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報 2025年11月3日 第05版
規劃錨定航向,新程再續華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重要原則、主要目標、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對“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為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擘畫宏偉藍圖、指明前進方向。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以歷史主動精神把握發展規律和大勢,積極識變應變求變,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的發展藍圖變為美好現實,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不斷開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局面。
一、承前啟後:“十五五”是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的接續奮斗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程接著一程的砥礪行進。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十五五”時期是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承上啟下、奠定基礎的五年。《建議》對“十五五”時期的定位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這更加要求我們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在接續奮斗中贏得戰略主動,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1.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和獨特優勢。理論指引規劃,規劃引導實踐。五年規劃是對未來五年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和科學實踐的超大系統社會工程,通過將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將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統一起來,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充分釋放中國之治的突出優勢。五年規劃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不斷探索形成的成熟定型的治國理政方式,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2.“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並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機銜接,這是尤為關鍵的一步。“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規劃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啟航規劃,必須開好局、起好步。五年來的發展歷程極不尋常、極不平凡,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掌舵領航,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實現良好開局。
3.“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要“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我國通過實施“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個五年規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兩步走”戰略安排的第一步。“十四五”時期是第一個五年,已經打下堅實基礎,實現良好開局。“十五五”時期正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五年,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節點,在工作上要求我們做到夯實基礎、全面發力。正是基於此,《建議》指出,“十五五”時期“要鞏固拓展優勢、破除瓶頸制約、補強短板弱項”“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從而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行動指引:牢牢把握“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
思想引領方向,使命凝聚力量。《建議》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必須遵循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六個堅持”重要原則。這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綜合考慮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要求和未來五年我國發展大勢提出來的,要深刻領會其豐富內涵,從而更好推動引領發展實踐。
1.深刻領會“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十五五”發展作出戰略指引。從其內涵要義和創新觀點來看,既講清楚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又明晰“兩個大局”的戰略取向,既指明發展路徑,詮釋發展的主題、動力、目的和保障,又給出目標指向,以“決定性進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從量變到質變取得新突破。
2.深刻把握“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建議》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六個堅持”重要原則,是我們黨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性認識的重大成果,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經驗的科學總結。“六個堅持”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人民至上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立場和價值追求,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是經濟治理的重要方法,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新形勢下的重大命題。“六個堅持”統一於我國發展和治理的生動實踐,為新征程上把握發展主動權、贏得發展新優勢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從整體上深刻領會把握根本保證、堅定人民立場、強化系統觀念。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要堅持人民至上,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昇級,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要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經濟秩序,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三、系統謀劃: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科學謀劃“十五五”時期發展藍圖,是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要“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這一戰略謀劃立足“十四五”良好開局,銜接2035年遠景目標,是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行動綱領和路線圖,彰顯了我們黨以系統思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主動。
1.准確把握“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十五五”時期是關鍵階段,既是對“十四五”發展成果的深化拓展,更是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築牢根基的攻堅期,這一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復雜深刻變化。一方面,從國際形勢看,面對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但與此同時,全球局勢動蕩加劇,世界變亂交織,地緣衝突呈現易發多發態勢,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上昇,大國博弈更加復雜激烈。另一方面,從國內發展態勢看,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橕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但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當前,唯有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錨定歷史方位、聚焦核心任務、強化制度保障,纔能更好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向縱深突破。
2.深刻理解“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建議》明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七個方面的主要目標,即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這七個目標任務突出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抓住科技自立自強這個關鍵,提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源,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昇,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以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以美麗中國建設重大新進展,推進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以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建設。這一系列目標任務,為未來五年中國高質量發展繪制了清晰的路線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戰略引領作用。
3.深刻把握“十五五”時期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和系列舉措。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瞄准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點問題,緊扣“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核心目標,圍繞“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建議》進行了科學規劃和系統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未來五年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考量。具體而言,一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為中國式現代化打牢物質技術基礎;二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橕;三是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戰略依托;四是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五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共贏機遇與發展動力;六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全局保障與成色支橕;七是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協調發展支橕;八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精神支橕;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中國式現代化厚植民意根基;十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為中國式現代化築牢生態根基、注入綠色動能;十一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安全保障;十二是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戰略支橕。《建議》分領域部署了“十五五”時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各有定位又相互支橕,從總體上囊括了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點,為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路徑遵循,必將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嶄新局面。
四、奮發有為:在?力進取中匯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礡偉力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切實把“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藍圖變為現實,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鉚足一股勁、擰成一股繩,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磅礡力量。
1.把黨的領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建議》提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我們的全部事業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都根植於這個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邁向“十五五”新征程,形勢復雜多變,任務艱巨繁重,越是要堅持好、運用好、發展好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越是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一是要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要健全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確保全黨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對權力配置、運行的規范和監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總體戰,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乾事創業環境。三是要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強化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並重,激發乾部隊伍內生動力和整體活力,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理論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動能。
2.堅持在發展中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上,推動“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生動注腳。一是要堅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在就業、教育、社保、住房、醫療、養老、托幼等方面的需求,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為民造福的實績實效贏得廣大人民群眾信任和支持。二是要不斷激發人民創新創造活力,充分匯聚各方智慧力量。大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匯集民意、匯聚民智工作機制,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首創精神,自覺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注重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總結新鮮經驗,最大限度激發全體人民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實把人民群眾中所蘊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調動起來,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3.在真抓實乾中把規劃藍圖化為生動現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落實,是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成敗的根本路徑。新征程上,把《建議》擘畫的宏偉藍圖轉化為“實景圖”,關鍵要接續奮斗、真抓實乾。一是要深刻領會和把握全會精神實質。堅持原原本本學、融會貫通學、聯系實際學,自覺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同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起來,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重要講話精神貫通起來,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以“四個善作善成”重要要求為著力點,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為目標,在學思踐悟中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績實效。二是切實把宏偉藍圖細化成施工圖、路線圖。要聚焦《建議》中的戰略意圖、目標要求、重大舉措、工作重點,對各項目標和舉措進行細化,有針對性地拿出具體方案,列出任務落實清單,壓實主體責任,明確進度安排、工作重點、成果形式、評估標准,確保全會精神落細落實。要拿出奮發有為的精氣神,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乾家,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交出更為優異的答卷。(執筆人:徐瑛、叢屹、倪明勝、劉剛、李勇、孫明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