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 天津日報 > 津門好人榜
公安幹警楊軍 三十年援助貧困家庭
2014-12-25 09:22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李樹園展示楊軍化名寄來的匯款單

  “關於生存下去的勇氣,我曾經動搖。直到一個人的出現,他給了我活下去的勇氣,他就像一盞明燈,點亮了我們一家人前行的方向。我終於明白,原來,愛是如此溫暖,愛是一種力量……”

  雙腿殘疾、行動不便的天津市民李樹園,把自己的一腔真情傾注於筆端,通過寫日記的方式,把30年來的生活變遷全部記錄下來。對於寫日記的初衷,李樹園說,他要用這種方式向一個人感恩,這個人就是公安和平分局經偵支隊的探長楊軍。

  “以前我無法直面自己未來的生活,貧困的家庭,羸弱的身體,我就是一個累贅,拖累着整個家庭。但楊軍鼓勵我不要放棄,他是一個好人,給了我前行的力量。”李樹園說,“家庭貧困,身有殘疾,可能是人生的不幸,但能得到楊軍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懷,卻是我今生最大的幸運。”

  初識管片內的困難戶

  30年前,李樹園是一名肢體殘疾、家貧如洗的落魄漢子;而如今的李樹園已不用再爲生計到處奔波,他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了穩定的生活。李樹園說:“30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但是有一個人的名字我永生不會忘懷,是他在我生活的轉折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就是我的好兄弟——公安和平分局民警楊軍。”

  在勸業場附近的一條小衚衕裏,一間只有8平方米的小屋,住着李樹園和他的父母。由於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症導致下肢癱瘓,李樹園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只能靠父母照顧。

  那時候,三口之家只有靠李樹園的父親打些零工來勉強度日。“這樣的生活究竟還有什麼意義,我真的是家裏的累贅吧!”多少個夜晚,李樹園輾轉反側,幾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此時他還不知道,人生的轉折即將出現,一個人即將扣響他的家門。

  1984年,楊軍從警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公安和平分局勸業場派出所。作爲一名新片兒警,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儘快熟悉自己轄區內的情況。通過和居委會主任的交流,他了解到轄區內有不少戶生活困難的家庭,決定挨家挨戶走訪。

  一個寒風刺骨的冬日,楊軍來到兆豐路,穿過狹長的小衚衕,來到了李樹園的家。還沒進屋,眼前的情景就已經讓楊軍感到擔憂,那間年久失修的小屋,在狂風中就像隨時都可能被吹倒。走進一間屋半間炕、幾乎難以落腳的小屋,楊軍看到,李樹園一家人正在吃午飯,清水煮白菜,蘸醬油,主食是窩頭。李樹園的母親有點兒不好意思:“別人家都能變着花樣改善伙食,我們沒錢,一日三餐都是這樣。但我們很知足了,畢竟還有個落腳的地方。他爸在外面打工,我和樹園在家糊點兒火柴盒,日子還算過得去。”

  通過和李樹園一家人聊天,楊軍瞭解到,李樹園雖肢體有殘疾,卻是一個特別好強的人,自學完成了高中課程,他的夢想是考取師範大學中文系,但最後因兩分之差名落孫山。

  聊了沒多久,楊軍轉身離開,立即去糧店、副食店買了米、面、油,送到了李樹園家中。第二天,他又拉來一車油氈、磚瓦,親自動手維修房屋,重新鋪了屋頂,加固了牆體。

  知道李樹園愛看書,楊軍特意爲他買來各類書籍,還利用下片兒的時間陪他聊天。時隔30年,回想起當年的往事,李樹園仍感慨不已:“常言道,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在我們一家身處困境的時候,是楊軍兄弟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匿名匯款30年未間斷

  李樹園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他要將這份真情記載下來。

  “楊軍兄弟的無私精神,滲透到了我們一家人生活的點點滴滴。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要以樂觀的態度直面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說感謝,談報恩,都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感動。是楊軍讓我知道了人間確有真情在!”

