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身邊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服務 文明城市 文明村鎮 文明單位 文明校園 文明家庭 公益廣告 誠信天津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網 >  您當前的位置 : 即將消失的村落
大東莊村:田間裡走出個女詩人
2019/04/02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村情簡介

  大東莊村,1942年建村,曾用名一百間房、下鍋爐,“文革”時曾更名永勝村。有400戶,1508人,耕地5800畝。位於街道辦事處北3公裡,東至閆家河子,西至大新莊村,南至三合莊村,北至東郊農牧場與貫莊村。

  村名的由來

  大東莊建村時間較短,但卻幾易其名。1942年,日本人在麼六橋建立大陸農場,從麼六橋開挖一條3.5公裡長的引河至現在大東莊所在地,並在此建立一座揚水站。為了開發這片平坦的草原荒地,日本侵略者從靜海縣劉祥莊、大莊子、灣頭、四檔口等地招募來大量農民,在這裡開墾荒地種植水稻。

  最早來此墾荒的有於連泉、張文樹、劉金章、王文清等多戶農民。後來,又有一些農民陸陸續續從青縣等地遷來。遷來的農民們在揚水站的東側建捨定居,蓋土房百間,於是村子取名為“一百間房”,簡稱“百間房”。隨著遷來的農民越來越多,房子越蓋越多,“百間房”已經名不副實。此處建立的揚水站是用鍋爐蒸汽為動力,為了與麼六橋上游的揚水站有所區分,被稱為“下鍋爐”。

  1945年,日本人從大東莊所在地撤退。村民們考慮到“百間房”的名字已經名不副實,“下鍋爐”又太過俗氣,於是決定另起村名。到底更名為何,村民們紛紛各抒己見,意見不一。有人提議更名為“大東莊”,理由是村子地處中河東部。建議一提出立刻獲得大家的贊成,“大東莊”之名因此而來。但也有另一種說法,之所以被稱為“大東莊”,是因為村子位於麼六橋東北面。

  1966年“文革”期間,為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大東莊更名為“永勝村”,彰顯“革命”必勝的決心。但這個名字持續時間不長,1968年,村名更改為“大東莊”,並沿用至今。

  稻草編出富貴花

  大東莊建村之初,是平坦的草原荒地。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很早就會利用種類豐富的草本植物,編織各種日用品。

  1942年,大批移民來此墾荒,使得這片廣袤之地的水稻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水稻收割脫粒後,稻草用來燒火做飯有些浪費,而且用稻草做飯煙霧太大,總是嗆得人直掉眼淚。村民們發現稻草韌性好,粗細長度較均勻,最適合用來編織各種日用品。

  心靈手巧的大東莊人嘗試用秸稈編織出草席、草繩、草簾。編織的草制品越來越多,自己用不完的就拿去賣。因編織精美耐用,大東莊的家庭草制品越來越有名,很多外地人都跑來買大東莊的草簾、草繩。

  改革開放後,村民們改進編織技術,增加產品種類,大東莊草制品聲名遠揚,甚至遠銷海外。大東莊的村民用稻草編出了富貴花,僅家庭草制品業這一項副業,村子年收入逾百萬元。                                     

  “傻大兵”藏地腿負傷,好姐姐鄉間苦做媒

  村民張貴起(生卒年月不詳)是村裡有名的老解放軍。張貴起原是靜海人,幼年時期痛失雙親,只剩下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後來姐姐從靜海嫁到大東莊,從此張貴起和弟弟相依為命。

  有一年,靜海發生水災,張貴起和其弟張貴春來到大東莊投奔姐姐。姐姐對待兄弟倆十分熱情,因為靜海那邊也沒有什麼親人,張貴起兄弟便在大東莊住了下來,從此再也沒有回靜海。

  解放戰爭爆發,張貴起響應號召,積極參軍入伍。臨別之時,姐弟三人抱頭痛哭,張貴起答應姐姐一定平平安安地回來。1949年,跟著部隊走南闖北的張貴起回到家中,一家人十分高興,姐姐激動得直哭,眼淚抹了一把又一把。此時的張貴起已老大不小,姐姐尋思著張貴起該成家立業了,於是張羅著給弟弟娶媳婦。但是沒想到的是,張貴起回來沒多久,又被組織召回了部隊。

  1950年1月,為清除國外侵略勢力在西藏的影響,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指示,以中共中央西南局和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為主,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的配合下,進軍解放西藏。解放西藏的戰爭爆發了。張貴起所在的部隊被派遣到西藏。

