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溫暖天津文明風 > 每日新報 > 志願者專號
孩子們的夢想 等你來澆灌
2014-08-12 15:51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從出發到回津,新幫辦直通苗寨助學團經歷了5天令人難忘的旅程。在此次活動中,貴州省黎平縣雙聯小學共有20名學生收到來自天津熱心市民的捐助,助學款超過萬元。此外,新幫辦還爲該校募集約15000元的物資,包括學校急需的枕頭、被褥,以及孩子們的書包、文具等物品。

  新幫辦助學團5天的辛苦走訪,同樣贏得天津市民對雙聯小學的關注。昨天下午,在助學團回到天津之後,新幫辦又收到40000元捐款,分別是愛心讀者顏錦捐贈的30000元和張美利捐贈10000元,用於後期繼續幫助雙聯小學改善條件。

  此外,此次直通苗寨活動由范特西電影工作室全程跟拍,活動視頻內容將以微電影形式在“每日新報新幫辦”微信平臺播放。

  15個小時路程 3個無眠的夜晚

  從天津出發至貴州省黎平縣雙聯小學,2150公里的距離,新幫辦助學團足足用了15個小時。行進的路程雖然辛苦,但當新幫辦助學團受到雙聯小學所在苗寨歸養村全村人熱烈歡迎的時候,助學團所有成員感動不已。

  在苗寨的3個晚上,助學團每個人都在與臭蟲、蚊子、飛蛾和不知名的小蟲子“戰鬥”。因爲學生宿舍潮溼,加上一個多月都無人居住,臭蟲一時半刻無法消滅掉,在與臭蟲奮戰一夜“敗北”之後,助學團最終將被褥鋪到空着的教室裏。雖然被褥、枕頭經過一下午的晾曬、拍打,每個教室裏點上六七盤蚊香,可是依然沒有阻擋住“熱情”的蚊子、飛蛾和不知名小蟲的攻擊。在前半夜各種拍打睏倦不堪之後,當大家終於放棄與蚊蟲戰鬥、累倒在地鋪上時,村子裏的公雞開始打鳴了。隨着公雞的鳴叫,助學團一天的家訪正式開始。

  3天寨內走訪助學團溼潤雙眼

  在雙聯小學的3天,實際上是跋山涉水的3天,也是讓我們隨時溼潤雙眼的3天。

  苗寨不同於我們北方的村子,同是一個寨子的人,兩家有可能在兩座山上。辛苦的跋涉,在見到苗寨孩子們的家,他們的學習、生活環境之後,一切都變得不那麼辛苦。每當走進一個家徒四壁的吊腳樓,都會被木板牆上貼滿的獎狀震撼,到後來,我們已經不去數這個家庭究竟有多少張獎狀。失去雙親、放暑假只能寄居在空無一人的姐姐家的初二男孩楊正坤,父親癌症去世、一家人只能依靠母親在工地打工賺錢讀書的龍靖,還有依靠父親貸款、度過艱難3年終於考上大學的楊通進……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克服所有的困難,上小學、讀初中、高中,甚至是考上大學。

  新幫辦助學團的到來,驚動了附近苗寨、侗寨的村民。行進在寨子裏,偶遇的村民總會與助學團成員打招呼,雖然他們說不好普通話,但是他們會拉着你的手,邀請去家裏吃飯。這幾天,總有寨子裏的老人或是學生家長特意趕到雙聯小學,當面跟助學團的成員說聲謝謝。當苗寨、侗寨的孩子們爲了感謝新幫辦助學團簇擁在一起唱起《感恩的心》時,助學團的所有成員都會雙眼溼潤。

  劉慧敏 曾獨闖苗寨兩次

  去年12月,作爲愛心讀者之一的劉慧敏(網名部落格)跟隨新幫辦記者一起前往臘爾山捐助愛心物資,而也因爲有了那次接觸,我們才從她那裏知道了雙聯小學。在新幫辦前往雙聯小學之前,這名24歲的女孩已經兩次獨自前往雙聯小學。

  在附近的苗寨、侗寨,劉慧敏的臉就是通行證,不管男女老少,幾乎都認識她。因爲當地手機信號非常不穩定,有些學生爲了給格格姐姐打電話,要爬到山頂、騎到樹杈上。

  而作爲苗寨的老朋友,她此次依然沒有躲過臭蟲的“攻擊”,8月9日回到天津時,她共“帶回”400多個“包”。

  孫若雲 最小志願者不叫苦

  作爲新幫辦助學團最小成員,孫若雲面對着成人都要連連搖頭、嘆息的住宿環境,沒有一句牢騷和抱怨。

  “爸爸要帶我去苗寨,我以爲就像旅遊一樣,但來到這裏才發現這裏的生活比我想象的更艱苦。平時我們上學都是父母開車接送,而這裏的孩子則要走3個小時的路才能到學校。”孫若雲說。在孫若雲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他們住着簡陋的吊腳樓,甚至晚上睡覺時都能看見星星,但這樣艱苦的家庭環境並沒有改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雖然身邊沒有父母的督促,但他們的成績卻一點不比別人差。經過這幾天交往,讓我感受到了這裏同學們的淳樸。