  從走進李樹園家的第一天起,楊軍的腦子裏想的就是如何讓這一家人擺脫困境,重新樹立對生活的信心。考慮再三,他決定每月從工資中拿出幾十元錢,貼補李樹園一家的日常生活。那個時候,對於一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普通民警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然而,當他把這幾十元錢送到李樹園面前時,卻被斷然拒絕。李樹園說:“兄弟,你爲我們一家付出了多少,我心裏都有數,你的收入也不高,再說了,我們家現在的生活也過得去,再給你增加負擔,我心裏真的過意不去!”無論楊軍怎樣勸說,李樹園依舊執拗,堅持己見,不改初衷。

  無奈之下,楊軍想出一個辦法,他假稱將李樹園一家的情況告訴了一個做生意的朋友,那位朋友主動提出,要每月資助李家幾十元錢。李樹園不相信,非要進行覈實,早有準備的楊軍讓自己的一個親戚“冒充”那個好心人,給李樹園打去電話。最後,李樹園終於同意收下這筆資助。

  從那時起,楊軍化名“楊一民”,每月給李樹園匯去資助款,從未間斷。隨着時間的推移,楊軍的匯款,從一開始的幾十元,到100元、200元、300元,30年從未間斷過。楊軍說:“當初想到化名爲楊一民,就是因爲我是一名民警,扶危救困是我的天職。幫助李樹園一家人走出困境,我責無旁貸!幫助李樹園一家這件事,除了我的妻子,別人都不知道。我想把這個祕密一直保存在心底。”

  他是困難家庭的主心骨

  時光荏苒,李樹園已經過了30歲。看着他的父母一天天衰老,楊軍心裏很着急:該幫樹園說門親事了,以後的日子需要有人來相互扶持才能走過!在楊軍和居委會主任的幫助下,來自河北省衡水市的蘇風良,走進了李樹園的生活。蘇風良是和前夫離婚後,帶着年僅6歲的兒子李強來天津的打工者。在好心人的撮合下,1990年的一天,李樹園與蘇風良成家,婚後又生下了小兒子李健。

  此時,蘇風良和李強的戶口問題遲遲不能解決,李樹園發了愁。這一天,他搖着輪椅來到楊軍家,拿出兩條煙和一瓶酒,對楊軍說:“兄弟,這些年全靠你的幫助,我纔能有這樣的好生活,不知道該怎樣感謝你。你弟妹和孩子的戶口一直解決不了,麻煩你再給幫幫忙吧。”楊軍生氣了,“樹園,你這是侮辱我,咱哥倆兒是嘛關係,別人不知道,你還不清楚?實話告訴你,弟妹和孩子的事我一直在想辦法,近期就會有結果!”通過楊軍的多方協調,不到一個月,蘇風良和李強的戶口問題順利解決了。

  “在我的生活中漸漸形成了一種慣性,無論大事小情需要解決,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楊軍兄弟,他是我們家的主心骨。雖然只是萍水相逢,但經歷了這麼多年風風雨雨,我們情比金堅。”

  30年來,楊軍的工作,從派出所調到刑警支隊,再從刑警支隊調到經偵支隊,但無論如何調動,他對於李樹園一家人的真情從未改變過。每年春節之前,楊軍都會帶着李強和李健到商場去買新衣服,聽說李健考上了市重點高中,楊軍毫不猶豫地承擔起孩子上學的所有費用。而且,通過多方協調,他還爲李樹園一家申請到了廉租房。看着一家人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後的那興奮樣兒,楊軍心裏很是欣慰。

  無私奉獻換回感恩之心

  “說實話,我當初伸出援手,是出於一名民警的責任,但我漸漸地發現,對有困難的人做出力所能及的幫助,能讓自己的內心如此溫暖,如此踏實。”楊軍說。

  對於楊軍多年以來的深情厚誼,李樹園一家心存感激。2006年,李樹園的母親身患重病。彌留之際,老太太唯一的願望就是要見楊軍最後一面。當楊軍趕到醫院時,老太太一把抓住他的手,用盡力氣從口中擠出一句話:“今生我們欠你太多!”短短几個字,令在場的所有人都流下眼淚。

