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 天津日報 > 津門好人榜
社區“義務律師”與他的“調解工作室”
2015-01-29 18:13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賈維義爲社區居民做法律諮詢

  2014年12月底的一天下午,記者在河北區江都路街如皋里社區居委會“老賈調解工作室”見到了賈維義。這位已經81歲高齡的老人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精神矍鑠,說話條理清晰。

  大約4點左右送走最後一批來訪的羣衆,賈維義一邊兒整理好手上的案件材料,一邊兒對記者說,過去還有一部“法律熱線”,社區發放的“法律服務便民卡”以及公告欄的“通知”上都會寫上這部熱線的電話號碼,但如今熱線已經不接了,“耳朵不行了,即使帶着助聽器電話裏的聲音也聽不太清。有時有人打來電話,我也只能告訴對方有時間最好週六來居委會,我當面給解答。”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司法幹部、人民律師、人民調解員,賈維義雖已退休20年,但爲人民服務的職責卻從未間斷。從2006年至今,他每個週六上午都義務爲居民提供法律諮詢,9年來已服務近兩千人次,舉行義務普法課程百餘場,被稱爲社區“義務律師”和“義務普法員”。他的這份熱情也帶動了很多年輕的法律工作者,跟隨他一起走上了這條普法道路。

  “羣衆小法庭”調解鄰里糾紛

  2006年,賈維義從政法系統退休,但仍繼續做律師工作。他在思考一個問題,是在家好好休息、安度晚年,還是繼續發揮個人專長爲社區奉獻自己的餘熱?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將晚年生活投身到社區公益事業中,爲大家提供法律服務。那一年,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由於羣衆的信任,他被選爲兼職委員,主抓議事會工作。雖然律師工作並不輕鬆,但羣衆的信任、領導的支持和居委會其他成員的協作,使他決心一定要做好這項新工作。

  說到賈維義解決的第一場“糾紛”,要追溯到2003年12月,江都路派出所打算成立一個羣衆性的調解組織,幫民警們一起處理民事糾紛。有幾十年法律工作經驗的賈維義成了這個被大家親切稱爲“羣衆小法庭”的成員之一。住在同一層樓的兩位鄰居老張和小李平日裏因爲生活瑣事衝突,隔閡越來越深。有一次,兩人又面對面爭吵起來,越吵越激烈,動手打了起來。年紀較大的老張隨手撿起腳邊的磚頭砸向小李,年紀輕身手靈活的小李躲開了。小李不甘示弱,撿起那塊險些砸到自己的磚頭,徑直拍到了老張腦袋上。老張被砸傷住進醫院,兩人的糾紛也鬧到了派出所。老張向小李索要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共計四萬多元,小李覺得不合理,始終拒絕賠償。民警調解了兩個多月,一直沒能解決。於是,這個案子便被轉到“羣衆小法庭”。

  賈維義瞭解案情後發現,老張索要的賠償並不合理。他找到老張,“你要什麼賠償,就得拿出相應的證據,哪些沒有證據,哪些錢就不能給你。你索要精神損害賠償一萬多元,你這個事不屬於受到不法侵害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損,這個錢一分沒有;你要營養費五千多元,住院補助一天30元,住半個月,只能給你450元。”老張拿出一厚沓打車票,要求賠償看病的交通費,賈維義仔仔細細翻開老張的病例記錄,根據從老張家到醫院路程的遠近,一天一天詳細覈對。一項項細緻的檢查和評判之後,賠償金從四萬多降到了八千多。面對嚴謹的法律條文,老張只好認同,小李也痛快地交出了賠償金。這場持續兩個多月的糾紛案件,最終在“羣衆小法庭”兩次調解後得到了有效解決。派出所既沒因此事佔用太多警力,鄰里間雞毛蒜皮的小糾紛也沒鬧上法庭,避免了事件雙方更多精力和財力的損耗。

  在處理家庭矛盾和鄰里糾紛中,賈維義一直告訴大部分來訪居民,不打官司比打官司好,能不打儘量別打。有的羣衆不懂法,爭吵起來就要打官司,不僅給司法部門增加了辦案壓力,也不利於日後的相處。通過他的調解,安撫了當事者的情緒,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起到了促進和諧的作用。

  義務法律諮詢日提供免費法律指南

  賈維義一直認爲,如果家庭不和美,鄰里不和睦,社區就不能和諧。社區是社會和諧和穩定的根基。所以,從2006年開始,他牽頭在江都路街如皋里社區開設了“週六義務法律諮詢日”,除了如皋里社區的居民,江都路其他六個社區的居民也聞訊而來,諮詢的問題涉及房屋、婚姻、撫養、贍養、拆遷、財產等二十多項。

