鄉親們開放。

  “留在鄉親們身邊,能給他們的生活帶去愉悅,我心裏什麼也不缺,我心裏一直快樂着,我做夢都給他們唱歌呢。”隨後幾年,天穆鎮的民間藝術團體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于振坤深知,文化活動服務的主體就是羣衆,羣衆是文化活動的參與者也是享受者。于振坤天天穿梭於各村的文藝隊之間,給大家請指導老師,聯繫演出活動,忙得不亦樂乎。文化站也相繼成立了京劇團、曲藝團、評劇團等各類直屬的骨幹文藝團隊。自從有了文化活動中心,各團隊每週都要在這裏活動,每逢節假日都要爲鄉親義務演出。

  1998年秋天,一個升遷的機會又來了。組織上又要提拔他了。“於站長,聽說您要升官了。您一走,咱天穆這臺戲還能唱下去嗎?真捨不得您走呀!”衆鄉親紛紛上門,看似道賀,實是挽留。“我們是衝着您才從市裏來天穆跟大家演出的,如今您要調走,我也該回市裏了。”一名藝術骨幹“威脅”道。當時,由於于振坤的感召和天穆濃厚的文化氛圍,吸引了不少紅橋、河北、和平等區的文藝骨幹加入了天穆演出團隊。“剛剛長起了梧桐樹,引來的金鳳凰不能這樣再飛走啊。鎮裏投了這麼多財力物力人力,自己和鄉親們千辛萬苦這麼多年,好不容易纔搭建起這樣一個人員齊、素質好、水平高的團隊,怎麼能毀在自己手裏?”于振坤再次選擇留在天穆這方浸透他一生愛戀的文化厚土上。

  2006年,于振坤這年已50多歲,有領導勸他:“振坤啊,前幾次提升機會你都錯過了,這一次我希望你能好好把握啊。你年紀也不小了,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但此時的于振坤,委婉而堅定地謝絕了。因爲,他正和鄉親們操持“天穆杯”小品大賽呢。還有,他已經完全把自己交給鄉親們的娛樂事業了。

  心無雜念的于振坤,伴着他的天穆他的鄉親,再一次登上了中國鄉村文化的高地。2008年,“天穆杯”升級成全國性的賽事,天穆鎮成功舉辦了“天穆杯”全國首屆“新農村、新文化、新風貌”小品展演。2009年12月,“天穆杯”全國小品展演活動被中國羣衆文化學會、中國文化報社評爲全國羣文品牌。于振坤和他的“天穆小品”走出北辰,走出天津,走向全國,成爲由文化部社文司參與主辦的唯一國家級農村題材小品大賽。

  2013年5月8日于振坤辦理了退休手續,領取了他人生中最後一個最具有代表意義的證件——退休證。可是鎮黨委、鎮政府留他,鄉親們留他,他還是撂不下文化站站長的差事。于振坤動情地說:“我還有很多缺憾,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沒有做完。我這把瘦骨這輩子就交給天穆了。”

  文化惠民爲老人送戲上門

  天穆鎮文化站相繼成立了京劇團、曲藝團、評劇團等5支骨幹文藝團隊,演出人員達到200人。“何不充分利用這些好資源開辦一項文化惠民活動呢?”能在全鎮父老面前登臺亮相,這讓大家頓時興奮了起來。在鎮政府支持下,“週末戲劇大舞臺”專場演出鳴鑼開場,而且全程免費,不收百姓一分錢。聽說天穆鎮這邊每個週末都能免費看戲,人氣也越聚越旺,不少市裏的羣衆也過來聽戲。

  但事情並不總是那麼一帆風順。2011年,已經搞了3年的“週末戲劇大舞臺”面臨着停辦的境地,這可急壞了于振坤。“我這輩子沒求過人,孩子上學找工作都沒求人,但是爲了老百姓看戲這個事兒,我這臉捨出去了!”爲此,于振坤拿着自己的活動方案找上找下,溝通協調,憑着自己的一股子韌勁,最終拿到了經費。鎮領導說:“於大爺,您的這股勁頭讓我欽佩,鎮黨委、鎮政府會全力支持您。”

  此後,在鎮裏的大力支持下,大舞臺有了充足的經費,每週都給鄉親推出一臺新戲,每場都請一位知名演員。僅2013年,于振坤就帶着衆鄉親舉辦了各類演出80餘場,全年免費來天穆看演出的農民市民近10萬之衆。

  今年,于振坤又創新開辦了“送祝福”免費入戶慰問演出活動。此項活動面對的是全鎮各村66歲以上的老年人。老人過生日的當天,只要打聲招呼,于振坤就會帶上文化志願者,上門爲老人祝壽演出。過生日唱堂會,過往那是富貴人家的享受,想不到,如今天穆的農民坐在家裏就能免費“聽堂會”了。

