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您當前的位置 :溫暖天津文明風 > 今晚經濟週報 > 真情2014
天津故事2015:知恩圖報的鄉村理髮師
2015-11-12 15:37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家住本市津南區雙河橋鎮的葛汝森,年幼患上小兒麻痹症導致殘疾,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葛汝森一家四口人中,三位是殘障人士,一家人靠政府的低保金度日。每天他除了要照顧妻子、兒子外,還要拖着並不靈巧的雙腿從事志願者服務工作。他憑藉自己會理髮的技能,免費爲殘疾人、社區老人理髮30多年,他說:“希望靠自己的努力爲社會多做一些事情,以感謝社會對自己家庭的關心。”本週“天津故事2015”欄目,記者就來到了雙河橋鎮社區辦,見到了這位樂觀生活、知恩圖報的好人,聽他講述自己的志願者故事。

  他最懂殘疾人的艱難

  採訪伊始,葛汝森遞給記者一張名片,名片上寫着,他是津南區雙河橋鎮殘疾人聯合會的信息員。這樣一個職務,主要從事哪些工作呢?葛師傅告訴記者:“我的工作就是把政府對殘疾人的福利政策及時傳遞下去,然後再將殘疾朋友的需求整理,上報給鎮、區及市裏。信息員就是要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雙河橋鎮下轄16個自然村,共有殘疾人1000多人,以肢體殘疾爲主,同時還有部分智力障礙和視力障礙人士,把這1000多人的事情辦好,就是葛汝森的工作。

  走村串巷做工作,葛汝森的確不容易,因爲他自身就是一位肢體殘疾人。年幼患上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無法走路。那時父親用自行車推着他到市裏扎針灸,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左腿幾乎能夠站立行走了。但當年由於家庭經濟狀況窘迫,沒有繼續下一步的治療,如今右腿出現了萎縮症狀。葛汝森每次行走都要靠着手臂的力量,給腿一點勁兒,才能艱難地邁開腳步。到了下雨陰天,從腰到腿都是麻木的。採訪當天,津城遭遇冷空氣突襲,記者握着葛師傅的手發現,左手挺熱乎,而右手卻是冰涼的。他告訴記者:“還是血液流通不暢,我儘量練着用左手幹活,現在右手幹活兒太吃力了。”

  促使葛汝森要爲殘疾人服務的緣由,則是一次自己遭遇的經歷,當感到無助之時,他才知道殘疾人是多麼需要有人關懷。

  幾年前,葛汝森一位朋友打來電話,約他去剪頭髮。朋友也是一位殘疾人,家住東麗區。葛汝森駕駛着自己的助力三輪車,沿着村間小路走着。剛剛下過雨,路面泥濘不堪,車軲轆一下子就陷在了泥裏,無論怎麼加大油門,軲轆都是幹打滑不前進,這可着實急壞了葛汝森,當時他特別盼望能有人幫他推一把。此刻一位年輕人路過,葛汝森求他幫忙,而得到的卻是一句冷冰冰的回覆:“不行,我肩胛骨還疼呢!”又過了一會兒,一位衣着乾淨的女子走過,葛汝森猶豫了半天張口相求,但女子連頭都沒回。孤單、無助的情緒籠罩心頭。正在這時,他面前出現了一位手拄雙柺的老人。老人主動上前詢問:“車陷泥裏了?來!我給你使把勁!”老人一邊架着雙柺,一邊用力,葛汝森一給油門,車就這樣開出了泥沼。把車停好,葛汝森上前感謝,那一刻他心裏特別不是滋味:“老人拄着雙柺,給了我一把力。由此看來,殘疾人是多麼需要有人幫一把啊。只有真正經歷過那樣的艱辛,才能理解這份需求。”

  這份經歷也讓葛汝森將助人爲樂作爲自己的信條。騎助力車這麼多年,對車早已頗有研究,誰家的摩托車壞了,車胎紮了,只要一個電話,葛汝森就帶上行李和纜繩去應急救援。誰家要租房、要售房,只要把信息告訴給他,他便會盡力去推薦。“這些是我力所能及的,能幫人一把就幫人一把。”葛汝森說。

  他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理髮師

  名片的背面寫着這樣一行字:爲殘疾朋友免費理髮,同時括號中還寫清:也可上門服務。沒錯!葛汝森是一位理髮師,而且是持證上崗的專業理髮師。說起從事理髮這門行業,故事又得從年輕的時候說起。

  “小的時候,我們家的條件不好,周圍的鄰居都幫襯着我們家。當時就想着做點什麼事能回報大家呢?那會兒在農村,理髮是件挺難的事,就是最簡單的小平頭,想剪都得等剃頭師傅進村。那時候我就想,不行我也來來,讓村裏人想剃頭的時候就能剃。”葛汝森回憶說,“起初我就拿我們家老人、兄弟練手,家裏人也不講究頭型,只要剃短了就行,我一邊練手一邊摸索。”時間久了,平頭理的不錯,但村民中開始講究起了髮型。葛汝森說:“那會兒報紙上有美髮學校的招生廣告,我惦記着去學,但一想到學費,我就把念頭放下了。而接下來便開始了‘偷手藝’。”

  走進理髮店,葛汝森總是謙讓地讓別人先剪,他要在等待的過程中偷學手藝。學會了,回家就拿家人實際操練,有了先前的基礎,加上偷學的手藝,葛汝森理髮師的名聲算是在村裏叫響了。就連20多裏地外的村民都跑到雙河橋鎮,找葛汝森理髮。30多年裏,他從手動推子到電動推子,各種理髮工具都備齊,但卻沒有找客人收取過理髮費。

