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臺辦組織的“兩岸同心·翰墨同源”津臺書畫交流活動,11月16日下午在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的中國楹聯博物館舉行。
以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林中森為名譽團長,中華詩詞藝術協會理事長、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理事長謝明輝為團長的臺灣詩聯書畫界訪津團一行16人到訪津門。
中國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天津市楹聯學會會長陳偉明首先對林中森、謝明輝二位先生率團到訪中國楹聯博物館並開展兩岸藝術家筆會交流活動表示歡迎。他說,近年來津臺兩地文化交流愈加頻密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僅加深了兩岸藝術家之間的相互了解,而且為推動中華民族和平統一大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今天,津臺兩地進行傳統文化交流與互動,可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林中森先生在致辭時表示,兩岸同胞是同根同宗的一家人,特別是中華文化是所有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家園。此番,我們一行16位藝術家專程來津參訪並開展筆會交流活動,就是希望以詩聯為媒、用筆墨傳情,共同描繪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美好願景。
座談交流後,兩岸藝術家揮毫潑墨、共敘鄉愁。在巨大的畫案前,兩岸藝術家一字排開,並分別以“花開富貴 兩岸共享”“慈航恩澤普津臺”為題,共同創作了兩幅大型畫作。兩岸書法家則用詩聯形式盡情揮灑,將同胞之情融入筆墨,並相互間贈送作品,以此表達自己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熱切期待。
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海峽交流基金會前顧問朱甌,臺灣書畫學會會長、杭州藍立方國際美術館館長高明達,錦園堂書齋創始人、華夏藝文學院院長林旺錢,慈濟大學社教中心書法教師、書畫家洪慶恩,新北市刻印工會創會理事長、日月齋工作室負責人黃明勝(書法刻印家),苗栗縣青溪新文藝學會理事長鄭銘,中華詩詞藝術協會監事、無華書印會會長蔡見遙,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執行長、中華詩詞藝術協會秘書長蔡玉盞,華梵大學蓮華佛學研究所副教授、現代抽象畫家林麗姬,臺北市城市文創交流協會理事葉玲秀,中華藝術欣賞交流協會副理事長陳玉鈴,中國國際美術協會秘書長劉映捷,東亞藝術研究會理事長詹惠美,臺北市城市文創交流協會監事范麗雲等臺灣藝術家與天津同道展開交流互動。中國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天津市楹聯學會會長陳偉明,中國楹聯學會顧問、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原主席唐雲來,天津市文聯原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施琪,天津市楹聯學會名譽副會長、中國楹聯書畫院執行院長趙士英,中國殷商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甲骨文專家朱彥民,中國楹聯學會書藝委副主任、天津市楹聯學會副會長彭英科,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楹聯學會副會長孟巍,以及津門詩聯書畫界名家高金舫、王家祥、敖?、尚金聲、張志連、張葆東、李學亮、聶瑞辰、張樂君、孫富泉、馮字錦、齊彥、李寶春、趙清、王軍、張德寬、孫艷萍、陳艷梅、王榮良等津臺兩地五十餘位藝術家出席了活動。
記者了解到,不到半天時間兩岸藝術家便創作了數十幅書畫作品,並相約每年舉辦一次交流活動和書畫展。
通訊員:硯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