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文明有禮 > 國學
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言必誠信 行必忠正
2014-09-02 09:47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一國對外要維護信用,對內也要建立信譽,面對國家民衆才能形成政府公信力。《論語》中就記載有關於公信力的討論,學生子貢曾向孔子詢問治國之政,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充足糧食、充足兵力、人民能信任政府,這就是治理政事之要。但子貢總有進一步的思考,他繼續問,在這三者理如果必須要去掉一項,能去掉哪一方面呢?孔子說,“去兵”。子貢還想探尋答案的唯一性,於是又問,如果再去掉一項,在糧食充足與人民信心裏,能放棄哪一方面?然而這道艱難的選擇題沒有令孔子爲難,孔子斬釘截鐵地告訴他:“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的治國理念是,在迫不得已之下,糧備可以去掉,沒有糧食,不過是死而已,但自古以來誰也免不了死亡。可是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國家就立不起來了。

  因此,政府必須要能取信於民,這就是中國文化中的問政、論證;因此,宋代宰相王安石也從治國實際出發,言古論今地總結說“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爲重百金輕”,政府傳遞給人民的信義力量重過百金,這就是中國思維中的政論、政見。

  所以,國之信,重九鼎。對內,民無信不立,對外,國無信不威。

  信,與個體每一個人的關聯更爲密切,我們平日裏,一句邀約的問候語、一篇工作的保證書、一段信誓旦旦的承諾,都是在進行着某種信約的發起和踐行,在這過程中,可能言者無心,然而信者有意。我們每一天的言行印證、每句話的結果論證、每個人的印象旁證,都是比印蓋在契約上的人名章更有說服力、更有真實度、更具考驗性的人生信義證明。

  信,就是要對自己的每一句話負責,也許有時候只是誇張的表達、只是隨意的答應,可是語言之後沒有行爲的續接、沒能圓滿的完成,這段話就缺少了漂亮的收尾、這個人就缺少了完整的責任意識,言過其實,便成了言而無信的人。正如孔子感嘆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義,簡直不知道他該怎麼辦!

  所以古人對自己出言十分謹慎,從戰國時期的《春秋穀梁傳》就態度鮮明地指出:“言而不信,何以爲言!”如果不能守信,那何以要說話!到漢代的《大戴禮記》更同意這觀點,說:“可言不信,寧無言也!”如果言而無信,那就寧可不說話!宋代程頤進而總結道:“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沒有忠信之心的人,不可立世爲人。這樣看來,信,不是品格的高層次要求,而是人生的必要性條件。

  故此,古人對“信”的教育和反思時刻警醒在心頭。《韓詩外傳》中就記載了“孟母不欺子”的一段故事。孟子小時候,和其他孩子一樣喜歡好奇地問爲什麼,他看到鄰家殺豬,就問母親,他們爲什麼要殺豬?孟母心不在焉地隨口打發他說:殺豬給你吃!但是話剛脫口而出,她就後悔了,想到孩子已有認知觀念,怎麼可以傳輸他“人無信義”的理念呢?於是,貧寒度日的孟母依然拿出錢來向鄰家買了豬肉,只爲給孟子傳達“言出必行”的教育理念。孟子能成爲僅次於孔子的儒家“亞聖”,實在離不開母親對他幼年的點滴教育。

  育人如此,自育亦然。成年後的孔子,也是不忘隨時對自我進行反思教育,他要求自己每天多次反省自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爲人辦事盡心了嗎?與人相交誠信了嗎?所學知識踐習了嗎?爲事要忠、爲人要信、爲學要習,孔子最看重的人生品格里,信,就是關乎能否立身的重要一條。

  信是一種品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信是一種責任,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信,更是一種準則,人無信不可,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威。

 
稿源:光明網  編輯:謝小燕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¹Î¶¤¶}®i¡y­P·q¥À·R¡z¥DÃD±B¯½·Ó¬¡°Ê
¡P5.12°ê»ÚÅ@¤h¸`¡A­P·q³Ì¬ü¥Õ¦ç¤Ñ¨Ï¡I
¡P¤Ñ¬z®v¤j¶}¦b¤­¤j¹D¤Wªº¹ê½î«ä¬F½Ò
¡P¡y·¬¸­¬õ¡zºÉÅã¡y¦o¤O¶q¡z
¡P«C¦~¹Ú·Q®a¤­¥|¹Å¦~µØ¬¡°Ê¶êº¡¸¨¹õ
¡P«C¦~¹Ú·Q®a«D¿ò"¤Ö¦~»¡"¨t¦C¬¡°Ê¤§¦Ñ«°´[«D¿ò
¡@¡@ºë¯««Ø³]¶i¦æ®É¡@¡@¡@¡@¡@¡@¡@¡@¡@¡@¡@¸Ô²Ó>>
¡P¤Ñ¬z¶}®i¸`¤ô«Å¶Ç¬¡°Ê¡G±À¶i«°¥«¸`¤ô «Ø³]¬üÄR«°¥«
¡P2024¦~¥þ°ê§CºÒ¤é¤Ñ¬z¥D³õ¬¡°Ê¦b©M¥­°ÏÁ|¦æ
¡Pª§°µ¤å©ú¦³Â§¤Ñ¬z¤H¡GÀR®ü°Ïª÷®ü¶éªÀ°Ï¶}®i¡y·ÏÀY´«Âû³J¡z¬¡°Ê
¡Pª§°µ¤å©ú¦³Â§¤Ñ¬z¤H¡G©M¥­°Ï¡yÅý¤p«Ñè°°_¨Ó¡z
¡P[µøÀW]°l°O¤Ñ¬z¦n¤H±i©ú¡G¥­¤Z¤H¥Í ¬°¥ÁªA°È
¡P¤Ñ¬z´CÅéµû½×¡G¬°¡y¦P¯¸¶i¥X¡zªA°ÈÂIÃÙ
¡P¤Ñ¬z¤é³ø»EµJ¡G¹w¨¾®Õ¶é´Û­â §AÀ³¸Óª¾¹Dªº¨Æ¡÷
¡P­ì³Ðµû½×¡G¡y¹s¡z®e§ÔÅ×·|µLÅQ­â
¡P[µøÀW]¡y«Ø³]©¯ºÖ®a®x §U¤O©¯ºÖ¤Ñ¬z¡z¥DÃD®i¥Ü¬¡°ÊÁ|¿ì
¡P½Ã¬zºaÄ£¡P¤Ñ¬z¤j¼@°|§ÓÄ@ªA°È¹ê½î°ò¦a¥¿¦¡±¾µP¹B¦æ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