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首頁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天津志願者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 道德講堂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論壇
 
  天津文明網 >  道德講堂 > 國學
書法:立象以盡意
2013-05-09 14:36

  當今書法創作非常活躍,理論上也更加強調書法的文化屬性。但書法作品的藝術水准有很大提昇空間,書法界對書法的理論認識還比較含混,不少人對書法產生迷惑和懷疑。因此,需要為中國書法確立一個明確的哲學根基,形成一個比較凝練的主題論斷。我認為,《易經·系辭》提出的“立象以盡意”客觀上是中國書法遵循的根本原則。

  中國古代的文字學、文學、哲學理論中,對於“立象以盡意”相關解析非常之多。在當時的文化氛圍中,文人學者對這些闡釋諳熟於心,能夠自然而然地順承到對書法的理解上。在當今新的文化語境中,有必要打通各個文化領域的相關理論,對書法的本質作出恰如其分的闡釋。

  “象”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由此衍生出物象、卦象、意象、大象等名詞。陰陽二氣,相摩相蕩,有而未形之時的混沌之“象”,謂之“大象”。“大象”是世界本根之象是無象之象,也就是大道、常理。老子說:“大象無形。”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認為文字之象與易象本質上是貫通的。許慎說,造字的起點是“依類象形”(按事物的種類摹畫外形),進而還要采用“形聲相益”等手段。繼而又說:“箸(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采用“形聲相益”等手段是因為表現內容超出了物象外形,那麼,“書者,如也”必然是對易傳的順承,也就是“象者,像也”的延伸。

  漢字具有非常精密、細膩的結構感,本身已經在“立象”,書法在此基礎上作出了更大的拓展。生活應用層面的文字書寫,其單字造型的靈變范圍非常有限,字與字之間只是追求一種鱗次櫛比的齊整,而沒有藝術化的組合關系。書法則無限拓寬單字結體的變化,而且字和字之間不是一種簡單的排比,而是穿插錯落,藝術化地組合成為不可分割的渾然一體的“象”。這種書法之“象”更接近“道”的混沌。運控毛筆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用柔”思想。相對於“用剛”而言,“用柔”手段更為含蓄、復雜、細膩,更難以把握。“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毛筆的柔活特性使書法的線條如雲煙變幻,有一種彌散著的特殊張力,這非常契合於“道”。這樣,文字之“象”乃昇華為書法之“象”。書法的“立象”也就是一種“造型”,是一種視覺性的藝術,通過視而可見的形象化的東西寄托創作者的審美追求,喚起欣賞者的審美愉悅。從這個層次上來說,書法屬於“大美術”的范疇。但是,繪畫、雕塑這樣一些美術形式的內容是自然物象的直接表現,是直觀的形象,但書法之“象”卻超越於自然物象、事象、具象,而是一種視而可見、氣機流宕的抽象。書法獨特之“象”,是為了表達特殊的“意”。它以較為抽象的氣象折射客觀表象背後的理象、心象。

