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網
溫暖天津文明風 精神建設進行時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願服務 文明城市 文明村鎮 文明單位 文明校園 文明家庭 公益廣告 誠信天津 文明有禮 我們的節日 未成年人
 
  天津文明網 >  您當前的位置 : 即將消失的村落
邢家圈村:西河的變遷
2019/05/15
歡迎參與網絡文明傳播: 

  村情簡介:邢家圈村,清光緒八年(1882年)建村,曾用名邢家圈,“文革”時曾更名革命紅村。有214戶,520人,除漢族外有回族4人,耕地587畝。東至西河,西至東楊場村,南至海河,北至四合莊村。

  村名的由來

  談到邢家圈村,就不得不提到邢莊子村,邢家圈是由邢莊子村分化而來的。邢莊子村,位於海河以南,現屬津南區管轄,是一個有著700多年歷史的老村。民國以前,邢莊子村雖然建村時間久,但人口自然增長很緩慢。民國以後,因戰亂、天災等原因,陸續有許多外鄉人逃難落戶到村子裡,村中的人口急劇膨脹。為了養家糊口,逃難至此的異鄉人靠給村中的地主種地為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邢家圈所在的地方大部分是邢莊子村地主所擁有的耕地。為便於耕種,為地主種田的貧農攜家帶口依水建房定居,零零散散地分布在海河邊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後來經過土改等運動,貧農們陸陸續續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其中有十四戶人家分到海河以南的土地。

  這十四戶人家住在海河以南的邢莊子,可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卻在海河以北,每次乾農活都需要橕船擺渡至對岸。天長日久,每日需要來回擺渡過河,讓這些人家深感不便,於是他們自發地聚集起來商量辦法,有人提議和其他村的村民換地耕種;有人提議農忙的時候在自家耕地旁搭個簡易棚住,農閑了再回家住;有的人提議集資蓋座橋……

  主意和想法很多,在經過了很久的討論和爭辯後,大伙決定由李長茂、王寶榮、邢紀勝、衛印和、邢子振五戶人家作為帶頭人,帶著這十四戶人家離開邢莊子,定居到海河以北,一勞永逸。於是,這十四家人攜家帶口,一起落戶到現今邢家圈村所在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生活。

  從本質上講,邢家圈村是從邢莊子村分出來的支脈,因此在1955年,村裡人在響應國家政策成立農業初級合作社的時候,為村子起名為邢家圈,以示不忘本源。後來,不斷有外鄉人安家落戶到邢家圈村,人越來越多,開墾的土地也越來越多,邢家圈村逐漸興盛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村子越變越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邢家圈村人不忘初衷,邢家圈這個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老書記袁恩祥

  曾擔任邢家圈村書記的袁恩祥,在邢家圈村可謂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在他擔任村書記一職期間(1973—1989年),一直兢兢業業,功績突出。

  1976年,唐山、豐南地震和1977年的漢沽南部地震都波及東郊區,邢家圈村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震後,袁恩祥書記帶領村民積極進行救援重建工作:第一時間迅速疏散居民到安全地帶;組織青壯年進行災後救援、治安等工作;積極配合醫療隊開展疾病預防衛生工作……整個過程中,袁書記盡心盡力,恪盡職守。由於袁書記突出的工作表現,被評選為“抗震先進個人”,與其他獲獎代表一同受邀至北京接受表彰,還受到了華國鋒主席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嘉獎。

  20世紀80年代,袁書記帶領全村建起了磚房,成為東麗區第一個全村住磚房的先進村,村民們都為此感到驕傲與自豪。因邢家圈村的現代化基礎建設比較完善,東麗區農村能源辦公室將邢家圈選為國家沼氣能源村示范基點,組織人力物力,提供財力支持和技術保證。袁書記結合邢家圈村的實際,依靠上級機關的支持,帶領全村村民率先建起了沼氣系統,即12立方米的與豬圈結合的沼氣池,讓邢家圈村成為東麗區第一個使用沼能沼肥的村子。豬圈的豬糞經過沼氣池的作用變廢為寶:發酵的豬糞成為肥力十足的天然肥料,發酵產生的沼氣也成為供全村使用的乾淨燃料。沼氣池建成後,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高。

