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天津志願者
身邊“達沃斯” 我們是最美志願者
2014-09-23 09:19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郎文靜等四人

孫瀟雅

索延

  本月10日至12日,2014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在梅江會展中心舉行。3天裏,各國政要、企業領袖以及經濟學界的代表等共聚一堂,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而爲了會議能夠順利舉行,由大學生組成的980名志願者則是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成爲了“達沃斯”最美的參與者。

  孫瀟雅:不能追星的女粉絲

  提到志願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會場禮儀。她們笑容甜美、妝容精緻、服裝優雅,是志願者中最亮眼的一道風景。畢業於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孫瀟雅就是這屆論壇的一名外賓禮儀。

  “禮儀志願者,主要工作大概就是穿着漂亮的旗袍微笑迎賓、爲嘉賓引路,還能與不少精英人物近距離接觸,應該是最幸運的志願者了吧!好多人都是這麼想的,當然也包括我。”孫瀟雅說,這也是她最初對自己工作的理解。

  1米75的身高、青春漂亮的孫瀟雅,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吸引很多目光。她是英語專業學生,又有大運會和東亞運動會的禮儀服務經歷,所以在收到被“錄取”爲外賓禮儀的通知時,她雖然欣喜,卻並不意外,也沒有感到太大的壓力。直到她真正投入到志願工作中,才知道這個工作有多高的要求。

  她要面對的頭一項挑戰就是語言。作爲外賓禮儀,工作時段需要全英文應答,解答五花八門的問題,聽懂各個地方的口音。“第一次面對這麼多外國人,很緊張,感覺隨時要繃着根弦,一刻也不敢放鬆。”

  當然,除了語言以外,體能上的考驗也讓她印象深刻。每天4:30起牀準備,然後穿着旗袍、高跟鞋在會議室外站上八九個小時,隨時爲會議提供服務;一天下來可能喝不上兩杯水,去不了一次廁所;到了晚上,腳上的絲襪都磨出了洞,腳趾、腳底也磨出了水泡,第二天只能貼上膠布接着工作。“當然,正因爲這些挑戰,幾天下來感覺自己提高了不少,口語上,還有應變能力、適應能力都有進步。”這是她給自己志願服務的評價。

  除了收穫,這個姑娘還有一些遺憾。爲了能正確指引會場,她的手上都有每天各個會場的會議安排、與會嘉賓名單。這就意味着,她清楚地知道,一些自己非常崇拜的人物都在哪裏,但卻不能去旁聽。“甚至是我們在自己的會場看到了崇拜的偶像,都不能上前交流,更不能拍照留念。確實會有些遺憾,不過每一位志願者都是如此,這是我們的紀律,也是對這些嘉賓們最好的尊重。”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表現,孫瀟雅說:“履行了承諾,服務了別人,提高了自己,不能再好了!”

  郎文靜劉德瑾王若冰宋緣緣:場外“掃盲”的百事通

  和孫瀟雅這樣的禮儀志願者不同,在980名達沃斯論壇志願者中,430名城市志願者是在機場、火車站、論壇嘉賓下榻集中的星級酒店等點位爲各界來賓提供諮詢引導服務,他們大多數人沒有機會進入會場,也不知道到底每場論壇都多精彩。來自天津醫科大學的郎文靜、劉德瑾、王若冰、宋緣緣4人,就是這樣一個志願者小組。

  友誼路旁的人行道上,立着一把深藍色的大傘,傘下放着一張桌子,桌子上放着地圖、旅遊手冊等幾本小冊子。兩個身穿志願者運動服的女孩在桌子後面坐着,沒有人來諮詢,她們就只是安靜地坐在那裏,也不多交流。這就是記者9月10日15:00左右採訪時看到的場景。

  這裏是達沃斯論壇設立的6個城市崗亭之一,主要任務就是爲市民及參會嘉賓解答疑問,宣傳城市形象。服務內容並不複雜,甚至可以用“枯燥”來形容,但4個小姑娘卻一直認真負責。“我們這個崗亭一共4個人,兩人一組,每隔一個小時換一次崗,在崗期間是不允許聊天的,而且與人交流時需要站起來說話。”王若冰簡單介紹着自己的工作內容和規則。

  從9月9日上崗,到12日論壇閉幕,她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堅守好這個崗亭。多數時間靜靜地坐着,微笑迎接每一部接送嘉賓的車輛,當然也要爲來諮詢的人排憂解難。“每天大概有十幾二十個人來問問題吧,多數是在會議結束的時候。”一般參會的嘉賓會問“去哪個地方旅遊、購物”“哪的小吃好吃”等等,而市民問得最多的,則是“達沃斯論壇是幹什麼的”。

  “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以研究和探討世界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爲宗旨的非官方國際性機構。當然,我們不能這麼說。”郎文靜說道,“這是一次世界性的論壇,各國政要、企業領袖都會來,在一起討論怎麼樣能讓經濟發展得更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還可以讓其他地方的人多看看咱天津,來這裏投資,到這裏旅遊,就是這樣。”