  原來,這給老人唱堂會的創意,還有一個緣由。2009年7月17日,週末大舞臺來了一個80多歲的大爺,大爺家住河北區,每週都來看戲。于振坤趕緊把大爺扶到座位上。“看外邊這雲彩,沒準兒要下雨。”于振坤安慰老人:“沒事兒,要是下雨啊,我送您回去,我這有車。您就坐住了看戲吧。”戲演到一半,外邊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于振坤忽然想起了那位大爺,匆匆走到觀衆席,可這時候大爺已經離開了。周圍觀衆說,大爺已經走了20多分鐘了。于振坤頓時腦袋懵的一下,撒腿就去追,可衝到外邊,但見豪雨如注,卻不知道大爺往哪個方向去了。心急如焚的于振坤開着車在瓢潑大雨中找了半個鐘頭也沒有看到大爺的身影。“事後我才知道那是2009年天津最大的一場雨,早知道我無論如何也該守在大爺身邊,不讓他走啊!後來,再也沒見過那位大爺來看戲,每每想到這件事我的心裏就特別難受,對不起大爺啊!”說到這裏于振坤依舊很內疚,也就從那時起,他有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把戲劇演出送到老年人家裏,讓那些腿腳不便的老人不出家門就免費看戲?

  今年的4月16日,于振坤和一批文化志願者送出的第一個祝壽堂會在藍岸森林居委會舉行。這次集體過生日的都是社區中的空巢老人。于振坤專門買了一個無糖大蛋糕,挑選了6名精英隊員,爲老人演出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名劇選段,收穫了滿堂彩。一位大娘眼含熱淚說:“舊社會有錢人家才能在家裏開堂會啊!真沒想到我們農民也能坐在家裏聽戲,感謝政府的關心。”

  家住天穆鎮順義南里的居民王傑說:“我媽今年80歲了,最愛聽戲。一個電話,於站長就帶人來專爲我媽演出了。我媽專門囑咐我,人家演出過後一定要留下來吃頓飯。可是於站長說什麼也不肯,說這是政府的免費公益活動,不吃請、不收禮、不要紅包。真是讓我們太感動了。”

  “通過這個活動,我深深感受到羣衆文化不是單純的說說唱唱,玩玩鬧鬧,而是在架設政府和百姓之間的感情橋樑。我常跟隊員們說,寧可自己千辛萬苦,也要讓百姓感謝政府。”于振坤如是說。

 
稿源:天津日報  編輯:姜姍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n¤H¤u§@«ÇÄ~Äò¼i¦æ©Ó¿Õ Åý¦Ñ¤H¡y³»¤W¥Í½÷¡z
¡P¡yÄҫءϦ@«Ø¡z ¥Î³Ò°Ê¦½¤ô­P·q³Ò°Ê¸`
¡P¦uÅ@¥Í©R ¡yÂå¡z¤£®eÃã
¡P¥@¬ÉŪ®Ñ¤é «C¦~¹Ú·Q®a§ÓÄ@ªÌ¨«¶i¤Ñ¬z¹Ï®ÑÀ]
¡P°·±d«ÅÁ¿¶i®Õ¶é ¬°°·±d¦¨ªøÅ@¯è
¡P«C¦~¹Ú·Q®aªo«°­º¨q ¤G¸¹°|¤p¾Ç®v¥ÍÅý·R´­¦|
¡@¡@ºë¯««Ø³]¶i¦æ®É¡@¡@¡@¡@¡@¡@¡@¡@¡@¡@¡@¸Ô²Ó>>
¡P2024¦~¥þ°ê¤­¤@³Ò°Ê¼ú©M¥þ°ê¤u¤H¥ý¾W¸¹¦W³æ¥XÄl ¤Ñ¬z³o¨Ç¶°Åé©M­Ó¤HÀò¼ú
¡P¤H¥Á¤é³øŪªÌ¨Ó«H¡G±N¤å©ú¾i¤ü¸¨¨ì¹ê³B
¡P«°ºÞ«C¦~¡A§Aªº«C¬K¤£¤@young
¡Pºî¦X°õªk±^¦ì½m§L¨t¦C¬¡°Ê¤§Âù·s½g
¡P½Ã¬zºaÄ£¡P¤Ñ¬zÀØ®ü¾·~¾Ç°|³v¹Ú¬P¤õ¹Î¶¤¶}®i¡y¥©¤â¼z¤ß µ·ºô¶Ç±¡¡z¯q¦Ñ§ÓÄ@ªA°È¬¡°Ê
¡P¤Ñ¬z¦n¤H¡y²Ï°ï¡z¾i¦ÑªA°È¤¤¤ß µó¹DÁ|¿ì¤½¯qªA°È¡y¤p·L¥«¶°¡z
¡P¬ö©À¤Ñ¬z¥«Ãö¤u©e¦¨¥ß¤T¤Q©P¦~º[¡y¤­·R¡z±Ð¨|°}¦a«Ø³]±À°Ê·|ij¥l¶}
¡P¨C¤é·s³øµû½×¡G¤pªø°²¶}±Ò ¦pªá¦b³¥·Å¬X¼ö¯P
¡P¦±³Í¡G½î¦æ±Ð¨|®aºë¯« ű´N®v¤j¨ô¶V¨|¤H¤§¸ô
¡P©ó²Q¬Ã¡G¥Í¬¡¥Ã»·¥Rº¡¶§¥ú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