  袁書記也非常重視農業,他組織帶領村民外出參觀現代化農業基地,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掌握科學的農業管理方法……村民們參觀學習回來後學以致用,大膽實踐於自家的耕地,使得邢家圈村的小麥產量大大提昇,取得了畝產千斤的喜人成績。小麥產量的大幅度提昇改變了邢家圈村以粗糧為主的飲食結構,讓邢家圈村率先實現了全年吃白面細糧的農業理想,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

  因袁恩祥在基層工作業績突出,且對農業新技術推廣有術,組織上將他提昇到宣傳部門工作。袁書記離任時,整個邢家圈村人都十分不捨。

  西河的變遷

  邢家圈村旁有一條靜靜流淌的河流,當地居民都稱之為“西河”。西河全長7.1公裡,南起海河左岸的邢家圈村,經由新立村、麼六橋,北至大新莊與西減河匯流,與東河、中河可謂是一脈同生的兄弟河,都是古時候為了屯田而開挖的人工河。

  數百年前,邢家圈所在的地方全是荒地,雜草叢生,池窪遍地,直到清同治年間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開墾後,纔變成一畝畝可以耕種的良田。清同治四年(1865年),通商大臣崇厚會同兵部尚書萬青藜上書奏明朝廷,請旨在邢家圈所在地試墾水田,經勘察復議後皇帝准奏並頒詔諭批;同治五年(1866年),崇厚率軍隊在軍糧城以西開三渠,利用海河漲潮落潮進行灌溉,人們將這三條渠分別稱為東排地河、中排地河、西排地河(即現今的東河、中河、西河)。但由於潮水夾帶泥沙,又無其他水源衝刷,從而引起河床淤積,這之後沒過幾年便淤成平地,無法灌溉。

  同治年間,時任天津河間兵備道憲吳某和統領徐某前往災地勘察,將三條渠進行疏浚,並將中渠向北延伸至南何莊入金鍾河。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為滿足大面積耕種水稻的需求,在三條排地河上建起了以鍋爐水蒸氣為動力的四座揚水站和九處龍骨車提水點,用以灌溉稻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三條排地河都改了名字,其中西排地河改稱西河,並一直沿用至今。

  蔬菜種植技術的領路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於農民來說,如何更有效率地挖掘土地潛力、改進生產種植技術,成為當務之急。在這種形勢的推動下,許許多多勤勞智慧的村民都投身到改革實踐中。邢維福(1953年生)就是村中的成功典范之一。

  1985年,邢維福發現,由於種植開始的時間晚,每年洋白菜收獲期會相應延遲且產量不高,等到上市時只能賣到每斤二到三角的價格,如果出現意外,最後可能幾分錢都必須賣掉,而且還會影響下一次的種植期。邢維福打破常規,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於3月10日開始栽種洋白菜。以往的洋白菜種植時間是在3月20日左右,邢維福的舉動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往年的栽種經驗是:先培植好田埂,再覆蓋上地膜,然後把菜苗栽種在上面,最後拉水纔算完成。但是,邢維福決定今年不再這樣做,他一改從前的做法,一邊開掘著田溝,一邊把菜苗栽種在溝內,然後再在菜苗上覆蓋兩米寬的地膜。種一個田畦就蓋一個田畦,這樣的流水式作業,使得一天下來就種植了十個田畦。邢維福把自己的這種試驗稱作“改革”,並為這種做法取了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先蓋天後蓋地”。

  可是,天公不作美,栽種的當天夜裡下了一場中雪。邢維福的心裡七上八下,生怕自己的一番辛苦付諸東流。第二天天剛亮,他就跑到田裡察看。幸運的是,雪只下了一夜,太陽早早昇起,大部分積雪融化了。但夜間零下5攝氏度左右的低溫,使得菜膜上面結了一層冰。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邢維福都在惴惴不安地觀察著田裡的動靜。