  孫崢 感受不一樣的助學

  在助學團的9人成員中,孫崢先生是最受臭蟲“歡迎”的一位成員之一,在雙聯小學度過的第一晚,他一夜沒有閤眼,在與臭蟲“奮戰”失敗後,他的苗寨第一夜在操場上度過。可是即便如此,他依然堅持在學校裏待了3天。除了資助雙聯小學上萬元物資之外,捐助10名困難學生每人200-300元不等的助學款外,他和好朋友顏錦還共同負擔了助學團其他成員的部分費用。

  “我參加過很多公益活動,之前大多是捐錢,這次卻是親身體會到貧困山區的苦。”孫先生說,5天的苗寨之行讓他對助學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我想,讓山裏的孩子瞭解外面的世界,讓他們知道,只要努力學習,即便家庭困難也會得到幫助,也能有機會走出大山,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恐怕比給他們錢更有意義。”

  在孫先生加入助學團之後,他的行動還感動了身邊的朋友。昨天下午,他的兩位好朋友顏錦先生和張美利先生就親自來到報社,捐出4萬元善款。

 
稿源:每日新報  編輯:姜姍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¹Î¶¤¶}®i¡y­P·q¥À·R¡z¥DÃD±B¯½·Ó¬¡°Ê
¡P5.12°ê»ÚÅ@¤h¸`¡A­P·q³Ì¬ü¥Õ¦ç¤Ñ¨Ï¡I
¡P¤Ñ¬z®v¤j¶}¦b¤­¤j¹D¤Wªº¹ê½î«ä¬F½Ò
¡P¡y·¬¸­¬õ¡zºÉÅã¡y¦o¤O¶q¡z
¡P«C¦~¹Ú·Q®a¤­¥|¹Å¦~µØ¬¡°Ê¶êº¡¸¨¹õ
¡P«C¦~¹Ú·Q®a«D¿ò"¤Ö¦~»¡"¨t¦C¬¡°Ê¤§¦Ñ«°´[«D¿ò
¡@¡@ºë¯««Ø³]¶i¦æ®É¡@¡@¡@¡@¡@¡@¡@¡@¡@¡@¡@¸Ô²Ó>>
¡P¬ì´¶«P°·±d¡AÄâ¤â¦V¥¼¨Ó¡X¡X«K¥ÁªA°È¦b¦X¤O ·R¤ßø´N©¯ºÖ¶é
¡P¤Ñ¬z´CÅéµû½×¡G­Ò¾É¤å©úÆ[®i ¦p¦¹¡y®i¦ì¡z³]±o¦n
¡P¤Ñ¬z¥æºÞ´£¥Ü¡G®L©u¡y¸ô«ãÄp¡z©öµo ¤å©ú¦æ¨®«O»Ù¦w¥þ
¡P¡y®É¶¡§Q¥Î½Õ¬d¡z¨Ó¤F ¤Ñ¬z³o¼Ë°µ¡÷
¡P¤T¦aÄÒ³ø¡y¨Ê¬z¾¬¨ó¦Pµo®i¡zµû½×¦X¶°
¡P¤Ñ¬z¤é³ø²z½×³Ð·sª©¥Z¤å¡G²`¨è§â´¤²ßªñ¥­¤å¤Æ«ä·Qªº¡y¤­­Ó²Î¤@¡z
¡P[µøÀW]¤Ñ¬z¥Áĵ¡ybai bai¡z¤ý·R°ê ¥Î¤ß¥Î±¡¤Æ¸Ñ¥Ù¬ÞªÈ¯É
¡P80·³¥Í¤é ¤Ñ¬z¡yÆ_°Íªü«¼¡zÄõªø¿P¦¬¨ì³o¨ÇÅå³ß¡÷
¡P[µøÀW]2024¦~¨Ê¬z¾¬ÄÒ¬F¥D­n»â¾É®y½Í·|¦b¬zÁ|¦æ
¡P8¶µ­«ÂI¡I²`¤Æ¡yª§°µ¤å©ú¦³Â§¤Ñ¬z¤H¡z¥DÃD¬¡°Ê±Ò°Ê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