  爲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一次,李樹園寫了一封感謝信,搖着輪椅前往和平分局,想把感謝信親自交到分局領導手裏。正巧,他在分局門口碰見了楊軍。弄清楚李樹園的來意後,楊軍說:“我從未想過你要如何報答我,我最想看到的是你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原因很簡單,從踏進那間8平方米的小屋開始,我就把那裏當成了自己的家!”就這樣,樹園被楊軍“轟”了回去。

  李樹園久久不能釋懷,又撥打了廣播電臺的熱線,通過電波,深情地講述了楊軍對他一家人30年的幫助與關懷。他哽咽着說:“楊軍兄弟,你對我們一家人的恩情,我知道無論自己怎樣做,今生今世也報答不完。你說過,自己只求耕耘,不問收穫,但我不能漠視你爲我們付出的一切。好兄弟,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大愛無聲,楊軍用自己的一顆心感動着李樹園一家人,踐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誓言。

 
稿源:天津日報  編輯:洪濤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n¤H¤u§@«ÇÄ~Äò¼i¦æ©Ó¿Õ Åý¦Ñ¤H¡y³»¤W¥Í½÷¡z
¡P¡yÄҫءϦ@«Ø¡z ¥Î³Ò°Ê¦½¤ô­P·q³Ò°Ê¸`
¡P¦uÅ@¥Í©R ¡yÂå¡z¤£®eÃã
¡P¥@¬ÉŪ®Ñ¤é «C¦~¹Ú·Q®a§ÓÄ@ªÌ¨«¶i¤Ñ¬z¹Ï®ÑÀ]
¡P°·±d«ÅÁ¿¶i®Õ¶é ¬°°·±d¦¨ªøÅ@¯è
¡P«C¦~¹Ú·Q®aªo«°­º¨q ¤G¸¹°|¤p¾Ç®v¥ÍÅý·R´­¦|
¡@¡@ºë¯««Ø³]¶i¦æ®É¡@¡@¡@¡@¡@¡@¡@¡@¡@¡@¡@¸Ô²Ó>>
¡P2024¦~¥þ°ê¤­¤@³Ò°Ê¼ú©M¥þ°ê¤u¤H¥ý¾W¸¹¦W³æ¥XÄl ¤Ñ¬z³o¨Ç¶°Åé©M­Ó¤HÀò¼ú
¡P¤H¥Á¤é³øŪªÌ¨Ó«H¡G±N¤å©ú¾i¤ü¸¨¨ì¹ê³B
¡P«°ºÞ«C¦~¡A§Aªº«C¬K¤£¤@young
¡Pºî¦X°õªk±^¦ì½m§L¨t¦C¬¡°Ê¤§Âù·s½g
¡P½Ã¬zºaÄ£¡P¤Ñ¬zÀØ®ü¾·~¾Ç°|³v¹Ú¬P¤õ¹Î¶¤¶}®i¡y¥©¤â¼z¤ß µ·ºô¶Ç±¡¡z¯q¦Ñ§ÓÄ@ªA°È¬¡°Ê
¡P¤Ñ¬z¦n¤H¡y²Ï°ï¡z¾i¦ÑªA°È¤¤¤ß µó¹DÁ|¿ì¤½¯qªA°È¡y¤p·L¥«¶°¡z
¡P¬ö©À¤Ñ¬z¥«Ãö¤u©e¦¨¥ß¤T¤Q©P¦~º[¡y¤­·R¡z±Ð¨|°}¦a«Ø³]±À°Ê·|ij¥l¶}
¡P¨C¤é·s³øµû½×¡G¤pªø°²¶}±Ò ¦pªá¦b³¥·Å¬X¼ö¯P
¡P¦±³Í¡G½î¦æ±Ð¨|®aºë¯« ű´N®v¤j¨ô¶V¨|¤H¤§¸ô
¡P©ó²Q¬Ã¡G¥Í¬¡¥Ã»·¥Rº¡¶§¥ú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