  雖然持續幾天的低溫把菜苗凍得呈現出紫紅色,但一周之後菜苗開始轉綠,並且繼續生長。這時候,邢維福用刀片把地膜和菜苗對齊的地方劃出“十”字開口,這種方法叫作“放風透氣”。三四天後,將菜苗完全從地膜下面掏出來,並把地膜放在溝底部,按邢維福的解釋,這纔是“先蓋天後蓋地”的全部內涵。最後,用早已准備好的泥土將地膜封好,接著施肥上水。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管理,菜苗長勢喜人,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到了5月1日,邢維福家的洋白菜成功上市,收獲期較先前年份提前了近半個月,市場價格設定在每斤六角到七角錢,與往年的售價相比幾乎翻了一倍。邢家出售的洋白菜平均每顆能賣到1元錢左右,且僅一周就全部賣完。

  邢維福的成功在村子裡造成了不小的轟動。早在菜苗的生長期,就有很多村民來田裡參觀,但大家仍持觀望態度。現在看到邢維福的試驗取得經濟效益,大家紛紛前來請教。身為一名中共黨員,邢維福本著“共同富裕”的目標,毫無保留地將所有種植經驗傾囊相授。

  在他耐心地指導下,邢家圈的村民都掌握了技術要領,並且開始應用到各家的田地中。傳統“蓋地不蓋天”的種植方法,被最新的方法所取代,成為邢家圈村洋白菜種植的唯一方法。並且原本並不種植洋白菜的村民也開始紛紛學習、效仿。

  兩年後,村裡全部的菜田都種上了早春洋白菜,村民也因此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邢家圈的洋白菜名聲大震,不僅在周邊出售,更遠銷外省。每年洋白菜上市的時候,外省車輛在邢家圈的田地裡進進出出。

  相鄰的村子也紛紛來邢家圈向邢維福請教。經過一番學習,鄰村采用相同的方法開始種植洋白菜,並且同樣獲得了成功。西楊場村種植的洋白菜甚至遠銷海外。後來隨著不斷摸索,種植方法又有所改進,變為將零散的地膜粘在一起,相較於單純地用磚石壓住,可以更好地起到防風的效果。

  邢維福的科學種田,是改革開放時代大潮下的產物,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他的不懈努力,幫助遠近的村民探索出了一條蔬菜種植的新道路。

 

掃描關注天津文明網微信

掃描下載志願天津APP

 
稿源:東麗新青年  編輯:宋文婧
  即時熱點
  溫暖天津文明風           詳細>>
無償獻血等於有了血液銀行
·天津師大開在五大道上的實踐思政課
·『楓葉紅』盡顯『她力量』
·青年夢想家五四嘉年華活動圓滿落幕
·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之老城廂非遺
·青年夢想家志願者走進天津圖書館
·意式風情街上的『楓葉紅』
  精神建設進行時           詳細>>
·天津靜海區益農裡社區:積分制小程序上線(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河東區上杭路街:面向未成年人 開展禁毒教育(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河北區月牙河街:3.6萬餘個煙頭換2400餘個雞蛋 撿拾『小動作』換來『大文明』(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靜海區西灣河村:積分兌換來了 880斤雞蛋『兌』給400餘戶村民(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視頻]天津西青區佳和榮庭社區:發動『熱心腸』 志願服務動起來(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視頻]陳敏爾與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阿東一行座談 陳輻寬參加
·[視頻]『爭做文明有禮天津人』主題活動綜述
·[視頻]天津河東區:黨員『快遞小哥』向社區報到(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紅橋區彰武社區網格員的一天(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視頻]中新天津生態城推出『志願生態城』服務品牌(十項行動·基層治理在行動)
天津文明網編輯部電話:022-83607493  郵箱: 滾動新聞 技術支持:北方網  津ICP備07002952號