  “象”的形式與意義之間的關系,有點類似於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內涵越小,外延越大。所以,為了“盡意”,涵蓋無限之“意”,“象”的形式必須平易簡約。如果過於具體、繁復,就會僵化,不具備回味、想象的空間。因此,《周易·系辭》說:“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然而,“大象無形”的追求顯得過於虛無空疏,卦象、文字的形式構成也稍嫌簡單,對於表達和接受都造成了一定困難。而繪畫、雕塑的“象”過於具體了。藝術的巧妙之處,就在於以相對簡單的形式表達非常豐富的美學意義,為此需要對表現對象進行適當的抽取、提煉、概括,為精神尋找形式。權衡折衷之下,書法的形式構成與表現內容之間的匹配是最恰當、最理想的。書法主要是黑白二色,以點線組合實現空間分割,與其他藝術相比,其形式至為洗練簡約。這種抽象、簡練的形式構成,既有具體的指向性,又有一定的模糊性,如此形成含蓄美感和多義效果,造成自由聯想的闊大空間,力求以有形的有限表現無形的無限,如此方能“盡意”。這非常符合中國文化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基本原則,所以書法被視為最高藝術。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說:書法最重要的是“得其心”,而不是“逐其跡”。“象”是一種依托,更關鍵的是其背後的“意”。與其他造型藝術相比,書法所寄托的“意”具有明顯的超世俗性。文學、繪畫等其他藝術涉及到人的各種層次的情感和欲求,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裡巴人、飲食男女,而書法的內容總是文化的高級層面,總是雅的、脫俗的,超越了一般的市井文化,朝向一種“聖人無俗情”的境界。這與《易經》的“聖人之意”是一致的。易學把天道和人道的統一當成最基本的理路,成為天人之學,而更重視天道,即宏大普遍的宇宙哲理。文字肇造,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這是方法;其目的同樣包括“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包含著人道、天道兩個層次的豐富追求。書法沿襲、發揚了這種追求,寓含天道、人道,以及天道、人道的自然和諧。虞世南《筆髓論》的“秉陰陽而動靜,體萬物以成形”,說的主要是書法中的天道。孫過庭《書譜》中的“情動形言,領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指出了書法中天道、人道的和諧。但是,書法理論片面強調人道的傾向越來越突出,蘇東坡直截了當地說:“凡書象其為人。”唐宋以下,“象者像也”、“書者如也”的豐富內涵被簡單化的“書如其人”思想所代替。把書法與德行簡單等同,或者過分強調個人即時的情緒,對文化情懷缺乏把握,局限於人心,而忽視了人心所能貫通的天地宇宙之心。

  書法家必須把“象”立起來,纔能表“意”。“象”有基本的技巧法則,必須從書法史上認真借鑒,熟能生巧,有所創立。如果不掌握書法的表達技巧,即使文化領域的專家名人的毛筆字跡,也不可能“盡意”,算不上“書法”。“盡意”的第一個環節,是創作者把自己的文化憧憬貫注到作品中。伯牙學琴,他的老師成連先生引導他“移情”於琴。張旭工書,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書法的“意”不僅記錄了創作者的即時情緒,也呈現深層次的悠遠情懷。這是一種高級情懷,是文化情懷,更多地表現為文人情懷。書法家重視文化養成,纔有可抒發之“意”。為此,我們應該倡導毛筆書寫者有高層次的文化追求,同時明確文人在書法家群體中當之無愧的主體地位,要求他們在書法發展中肩負起責無旁貸的文化擔當。“盡意”的最後一個環節,是“意”被很好地理解和接受,這就需要欣賞者內心有呼應的基礎。孟嘗君聽琴,琴師雍門周首先通過交談點撥其內心的情感,這樣他纔能與琴聲產生共鳴。書法的藝術語言有很強的模糊性,鑒賞者需要提高文化素養,形成與其構成共鳴呼應的“前理解”機制。

  總之,書法將多種文化元素進行系統組合,“意”在把握事物變化的基本法則模式,以“象”的形式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生動體現出中國文化直覺思維特點以及整體觀思維的大局意識。如今書法在社會大眾心目中依然享有較高地位,主要得益於文化傳統的強大慣性。而如果沒有一個引領性的核心理念,書法的前景不可能繁榮,只可能蕪雜。明確並遵循書法“立象以盡意”的根本法則,其文化地位纔能得到確立。(何學森)

 
稿源: 光明日報  編輯: 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楓葉團隊開展『致敬母愛』主題婚紗照活動
·5.12國際護士節,致敬最美白衣天使!
·天津師大開在五大道上的實踐思政課
·『楓葉紅』盡顯『她力量』
·青年夢想家五四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科普促健康,攜手向未來——便民服務在合力 愛心繪就幸福園
·天津媒體評論:倡導文明觀展 如此『展位』設得好
·天津交管提示:夏季『路怒癥』易發 文明行車保障安全
·『時間利用調查』來了 天津這樣做→
·三地黨報『京津冀協同發展』評論合集
·天津日報理論創新版刊文: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五個統一』
·[視頻]天津民警『bai bai』王愛國 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糾紛
·80歲生日 天津『鑰匙阿姨』蘭長燕收到這些驚喜→
·[視頻]2024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津舉行
·8項重點!深化『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主題活動啟動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