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範 志願者平臺·新聞 文明社區 文明單位 文明村鎮 公益廣告展播·看臺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班級博客
 
  天津文明網 > 天津好人榜
天津助人爲樂好人(2014年12月) 許文紀
2014-12-26 17:07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許文紀,生於1942年,王卜莊鎮王卜莊村農民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筆名巴人,擅長大寫意花鳥兼山水、人物,現爲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天津市農民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天津市“十佳文化老人”,“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除了人們熟知的畫家身份,巴人更是一名心繫國家、捐資助學、關愛他人的愛心人士。

  “從藝的第一要義是良知和道義”

  從藝以來,巴人先生常說,從藝的第一要義是良知和道義。他先後爲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第四十三屆世乒賽、香港迴歸、澳門迴歸捐贈畫作,有時還附上一筆捐款。1999年9月,他被邀請赴臺灣參加“99兩岸書畫文化交流”活動。但是18日到臺北,21日島內發生大地震,他和畫家們果斷將交流改爲義賣,從9月21日到10月4日,巴人和其他畫家冒着餘震先後在彰化、嘉義、臺南等地,舉辦了7場現場作畫賑災拍賣會,義賣現場氣氛活躍。在臺期間,他們總共義賣捐款達一百多萬新臺幣,摺合人民幣30多萬元,全部捐給了受災臺胞。一次,巴人在天津辦畫展,一位殘疾人拄着雙柺上到二樓,想買他兩幅畫。他問明來意,瞭解具體情況後,直接把畫送給了那位殘疾人,分文沒取。2012年,他作爲“中國十佳農民畫家”之首參加中央電視臺頒獎晚會,舞臺上一個12歲腦癱小男孩兒用一個腳趾頭彈鋼琴的場景深深震撼了他,他當即號召其他9名農民畫家每人作一幅畫送給小男孩一家。現在,小男孩一家還與他保持友好聯繫。巴人先生急公好義,豪爽慷慨,自己也不記得一共捐贈出多少畫作。只有家裏人清楚,其實在過去挺長一段時間裏,他的生活是拮据的,但他說,畫家要心懷大氣象,農民也要有農民的大氣。

  “要學會關注生活,特別是農村的生活”

  因爲曾是寒門學子,巴人先生深切體會到國畫大師孫其峯先生無私輔導“授之以漁”的可貴。他免費教遠近鄉里的孩子習畫,市區的學校請他去講座,他都欣然允諾。他教過的學生,很多已經在自己的美術領域小有成就了。

  巴人先生深切體會過求學的艱辛,也特別關注成績優秀家庭困難的學生。2013年“六一”兒童節之際,他帶着學習用品來到鎮裏一所小學,與孩子們共度節日。教師節,他又帶着慰問品慰問工作在該小學的一線教師,並送給每位教師一幅字。他還向林亭口中學贈畫,並拜託校長,讓校長找出5至6位學習好、家庭貧困的學生,他要在寒假前對這些困難學生給予資助。在家境並不富裕的情況下,巴人連續解囊,先後爲5所學校捐款16000元,用於資助成績優秀、家境困難的學生,其中中學生每人500元,小學生每人200元,共爲20名中學生、30名小學生解決了物質上的燃眉之急。他還通過書畫義賣活動,將善款再次捐給貧困學生。“因爲公益是一種美,我要儘自己的能力把這種美延伸”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

  重陽節,巴人爲敬老院的老人送去了魚、肉、水果;春節前,他爲村裏一個困難戶和5位80歲以上的老人送上“年貨兒錢”,一位老教師老伴兒身患重病,他悄悄送上愛心款…… 有人提及這些事兒,巴人先生總是嘿嘿一笑,那笑容,厚重、樸實、真誠……

  推薦單位:寶坻區

 
稿源:天津文明網  編輯:洪濤
¡@¡@§Y®É¼öÂI
¡@¡@·Å·x¤Ñ¬z¤å©ú­·¡@¡@¡@¡@¡@¡@¡@¡@¡@¡@¡@¸Ô²Ó>>
µLÀvÄm¦åµ¥©ó¦³¤F¦å²G»È¦æ
¡P[µøÀW]¤Ñ¬z§õ¶QªL¤j·Ý35¦~¦Û¦æ¨®Åu§ï³y¬G¨Æ
¡P¤Ñ¬z¤j·Ý§d³s¥ò¡B®]ÀA¤¤¡G¥Î®É3¤ÀÁé ¸Ñ±Ï®üªe¸¨¤ôªÌ
¡P¥H§ÓÄ@ºaÄ£¤§Án§U«Â¤Ñ°¨
¡P¡yºµ¿ß«L¡z¦Ñ¥Ö¬Q¤é§¹¦¨³Ì«á¤@¦¸Äm¦å¡A¦b¬zÄm¦åÁ`¶q«OÃÒ¤W¤d¦W±wªÌÁ{§É¥Î¦å
¡P³o¤@¡y¿º¡z ¬O¤d¦Ê¦¸·x¤ß¤é±`ªº¦ÛµM¬yÅS¡X¡X°O¤Ñ¬z§Ö»¼¤p­ôªZ·Ó¥¿
¡P®õ¹F«C¦~¹Ú·Q®aÁÜ¡y¬P¬Pªº«Ä¤l¡z­u°ê¼Ö²±®b
¡@¡@ºë¯««Ø³]¶i¦æ®É¡@¡@¡@¡@¡@¡@¡@¡@¡@¡@¡@¸Ô²Ó>>
¡P¤Ñ¬z´CÅéµû½×¡G³z¹L11­Ó¡y§ó¦n²ÎÄw¡z¬Ý¡y¨M¤ß»P«H¤ß¡z
¡P¤Ñ¬zÄU·~³õ«OÅ@­×µ¤uµ{ªï¨Ó·s¶i®i
¡P¡y¶³¤W¡z¥´¥d¡G¤Ñ¬z¥_¨°°Ï¦¿«n¬K¦âªÀ°Ï·s®É¥N¤å©ú¹ê½î¯¸
¡P¤H¥Á¤é³øµû½×¡G¤Ñ¬zÁª¦{°Ï·¨®a®n§ø¡yÅγQ¤l¡z¬¡°Ê ¡y¥H¤p¨£¤j¡z¨|¶m­·
¡P¤Ñ¬z7¤H·í¿ï¨â°|°|¤h
¡P¤Ñ¬z¥«¤H¤j±`©e·|ÄÒ²Õ²z½×¾Ç²ß¤¤¤ß²Õ¶i¦æ¶°Åé¾Ç²ß
¡P¨Ê¬z¾¬°Ê¤O·½ ¿Ä¶i¥h¤Þ¶i¨Ó¡X¡X½×¾Ç²ß³e¹ý¤Ñ¬z¥«©e¤Q¤G©¡¤C¦¸¥þ·|ºë¯«
¡P¡y²z¼í¬zªf¡z¾Ç²ß³e¹ýÄÒªº¤G¤Q©¡¥|¤¤¥þ·|ºë¯«°ò¼h«ÅÁ¿­º³õ°ö°V¬¡°ÊÁ|¦æ
¡P[µøÀW]¤Ñ¬z¡G¤ýÄ_«B«ÅÁ¿ÄÒªº¤G¤Q©¡¥|¤¤¥þ·|ºë¯«
¡P[µøÀW]¤Ñ¬z¡G±i¤u­u¥_¨°°Ï½Õ¬ã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6875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