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您當前的位置 :溫暖天津文明風 > 今晚經濟週報 > 真情2014
天津故事2015:彰顯業界良心的“最美幼教”
2015-10-29 14:33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你還記得幼兒園裏曾經教過你的老師長什麼樣子嗎?你還記得她們是怎樣教你守規矩、學知識的嗎?正是因爲她們當年的啓蒙教育,讓我們一步步完成學業,步入社會。在人生的歷任老師中,幼兒園老師或許是最溫柔的、最和藹的,但也是最容易被淡忘的。本週“天津故事2015”欄目,記者帶您走進天津市河西區第21幼兒園,認識一位在幼教崗位教學28年的老師。她叫王燕,是“天津市最美幼兒教師”、“天津市首屆幼教師德標兵”、“天津市師德先進個人”、“幼兒喜愛的好老師”等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她和聲細語地講述將記者一下子拉回到曾經的童年時光。

  堅守這份最需良心的工作

  做一名幼兒園教師,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這是王燕人生中最大的追求。初中畢業後,她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取天津市幼兒師範學校。王燕告訴記者:“我們上學時,學生們對中專學校情有獨鍾,很多孩子都希望學到技能和本領,早日步入社會。”當年,幼師錄取分數遠遠高於高中校,這或許就是那個時代的特色。1987年,王燕幼師畢業後被分配到天津市河西區第21幼兒園,從此就紮下了根,一直在這裏堅守了28個春秋。

  河西21幼地處小海地居民區,1985年建園,當時面臨的問題是教師非常年輕。王燕上班第一天就被安排到了小班,做起了班主任,負責3週歲孩子的學習和生活。19歲,在我們看來她還是個孩子,而那一年她卻要照顧20多個更小的孩子,有一種大姐姐帶小弟弟、小妹妹的感覺。由於當時沒有師父親傳身授,王燕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實踐中加以摸索,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地成熟和成長。“那會兒最擔心孩子哭,一個哭接着就一片哭,我就要上前抱起孩子哄一鬨。哄的過程中,孩子和我變得愈發親近,那種感覺就是如今人們所說的成就感。”王燕回憶說。

  王燕坦誠地告訴記者:“幼教老師,尤其是小班老師,完全是‘良心工作’。”爲什麼會這樣說?她進一步解釋:“3歲的孩子往往不會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思,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看老師如何去引導、如何去管理。就拿吃青菜這件事來說,有些孩子挑食不愛吃青菜,如果老師依着他的性子來,你不吃我也不喂,孩子也不會去和父母講。但我想,青菜中富含的營養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吸收的,即便他不愛吃,我也要讓他去嘗試着吃,鼓勵加表揚,讓挑食的孩子逐漸對蔬菜產生興趣。還拿吃飯這件事說,班上20多個孩子,哪個孩子多喂一口,哪個孩子少喂一口,沒有一個量化的考覈標準,完全看老師的良心。我要確保我負責的孩子,把飯菜都吃乾淨,在輔助他們吃飯的過程中,教會他們自己吃飯,這就是良心。”

  王燕用“良心”定義自己的工作,這份動力源於她自己也是一位母親。王燕講述說:“當年我母親患有嚴重的心臟病,爲了讓老人在有生之年看到兒女成家,我早早地和愛人結婚,也做了媽媽。一邊照顧家人,一邊又要工作,女兒兩歲半我就把她送到了幼兒園。”雖然王燕自己是一位幼教老師,但她的孩子卻不能在她的身邊,因爲在幼教行業有這樣一條規定,孩子不能寄託在母親所在的幼兒園。每天7:15,王燕需要如約站在園門口等候孩子們的到來。爲了不遲到,她把自己的孩子提前送到幼兒園交給門衛幫忙照顧。作爲母親,她對女兒是虧欠的,但對於學生們卻滿是真情。王燕說:“做了母親,我更能理解母愛的偉大。你要像媽媽一樣去照看這些孩子,你的工作纔算做到位。”

