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持續開展美麗社區建設,以“繡花功夫”織就民生溫度。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經營35年自行車攤的改造故事。
這兩天,河西區前程裡小區門前,李貴林的修車鋪在社交平臺火了。76歲的他,正式告別游商身份,有了專屬固定攤位。35年前,李大爺就在前程裡小區前開了個修車攤。扳手、打氣筒、車條等上千個工具零部件,都擠在這個三輪車裡。這兩年,隔壁的煎餅鋪成了網紅美食,周邊游客、車輛激增,環境壓力也大了。今年8月,天津啟動美麗社區建設,南樓區域納入提昇改造計劃,原本這處服務了居民大半輩子的修車攤,也納入了清理名單中。
李大爺不想丟了老手藝,而附近老舊小區的居民,也離不開這個修車鋪。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行動,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前程裡社區黨委沒有簡單一清了之。社區黨委牽頭協調街道辦、美術學院,專門邀請設計師駐點社區,對照周邊改造後的紅磚步道、沿街花箱風格,給李大爺的攤位,做了專屬設計方案,預留出剛好容下三輪車的空間,還把攤位周邊的地面、牆壁都進行了彩繪,和周邊的花箱、休閑長椅形成了和諧的“便民服務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