  張貴起文化水平不高,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心地善良,為人憨厚,雖然投身行伍,但有一顆慈悲之心,平時不忍傷及他人性命。在解放西藏的一次戰役中,勝負已見分曉,但仍有三個叛亂分子負隅頑抗,躲進一片小樹林。張貴起和幾個戰友把這片小樹林包圍了,並向樹林裡喊話。此時的張貴起心想對方必敗無疑,不會再發起反抗。於是放松了警惕,大聲喊道:“你們投降吧,繳槍不殺,趕緊出來吧。”話還沒喊完,幾顆子彈嗖嗖嗖地從樹林裡飛過來,張貴起一看傻眼了,忘了躲避也來不及躲避,一顆子彈從他的嘴邊擦過,一顆從右腿擦過,萬幸沒有受傷。

  西藏地區,自然環境惡劣,敵人狡猾,老實巴交的張貴起在戰役中受了不少傷,雙手變得僵硬,一條腿瘸了,行動不便。解放西藏戰爭結束後,他被列為二等殘疾軍人。

    當看到弟弟一瘸一拐地回來,姐姐立刻放聲大哭,為弟弟娶媳婦的打算也只能暫停——誰願意跟一個殘疾農民過日子?黨組織及時發現了張貴起的困難,在很多地方給予關照。生產隊對張貴起也格外照顧,總是給他安排最輕的農活,逢年過節還送上慰問品,這讓姐弟三人感覺十分溫暖。

  但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眼看已經三十五六歲了,還是“光棍”一個,比自己小的弟弟早已娶媳婦了,張貴起感覺心裡很不是滋味。姐姐把一切看在眼裡,四處托人幫忙給張貴起物色合適的對象,無奈都因為張貴起的殘疾而被拒絕。姐姐為此十分焦急。又過了一年,終於有一個帶著孩子的寡婦通過鄰居傳話,表示只要張貴起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願意嫁給張貴起。張貴起知道這個消息後,表示一定會好好對待她們母子倆。而鄰居們也都替張貴起說好話,說張貴起是個老實人。張貴起終於步入婚姻的殿堂,開始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田間裡走出的女詩人

  1954年,在大東莊的一戶普通人家,隨著“呱呱”哭聲,一名女娃出生了。誰也料想不到,眼前瘦瘦小小的女娃日後竟成為津城遠近聞名的農民女詩人,並成立了自己的詩社——蘆葦詩社。這個女娃就是劉鳳趁。

  劉鳳趁上小學的時候就十分熱愛文學,喜歡課本裡的詩歌,喜歡詩歌簡短而深情的表達。她當時有個想法,想把自己家鄉的花草樹木、五谷雜糧都寫成詩歌。然而,因為家裡貧窮以及當時的社會風氣,小學畢業後,劉鳳趁不得不離開心愛的校園,退學幫著父母照看弟弟妹妹,並幫忙到地裡乾活。從此,劉鳳趁再也沒有機會進校園,熱愛學習的劉鳳趁一聽到學校的讀書聲,就默默流淚。和其他許許多多同齡的女孩子一樣,劉鳳趁的生活好像早已經安排好了:看孩子、做飯、喂豬、嫁人。

  夢想的力量是強大的,文學夢一直縈繞在劉鳳趁的心頭。即使是在挑水或者打豬草的時候,劉鳳趁也總是抽時間看書、練字。有一次她一邊燒火煮豬食,一邊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年幼的劉鳳趁被保爾·柯察金深深地吸引了,思緒早已飄到了遙遠的國度,完全忘記了燒火這件事情,最後豬食熬糊了。後來劉鳳趁參加生產隊勞動,但心中一直沒有放下文學。在劉鳳趁看來,文學是她的精神支柱,創作詩歌是她不變的夢想。

  1979年,懷著對文學尤其是對詩歌的滿腔熱情,劉鳳趁參加了東麗區文學社。她經常在一天緊張的勞動之後,右手握車把,左手拿著窩頭往嘴裡塞,飛快地蹬車奔向15公裡開外的區文化館,然後抓緊寶貴的時間學習。那段時間,是劉鳳趁最快樂的時光,她如飢似渴地吮吸著知識的乳汁,汲取著文學的養分,然而她沒有想到的是文學創作這條路會如此充滿艱辛。

  1980年,劉鳳趁嫁到本區新立村鎮(今新立街)中河村李家。婚後生活並不富裕,但堅強的劉鳳趁乾活掙錢養家的同時,始終堅持寫作,經常找機會到市、區聽知名作家、詩人的講座,聆聽他們的教誨,文學功底不斷增強。

  在劉鳳趁剛生完小孩幾個月後,著名作家蔣子龍來區文化館講課,劉鳳趁給孩子喂完奶就頂著西南風往區文化館趕,當她趕到時老師已經講了半節課。她是多麼渴望能有這樣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就是半節課也聽得入迷。聽完課她纔感覺到奶水已經漲得流了出來,於是飛奔著往家趕。一路上淚水和奶水同時浸透了她的衣裳,她不僅是為孩子挨餓而心疼,更為失去了一次向老師們請教的機會而難過。