  作爲一位照顧20多個孩子的老師,王燕從教第一天起,就樹立了“平等”的工作原則。對每一個孩子都一碗水端平,這是最起碼的底線。“3歲至上學期間,正是孩子長心智的關鍵期,作爲老師,利用三年的時間培養孩子的心態格外重要。比如有位小男孩剪了頭髮,我會誇獎他是一位小帥哥,緊跟着就有很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曬髮型’。作爲老師,就應該摸摸每一個孩子的小腦袋瓜,鼓勵他們,不能讓孩子感到孤立,要讓他們知道,班級是公平的,老師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平等的。”

  兩代人都是王老師的學生

  19歲從教,王燕說當年她是孩子們的大姐姐;隨着時間地推移,當她做了母親後,孩子們視老師如媽媽;時間飛逝,當年她帶過的第一批孩子如今已步入而立之年,成了家,有了娃。娃娃又送到了王老師身邊,媽媽的身份也升格到了“奶奶”。

  王燕說:“我當年教過的第一批孩子中,有兩位學生的孩子也在我們園裏。記得開學那天,一位很壯的爸爸領着自己的孩子來到幼兒園,見到我之後很驚訝,他特意走到照片牆上加以確認,而後走到我面前大聲地喊一聲:王老師!”細細端詳,

  王老師的腦海中找尋着對這位父親的記憶。沒錯!這是王老師帶過的第一批學生,她陪伴了他們三年的童年時光。“嚯!當年的小胖子,現在都當爸爸了!你看兒子跟你長得一模一樣,簡直‘大小號’。”王老師面對學生開着玩笑。

  是啊,翻翻當年的畢業照,那個天真可愛的小胖子如今已經步入社會,成家立業。當他們的娃娃到了入托的年齡,當年的老師依舊在幼兒園裏堅守着這份最富童真的職業。望着自己的學生,王燕不忘囑咐兩句:“你這年紀輕輕的,該減減肚子了。”學生笑着對王老師說:“我是您一手帶大的,從小就這麼胖,一直沒瘦下來過。”一問一答,師生間一下子拉近了距離,迅速把話題轉入了30年前。

  歲月變遷,老師看着學生長大了,學生看着老師變老了。新一代的孩子比起他們的父親,無論是信息量儲備,還是智商的拓展,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王燕說:“父子一對比,就能比出時代的發展。”

  當年給孩子們播放故事的設備是錄音機和磁帶的組合,若是孩子在下面竊竊私語,老師會把磁帶暫停說:“你們看!你們一說話,錄音機就壞了,大家安靜些聽故事。”隨後,孩子們便會安安靜靜地,唯恐錄音機再“壞”了。而今,這一招早已不奏效,每天午睡醒來,孩子們會主動向老師提出:“老師!請您用電腦給我們播一段《小蘋果》吧,《最炫民族風》也行。”那些男孩子更加關注瑪莎拉蒂汽車的操作性能,飛機、坦克的作戰能力等等。

  “作爲一名幼教老師,我深感壓力,必須要主動去學習,才能跟上孩子的節奏。比如那天孩子們問我,瑪莎拉蒂汽車多少錢一輛,一下把我問住了。於是我在課堂中,就給孩子們留了一道家庭作業,上網去查一查這輛汽車的價格。通過這樣一項作業,既彌補了老師的知識點,也能讓孩子從中對數字產生興趣,一舉兩得。”王老師介紹說。

  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

  我們經常說:老師像媽媽一樣,而老師如果真做得到像媽媽一樣,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

  幼兒園裏有一位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姑娘,媽媽是一位高級白領,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平日裏接孩子晚點,會提前電話拜託老師。王老燕一直等着孩子媽媽的到來,親手把孩子交到她手裏才放心。可那天電話中,這位媽媽說:“王老師,廈門總部臨時有急事,我必須馬上飛到廈門去,處理完這件事至少要四五天。現在最擔心孩子誰來照顧?”王老師二話沒說,直接承擔起了這份責任:“孩子跟我回家吧,家裏有我女兒陪伴她。”幾天裏,每天王老師帶着小姑娘上班,放學把小姑娘接回自己家。幾天下來,小姑娘竟然對王老師家產生了依依不捨的情感。當她的媽媽接她回家時,小姑娘卻想在王老師家多住上幾天,抱怨起媽媽:“你怎麼這麼快就處理完工作了?”