  從2010年開始,由葛汝森等人發起的殘疾人志願服務隊成立,這個團隊9人中,幾乎都是有着不同傷殘程度的殘疾人,他們每月的25日會定期走進養老院,爲老人們義務剪髮。葛汝森介紹說:“5月25日是我們津南區的愛心慈善日,因此我們的定期服務日安排在每月的25日。到了這一天,我們手提着工具,搭乘公交車前往養老院做義工。每天早上8點開始剪髮,一直到中午12點,這段時間可以爲60多位老人理髮。”

  在養老院裏,每到25日,老人們就按捺不住盼望的心情,早早地坐在大廳裏,等待着理髮師們的到來。望着老人舊貌換新顏,滿面春風,理髮師們的臉上也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他們一家人過得不容易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葛汝森一家四口人中,有三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他自身肢體殘疾,他的愛人前些年出現了精神障礙,如今連吃飯都需要人哄,體重已掉到100斤。22歲的兒子智力障礙,每天需要手把手地教給他一些生活的技能。對於這個家庭而言,生活不能不說舉步維艱。

  在這樣的家庭中主持事務,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葛汝森告訴記者:“我需要爲我的家庭負責,雖然愛人、孩子都有殘疾,但他們不應該是我的負擔,我也不能把他們當做負擔。那句話不是說:不拋棄、不放棄,這就是我面對這個家庭的態度。”

  葛汝森介紹,家中的生活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的低保金。對此,他說:“逢年過節,鎮裏的領導就會走進我家,送來慰問品。每月政府給的低保金都能拿到,對於我們家來說,沒有太高的生活需求。哥們兄弟給你錢,給一個月給兩個月,那是情義,而政府每月按時發放給我們低保金,我卻沒有給社會做些什麼。”

  採訪中,葛汝森說了這樣一句話,讓記者爲之感動,他說:“我一直認爲:身殘心不能殘,我應該力盡所能,爲弱勢羣體做些事情,以此來感恩社會。我具備理髮的技能,我還有爲殘疾人奔走的能力,那麼我就應該出這樣一份力。我內心深處一直想,如果我今天的努力和付出能夠感動上天,希望來世我的家人都是健康的……”

  【故事講述者】

  “妻子病症加重,需要有人長期陪伴。兒子的智力障礙,需要有人來看管。面對這樣的處境,是政府、民政部門和慈善協會向我伸出援手,使我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社會的關懷,觸動了我的心靈深處,同時也激起了我回報社會的決心。”——摘自葛汝森的年度總結報告

  作爲殘疾人,他們是我們社會中最需要人去關愛的羣體。但葛汝森得到社會關愛的同時,卻不等不靠,他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社會,這份知恩、感恩、報恩的情懷是一種境界。每一次提着10多斤重的理髮箱,艱難地邁着步伐走到殘疾人家庭中,這都像是一種修行。我們盡力去探求葛師傅的內心世界,但我們知道,他的內心充滿大愛,而大愛無疆。

 

掃描關注天津文明網微信

掃描下載志願天津APP

 
稿源:今晚經濟週報 藍刊  編輯:宋文婧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C¦~¹Ú·Q®a¤­¥|¹Å¦~µØ¬¡°Ê¶êº¡¸¨¹õ
¡P«C¦~¹Ú·Q®a«D¿ò"¤Ö¦~»¡"¨t¦C¬¡°Ê¤§¦Ñ«°´[«D¿ò
¡P«C¦~¹Ú·Q®a§ÓÄ@ªÌ¨«¶i¤Ñ¬z¹Ï®ÑÀ]
¡P·N¦¡­·±¡µó¤Wªº¡y·¬¸­¬õ¡z
¡P¦n¤H¤u§@«ÇÄ~Äò¼i¦æ©Ó¿Õ Åý¦Ñ¤H¡y³»¤W¥Í½÷¡z
¡P¡yÄҫءϦ@«Ø¡z ¥Î³Ò°Ê¦½¤ô­P·q³Ò°Ê¸`
¡@¡@ºë¯««Ø³]¶i¦æ®É¡@¡@¡@¡@¡@¡@¡@¡@¡@¡@¡@¸Ô²Ó>>
¡P¤Ñ¬z´CÅéµû½×¡G³o¨Ç®Ñ©±¬°¤°»ò¡y¬õ¡z
¡P¤Ñ¬z´CÅéµû½×¡G¬°¤@³õºt¥X ©b­u¤@®y«°
¡P¤Ñ¬z´CÅéµû½×¡GªÅ¥]ªº¤£¶È¬O¥~½æ ÁÙ¦³¨}¤ß
¡P¤Ñ¬z´CÅéµû½×¡G©ç·Ó°Z¯àª§·í¡y¥Ç¸o¶ûºÃ¤H¡z
¡P¤¤°ê¤å©úºôµû½×¡G¤å©ú¹ê½î¹qµø±MÃD¤ù¡y­È±o¬Ý¡z
¡P¤¤°ê¤å©úºôµû½×¡G±À°Ê¹A§øºë¯«¤å©ú«Ø³]¤£Â_±j°_¨Ó
¡P¤Ñ¬z·s´N·~§ÎºA³Ò°ÊªÌªº¤­¤@ÃÙºq
¡P[µøÀW]¤Ñ¬z¡G³¯±Óº¸­uªe¦è°Ï½Õ¬ã
¡P¤Ñ¬z´CÅéµû½×¡GÅý´º©ó«È ¬°«°¥«®È´å²K±m
¡P¤Ñ¬z¦è«C°ÏºëªZÂí¡G¡y¬B¯îºC¶]¡z¸ÑÂê¤å©ú·s«º¶Õ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