  在電視節目裏,我們常看到兒子起訴母親,弟弟起訴哥哥的事情,其中大多是由房屋糾紛引發的法律案件。這些情況也真實地出現在賈維義接待的羣衆諮詢中。廉江裏一居民母親病故,兄弟姐妹因遺產問題互不相讓,找到居委會,又報了警,派出所出警也未能解決問題。賈維義瞭解情況後,分頭找到兄弟姐妹們談話,通過講解《繼承法》等相關法律,幾個月互不相讓的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駐江都路街的消防隊擴建車庫,緊鄰消防隊的一戶居民怕影響自家採光,不同意消防隊擴建車庫,雙方產生糾紛。街辦事處領導找到賈維義請求幫助解決。賈維義接待了當事人,從下午一直談到晚上,通過向當事人進行政策和法律的宣傳教育,當事人表示不再阻止消防隊擴建車庫,歷時半個月的矛盾糾紛得到有效解決。

  濱海新區的居民王某,通過廣告和某科學院一個下屬單位簽訂了養兔協議,建廠房、買設備、進兔種、買飼料共投入了人民幣七萬餘元。那家單位答應負責進兔種,如果兔子發生疾病,會在24小時內及時派人給予治療,兔子長成後由那家單位負責銷售。王某購買兔種不久後,兔子發生疾病,他趕緊聯繫那家單位,但對方並未在24小時內趕來,導致兔子全部死掉,王某損失十多萬元。王某生活並不富裕,他一紙訴狀把該單位告上法院,沒料到法院判決後,該企業卻已註銷。王某多次到法院申請執行,得到的答覆是該企業已註銷,無法執行。

  後經某法院法官介紹,王某找到了賈維義。賈維義幫王某做了調查,經工商部門查訪,某科學院下屬單位雖已註銷,但科學院作爲上級單位應承擔連帶責任。他叫王某拿着新的材料再去找到原審法院,最後幫他追回了15萬元經濟損失。

  “老賈調解工作室”幫人打開心結

  2013年,在江都路街和司法局的共同指導幫助下,如皋里社區成立了“老賈調解工作室”。隨着越來越多的居民得到法律幫助,一傳十,十傳百,甚至有北京人也遠道而來找賈維義諮詢法律問題。

  來“老賈調解工作室”進行法律諮詢的人,都是遇上了難事兒,焦躁、沮喪、絕望的情緒難免會在交談中不經意地表露出來。發現對方情緒不對時,賈維義便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同時兼顧起法律顧問、糾紛調解員和心理疏導師的三重身份。王成(化名)和徐芳(化名)組成再婚家庭,婚後育有一子一女。王成和前妻的女兒王小成(化名)一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從未和父親一家有過任何往來,對繼母也有很多不滿。王成過世,繼母徐芳找到王小成商討房補金簽字一事,因長期積怨,王小成拒絕見面,更不想談這件事。雙方態度都非常強硬,甚至想要訴訟。

  經人介紹,徐芳找到“老賈調解工作室”,希望賈維義能幫忙解決。工作室人員分別找到徐芳和王小成,告知雙方相關繼承法的法律規定,並多次溝通和進行心理疏導。賈維義對王小成說,雖然徐芳和你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你父親生病到過世都是她和其他子女在照料,也是盡到了責任。徐芳也表示,她今後會像對待其他子女一樣對待王小成。聽到徐芳的態度有所轉變,王小成打開心扉,對工作人員傾訴了積壓多年的真心話。王小成和繼母徐芳到公證處辦理了相關事宜,徐芳給了王小成應得的份額,雙方非常滿意,破裂的關係逐漸緩和。“老賈工作室”不僅幫助她們解決了法律糾紛,還幫她們解開了心結。

  有時候,一次法律諮詢需要很長時間,爲了給對方講解清楚、分析明白,同樣的話要重複很多遍。賈維義曾接待過一位七十多歲的空巢老人艾某。艾某說,自己原來在一家街辦廠工作,1994年離職,廠裏給了她2000元錢,而其他人退休時得到的待遇都比她好,她想不通。賈維義詳細瞭解情況後,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當時政策規定,耐心進行了解釋,講到難以理解的部分,賈維義細心地舉例子、打比方,想方設法把生澀的法律條文變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故事,終於幫老太太解開了心中的疙瘩。

  多年以來,賈維義還堅持着一個細節——把每件諮詢的時間、姓名、具體情況都要完整地記錄下來,編輯成冊,能當場答覆的絕不推後,能當面調解的儘量調解,打不贏的官司就直接告訴來訪者不要起訴。對諮詢、調解後結果不明確的案例,他也會一次次打電話回訪,瞭解調解結果或再次調解。