  一位爸爸晚上要應付酒局,趕到幼兒園已是深夜,王老師就這樣一直陪着孩子。見到這位父親醉醺醺的樣子,王燕沒有把孩子交到他手中,而是將孩子帶到了自己的家。第二天,這位父親見到王老師,又是道歉又是感謝。

  社區裏有很多外來務工子弟,按照規定他們無法被安排到國辦幼兒園,爲了彌補這份遺憾。王老師帶着自己的學生與務工子弟展開聯誼,主動邀請他們走進幼兒園體驗生活。見到一些孩子動作不協調,她將統合訓練設備搬到了社區,讓孩子們共享。每逢節日,孩子們走進養老院,爲老人表演節目,老少包糉子、包月餅,其樂融融。

 

掃描關注天津文明網微信

掃描下載志願天津APP

 
稿源:今晚經濟週報 藍刊  編輯:宋文婧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C¦~¹Ú·Q®a¤­¥|¹Å¦~µØ¬¡°Ê¶êº¡¸¨¹õ
¡P«C¦~¹Ú·Q®a«D¿ò"¤Ö¦~»¡"¨t¦C¬¡°Ê¤§¦Ñ«°´[«D¿ò
¡P«C¦~¹Ú·Q®a§ÓÄ@ªÌ¨«¶i¤Ñ¬z¹Ï®ÑÀ]
¡P·N¦¡­·±¡µó¤Wªº¡y·¬¸­¬õ¡z
¡P¦n¤H¤u§@«ÇÄ~Äò¼i¦æ©Ó¿Õ Åý¦Ñ¤H¡y³»¤W¥Í½÷¡z
¡P¡yÄҫءϦ@«Ø¡z ¥Î³Ò°Ê¦½¤ô­P·q³Ò°Ê¸`
¡@¡@ºë¯««Ø³]¶i¦æ®É¡@¡@¡@¡@¡@¡@¡@¡@¡@¡@¡@¸Ô²Ó>>
¡P¤Ñ¬z´CÅéµû½×¡G³o¨Ç®Ñ©±¬°¤°»ò¡y¬õ¡z
¡P¤Ñ¬z´CÅéµû½×¡G¬°¤@³õºt¥X ©b­u¤@®y«°
¡P¤Ñ¬z´CÅéµû½×¡GªÅ¥]ªº¤£¶È¬O¥~½æ ÁÙ¦³¨}¤ß
¡P¤Ñ¬z´CÅéµû½×¡G©ç·Ó°Z¯àª§·í¡y¥Ç¸o¶ûºÃ¤H¡z
¡P¤¤°ê¤å©úºôµû½×¡G¤å©ú¹ê½î¹qµø±MÃD¤ù¡y­È±o¬Ý¡z
¡P¤¤°ê¤å©úºôµû½×¡G±À°Ê¹A§øºë¯«¤å©ú«Ø³]¤£Â_±j°_¨Ó
¡P¤Ñ¬z·s´N·~§ÎºA³Ò°ÊªÌªº¤­¤@ÃÙºq
¡P[µøÀW]¤Ñ¬z¡G³¯±Óº¸­uªe¦è°Ï½Õ¬ã
¡P¤Ñ¬z´CÅéµû½×¡GÅý´º©ó«È ¬°«°¥«®È´å²K±m
¡P¤Ñ¬z¦è«C°ÏºëªZÂí¡G¡y¬B¯îºC¶]¡z¸ÑÂê¤å©ú·s«º¶Õ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