  對於這四個志願者來說,因爲她們的參與,讓更多人瞭解了天津,也讓更多人瞭解了達沃斯論壇,她們爲此而驕傲、快樂。

  索延:服務志願者的志願者

  索延,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大四學生。從7月12日到9月14日,他一直在達沃斯籌備辦公室志願者組工作,就連中秋節也只請了1個小時的假,可以算是志願者中工作時間最長的。而他的工作,就是爲980名志願者提供後勤保障,是爲志願者們服務的志願者。

  “志願者的衣食住行,都是我們負責,有點像志願者家庭的大管家。”這是索延自己的形容。但如果和志願者提起索延這個名字,大傢伙更願意叫他“發飯哥”,因爲論壇召開的這3天,所有會場內的志願者都是從他的手裏領到的盒飯。

  “發飯是每天最重要的事,民以食爲天,如果大夥吃不好就沒法工作,所以別看這活不起眼,但非常重要。”吃飯很重要,但他們幾個“發飯哥”卻總是每天最晚吃上飯的人,“就像你把大家邀請到家裏吃飯,當然你自己要做好飯,看大家都吃上了,自己才能吃。對於我們來說,所有志願者就是我們要招待的客人。”

  而對於索延來說,這兩個月的工作帶給他很多歡樂。其中最讓他珍惜的,就是結識了很多同齡的朋友。在他的描述中,980個志願者中,三分之一的人他都認識,不少人都是在見第一面時就能叫得上名字,然後大家就成爲了朋友。

  索延說,之所以練出了這樣的功夫,是因爲這些志願者的信息、照片都是經過他反覆覈對的:“在前期準備中,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覈對、錄入所有志願者的個人信息。由於組委會對於所有信息的要求特別嚴格,所以很多人因爲信息不全,我都要再次打電話過去核對。然後在發放工作證時,我們又要把所有的證件按照學校分組歸類,這樣就要再看上幾眼他們的名字和照片,想不記得都難。”

  9月10日,索延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我和總理只有一個場館的距離。”原來,當天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他便在網上看到了李克強總理在論壇發表致辭的新聞,而總理當時所在的場館與他的工作地只是“一館之隔”。

  對於索延來講,他在“達沃斯”所做的都是最平凡的工作,訂飯、發飯、排車、分發服裝、聯繫酒店……但他仍然因爲能參與這次盛會而自豪:“工作是平凡的,但平凡的纔是最美的。我想,這句話應該代表了所有志願者的心聲。”

 
稿源:每日新報  編輯:洪濤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C¦~¹Ú·Q®a¤­¥|¹Å¦~µØ¬¡°Ê¶êº¡¸¨¹õ
¡P«C¦~¹Ú·Q®a«D¿ò"¤Ö¦~»¡"¨t¦C¬¡°Ê¤§¦Ñ«°´[«D¿ò
¡P«C¦~¹Ú·Q®a§ÓÄ@ªÌ¨«¶i¤Ñ¬z¹Ï®ÑÀ]
¡P·N¦¡­·±¡µó¤Wªº¡y·¬¸­¬õ¡z
¡P¦n¤H¤u§@«ÇÄ~Äò¼i¦æ©Ó¿Õ Åý¦Ñ¤H¡y³»¤W¥Í½÷¡z
¡P¡yÄҫءϦ@«Ø¡z ¥Î³Ò°Ê¦½¤ô­P·q³Ò°Ê¸`
¡@¡@ºë¯««Ø³]¶i¦æ®É¡@¡@¡@¡@¡@¡@¡@¡@¡@¡@¡@¸Ô²Ó>>
¡P¤Ñ¬z´CÅéµû½×¡G³o¨Ç®Ñ©±¬°¤°»ò¡y¬õ¡z
¡P¤Ñ¬z´CÅéµû½×¡G¬°¤@³õºt¥X ©b­u¤@®y«°
¡P¤Ñ¬z´CÅéµû½×¡GªÅ¥]ªº¤£¶È¬O¥~½æ ÁÙ¦³¨}¤ß
¡P¤Ñ¬z´CÅéµû½×¡G©ç·Ó°Z¯àª§·í¡y¥Ç¸o¶ûºÃ¤H¡z
¡P¤¤°ê¤å©úºôµû½×¡G¤å©ú¹ê½î¹qµø±MÃD¤ù¡y­È±o¬Ý¡z
¡P¤¤°ê¤å©úºôµû½×¡G±À°Ê¹A§øºë¯«¤å©ú«Ø³]¤£Â_±j°_¨Ó
¡P¤Ñ¬z·s´N·~§ÎºA³Ò°ÊªÌªº¤­¤@ÃÙºq
¡P[µøÀW]¤Ñ¬z¡G³¯±Óº¸­uªe¦è°Ï½Õ¬ã
¡P¤Ñ¬z´CÅéµû½×¡GÅý´º©ó«È ¬°«°¥«®È´å²K±m
¡P¤Ñ¬z¦è«C°ÏºëªZÂí¡G¡y¬B¯îºC¶]¡z¸ÑÂê¤å©ú·s«º¶Õ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