  隨著第二個孩子的出生,劉鳳趁的詩歌創作更加艱難,她總是一邊帶孩子一邊乾農活,一邊忙著寫作,勤勞持家,艱苦度日,卻依然不放棄對文學的追求。詩句“夏天,左胳膊挾著孩子,右肩扛著除?,?把上掛著籃子,籃裡放著鐮,到菜園子裡乾活”是對那段艱辛生活的真實寫照。

  有一次劉鳳趁在地裡刨蔥畦,突然對蔥有了創作的靈感。為了抓住這稍瞬即逝的靈感,她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把縈繞在腦海中的詩句記錄在紙上。寫下縈繞在心頭的句子後,劉鳳趁突然想起孩子還在菜地裡。於是趕緊往地裡跑,等跑到蔥畦時,發現孩子滾落到了溝邊,險些喪命。劉鳳趁自責不已。這首讓她不顧孩子寫下的《蔥自賦》,經過反反復復的修改,在全國新世紀詩歌大賽上獲得三等獎。詩中對蔥的描述,何嘗不是她自己的寫照!

  感謝命運之神

  把我拋在雜草叢中

  不然

  我生活的魄力

  哪有如此旺盛;

  感謝寬厚的大地

  給予我充實的養分

  不然

  我綠色的生命

  怎能再度回春;

  感謝凜冽的寒風

  撕去我襤褸的衣裙

  不然

  我無瑕的玉體

  此生難顯純真;

  感謝熾熱的烹油

  給予我超凡的決心

  不然

  我芳香的忠魂

  何時飛往凌空!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馮景元對此詩給予高度評價:“她寫的是蔥,也是在寫人,她寫的是物,更寫的是魂,是詩人的心魂。”

  後來,劉鳳趁給自己取筆名為“蘆葦”,意為坦誠待人、勤懇寫詩,襯托百花,甘作蘆葦。“蘆葦”二字,寄托著這位田間女詩人的夢想,也表現了她對於美好的追求,正如其詩歌《葦之情》所言:

  擁有專一的情

  就固守那顆晶瑩的心;

  不是挺拔的松

  就鑄造一身剛柔的筋;

  注定埋沒於污泥

  就淨化自己聖潔的根……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鳳趁筆耕不輟,慢慢地,成為十裡八鄉小有名氣的詩人,有不少人找上門來和她探討詩歌之美。時間一長,劉鳳趁想,要不就組織個詩社,凡是對詩歌有興趣的人都能參加。2005年6月5號,為了更好地鼓勵農村有理想、愛文學的人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文學夢,劉鳳趁自籌資金創辦了天津市第一家農民“蘆葦詩社”,詩社的辦公地點設在自己家裡。詩社成立以後,會員們平時書信郵件往來,以詩會友,一起探討切磋。2006年,開始定期出版《蘆葦詩刊》。

  詩社成員越來越多,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年齡下至18歲,上至80歲。在蘆葦詩社的帶領下,東麗區已經有百餘位農民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自己的故事、農民的故事、農村的故事。通過多年來不懈的努力和頑強的堅持,“蘆葦詩社”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以《蘆葦詩刊》為載體,一大批詩人不斷地成長進步,在天津市及全國各報刊上發表了許多優秀的詩歌作品。

  這位大東莊的女娃,成了津城有名的農民女詩人,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用手中的筆,寫下了對於生她養她的家鄉大東莊的熱愛:

  家鄉的河

  在我心裡永遠波瀾壯闊

  勝過浩瀚的長江、黃河

  ——《我愛你,家鄉的河》

  小的時候迷了路

  只要能看到村裡的煙囪

  昇起的縷縷炊煙

  就能回到自己的家中

  ——《家鄉的炊煙》

 

掃描關注天津文明網微信

掃描打開天津志願服務網

 
稿源:東麗新青年  編輯: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天津師大開在五大道上的實踐思政課
·『楓葉紅』盡顯『她力量』
·青年夢想家五四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意式風情街上的『楓葉紅』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天津靜海區益農裡社區:積分制小程序上線(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河東區上杭路街:面向未成年人 開展禁毒教育(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河北區月牙河街:3.6萬餘個煙頭換2400餘個雞蛋 撿拾『小動作』換來『大文明』(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靜海區西灣河村:積分兌換來了 880斤雞蛋『兌』給400餘戶村民(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視頻]天津西青區佳和榮庭社區:發動『熱心腸』 志願服務動起來(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視頻]陳敏爾與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阿東一行座談 陳輻寬參加
·[視頻]『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主題活動綜述
·[視頻]天津河東區:黨員『快遞小哥』向社區報到(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紅橋區彰武社區網格員的一天(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視頻]中新天津生態城推出『志願生態城』服務品牌(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7493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