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程接著一程的砥礪行進。
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中國式現代化即將展開新的篇章。展現新氣象,邁出新步伐。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放在主要目標的首位。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學深悟透,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我們的力量更加充沛、信心更加堅定。
學是做的前提。學習和實踐越是深入,越能感悟思想偉力,越能汲取奮進力量。學習好貫徹好四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學深悟透,要講方法、見深度,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突出問題導向、實踐導向、需求導向,以實際行動把全會部署轉化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的生動實踐。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如何唱好高質量發展主題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均是題中之義。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實體經濟壯筋骨、上臺階,既要優化提昇傳統產業,推動重點產業提質昇級,又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著力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以多種『煥新』路徑推動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邁進。產業昇級的背後,離不開服務業的擴能提質,基礎設施的統籌規劃、優化布局、集成融合……產業體系向新圖強,發展纔能以質取勝,現代化產業體系越完善,實體經濟根基越穩固,高質量發展動力越足。
『「十五五」時期,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推動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昇級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性進展。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關鍵要持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既創技術之新,又創產業之新,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天開高教科創園,頗具科幻感的前沿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還有越來越多的實驗室搬到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到高校『淘寶』……技術之根在於新,創新之本在於用。科技成果轉化了,纔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同時也要深刻認識到,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牢牢把握『因地制宜』這個要求,聚焦重點產業鏈,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壯大。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在這個大有可為的時代,我們以『十項行動』『三新三量』為主旋律,以一棒接著一棒跑、一茬接著一茬乾的耐力推進節拍,齊心協力,共奏和聲,把高質量發展主題歌唱得更響、傳得更遠。(天津日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