  多渠道開展普法講座

  在賈維義的幫助下,不少家庭破鏡重圓,鄰里由糾紛重歸互敬互愛。大家爲了表達謝意,給賈維義送禮品作爲答謝,賈維義立下家規,家裏人誰也不許收東西,誰收的誰給人家送回去。

  多年來,賈維義先後到河北區增產道小學、一號路小學、金沙江路小學、第七十八中學,爲學生講法制課三十餘次,聽衆累計達萬餘人次;在增產道小學、第七十八中學等多所中小學進行義務法律諮詢,被多所中小學聘請爲法制教育輔導員和法律顧問。通過開展法制宣傳服務活動,解決了許多困擾師生們的涉法問題,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開展多種形式的普法教育講座時,賈維義從來都不是生硬地講法律,而是根據國情和自己接觸的實際案例爲羣衆講解。“我發現日常生活中不懂法律的人和現象很多,舉個例子,很多人不知道只有原產權人死亡後,子女才能繼承,很多父母還活着呢,子女就說繼承了。還有,公產房是歸屬於國家的房子,居住人不能立遺囑,這是不合法的。”這些看似簡單的常識,很多老百姓並不瞭解,這也更讓賈維義意識到普法的重要性。

  於是,他先後在江都路街如皋裏、樂山裏、衡山裏等七個社區居委會,新開河街、王串場街、望海樓街,紅橋區龍禧園社區,河東區華泰里社區等地進行了《婚姻法》《青少年保護法》《老年法》《繼承法》等相關法律講座154場,受衆多達兩千餘人,併到市、區電視臺、電臺的相關節目中爲觀衆、聽衆進行專題講座。已經81歲高齡的賈維義表示,在有生之年,他仍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爲創建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稿源:天津日報  編輯:宋文婧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n¤H¤u§@«ÇÄ~Äò¼i¦æ©Ó¿Õ Åý¦Ñ¤H¡y³»¤W¥Í½÷¡z
¡P¡yÄҫءϦ@«Ø¡z ¥Î³Ò°Ê¦½¤ô­P·q³Ò°Ê¸`
¡P¦uÅ@¥Í©R ¡yÂå¡z¤£®eÃã
¡P¥@¬ÉŪ®Ñ¤é «C¦~¹Ú·Q®a§ÓÄ@ªÌ¨«¶i¤Ñ¬z¹Ï®ÑÀ]
¡P°·±d«ÅÁ¿¶i®Õ¶é ¬°°·±d¦¨ªøÅ@¯è
¡P«C¦~¹Ú·Q®aªo«°­º¨q ¤G¸¹°|¤p¾Ç®v¥ÍÅý·R´­¦|
¡@¡@ºë¯««Ø³]¶i¦æ®É¡@¡@¡@¡@¡@¡@¡@¡@¡@¡@¡@¸Ô²Ó>>
¡P2024¦~¥þ°ê¤­¤@³Ò°Ê¼ú©M¥þ°ê¤u¤H¥ý¾W¸¹¦W³æ¥XÄl ¤Ñ¬z³o¨Ç¶°Åé©M­Ó¤HÀò¼ú
¡P¤H¥Á¤é³øŪªÌ¨Ó«H¡G±N¤å©ú¾i¤ü¸¨¨ì¹ê³B
¡P«°ºÞ«C¦~¡A§Aªº«C¬K¤£¤@young
¡Pºî¦X°õªk±^¦ì½m§L¨t¦C¬¡°Ê¤§Âù·s½g
¡P½Ã¬zºaÄ£¡P¤Ñ¬zÀØ®ü¾·~¾Ç°|³v¹Ú¬P¤õ¹Î¶¤¶}®i¡y¥©¤â¼z¤ß µ·ºô¶Ç±¡¡z¯q¦Ñ§ÓÄ@ªA°È¬¡°Ê
¡P¤Ñ¬z¦n¤H¡y²Ï°ï¡z¾i¦ÑªA°È¤¤¤ß µó¹DÁ|¿ì¤½¯qªA°È¡y¤p·L¥«¶°¡z
¡P¬ö©À¤Ñ¬z¥«Ãö¤u©e¦¨¥ß¤T¤Q©P¦~º[¡y¤­·R¡z±Ð¨|°}¦a«Ø³]±À°Ê·|ij¥l¶}
¡P¨C¤é·s³øµû½×¡G¤pªø°²¶}±Ò ¦pªá¦b³¥·Å¬X¼ö¯P
¡P¦±³Í¡G½î¦æ±Ð¨|®aºë¯« ű´N®v¤j¨ô¶V¨|¤H¤§¸ô
¡P©ó²Q¬Ã¡G¥Í¬¡¥Ã»·¥Rº¡¶§¥ú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